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课件】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课件

【历史课件】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课件

·历史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
情 景 导 入
2
目 标 导 航
5
随 堂 练 习
3
自 主 预 习
6
高 考 演 练
4
课 堂 探 究
7
课后强化作业
情 景 导 入
右边的照片拍摄于 20 世 纪 30 年代,是杭州西湖儿童 旅行团在启程前的合影。儿 童结团旅行,这是近代中国
(4) 风 俗 习 惯 : 维 新 派 主 张 “断发易服 ___________”“ 废 止 缠 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
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
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 为简约文明。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 . 改革开放前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 比较低 勤俭节约 、无私奉 (1)社会风尚:20世纪50~70年代,__________ 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2)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票证计划供应。
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
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 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 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皆洋式也”“皆洋食
也 ”“ 皆洋工也 ” 得出结论 (1) ;由材料二中 “ 南京临时政
府 ”“ 《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得出结论
的影响,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由以往的闭关自守,变为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由与世界潮流脱 离,到逐渐与世界潮流同步,成为引导世界生活变迁的重要 力量。
陆秋心在《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 1920年4月15日)中说:“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 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 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 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不包 括( )
(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
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城 市化等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中 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
(3) 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 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 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外来力量
社会生活中的一桩新鲜事,
它是新式教育和新式旅游的 产物,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那么,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中国传统服饰、饮食和社会风俗又受到了哪些冲击?通过本 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目 标 导 航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 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时空坐标
(2);由材料三内容可得出结论(3)。
【探究结论】 (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2)政府政策的影响。 (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吸收西方的先进文明。
(4)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5)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 1.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 镇。
材料二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
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文中指出: “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 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 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材料三 1905年,李叔变化 (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 款式走向多样化。
(2)食
①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菜篮子工程 ②政府还倡导“_________________ 。”
(3)住 ①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②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_____________ 安居工程 ”。 (4)风俗习惯
A.作者坚持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传统纲常伦理仍在盛行
①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赈济灾区 的社会风尚, ②注重环保、讲究卫生、 ______________ 也在逐步形成。
巧思妙记:
课 堂 探 究
一、探究问题:推动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探究素材】
材料一
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
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 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 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
自 主 预 习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鸦片战争 1. 原因: _______________ 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 口岸设厂、开店等,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2.表现
(1)衣:“洋布”“洋装”、旗袍、中山装等。
(2)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出现西餐馆,吃西餐 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的建筑。
2.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
程。
(3)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 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
3.多角度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1)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角度: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时 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 期。
(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
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 (3)从水平看:总体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 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
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坚如磐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