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土木工程施工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最新土木工程施工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 进入上个世界80年代,我国的基本建设规模进 一 步 扩 大 , 1981-1990 年 , 十 年 间 全 社 会 固 定 资产投资完成2.77万亿元,超过前三十年的总 和 , 其 中 全 民 所 有 制 基 本 建 设 投 资 为 10800 亿 元,建成大中型项目1000多个。
•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基 本建设规模更加扩大,建筑施工技术发展很快, 建成了大量的大型工业和民用设施;
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小组内练习:1、2小组3、4小组5、6 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 (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 (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 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
(二)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 (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语文百花园六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 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 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 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 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1.1.2 本课程的任务
• 了解我国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政策以及各项具体 的技术经济政策;
• 了解建筑施工领域国内外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 掌握工种工程和单个建筑物施工方案的选择和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 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 问题的初步能力,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 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一、语海畅游
(一)词语接龙
藕断丝连:藕断了,但藕丝仍然连着。比喻表
连绵不绝:接连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
绝处逢生:在毫无出路的情况下得到生路。绝
轻而易举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三长两短: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较多指人的 微不足道:比喻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微: 道听途说:从路上听来的,马上就在路上传播 说三道四:指乱发议论。
1.3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特点
1.3.1建筑产品的特点
– 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 建筑产品的多样性 – 建筑产品体形庞大 – 投资额巨大 – 功能的复合性
1.3.2建筑产品生产的特点
– 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 – 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独特性) – 建筑产品生产的地区性 – 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 – 建筑产品生产的露天作业多 – 建筑产品生产的高空作业多 – 建设产品生产组织协作的综合复杂性
1.2 我国建筑施工的发展
• 古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和文化发达的 国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史上,我国人 民有过极为卓越的贡献,在建筑技术方面, 我国同样有巨大的成就。
• 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高等 学校开始建立土建类的系科,开始了较正 规的建筑教育。
• 现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建筑业起了根本 的变化,1949年初我国建筑业的施工力量仅有 20万人左右,至1998年底全国施工企业发展到 45634家,从业人数2030万人 。
土木工程施工第一章-绪论
1.1课程内容、学科地位及学习特点
1.1.1 建筑施工课程的研究内容
–研究最有效地建造房屋(结构物)和建筑物 群(构筑物群)的理论、方法和有关的规律;
–以求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全面而 高效率地完成建筑安装工程;
–以较好的经济效益保证建设项目迅速投产或 使用。
• 课程内容划分
1.1.3 相关课程
•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 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课程。
• 相关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机 械、建筑电工、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工程 结构、工程预算等。
• 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要学好 建筑施工课,应当学好上述这些课程。
1.1.4课程学习特点
– 技术部分
• 设备、工具、工艺、方法、顺序等; • 选择技术方案; • 含生产实习
– 组织部分
• 分工、工种、分部、分项; • 计划、实施、监督、控制、评估; • 资源整合、编制组织计划; • 含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 技术部分的具体内容
– 土方工程施工、地基处理技术、基础工程施 工
– 砌筑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 – 预应力结构施工、装配式结构结构施工 – 装饰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 – 季节性施工技术
• 截至2009年底,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3300万, 建设规模占世界40%;
• 我国还掌握了施工大型工业设施和高层民用建 筑的成套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深基坑 支护技术、预应力技术、大型结构吊装、特种 结构施工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也有很大发 展。
• 发展的表现:
– 材料的发展 – 设备和工具的发展 – 理论的发展、技术和工艺的发展 – 组织方法和管理的发展 – 规模和速度 – 结构和造型 – 功能和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参考
二、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九牛一毛:比喻数量极其少,微不足道。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 常渺小的东西。沧海:大海。粟:谷子。 孜孜以求:形容非常勤勉地去获取知识。 孜孜:勤勉的样子。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或精力都投进去。 赴:去;前往。
• 理论面广、实践性强、政策性强,而且技术发 展迅速,在学习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 除了对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 之外,还需要随时注意政府颁发的有关基本建 设的方针政策,随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发展, 并对有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现场教学、习 题和课程设计、教学参观、生产实习等给予足 够的重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 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 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4)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这是一项“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的训 练,也可以称为“添枝加叶”。完成这道练习, 首先要认真读原句,知道原句所表达的意思,在 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再对句子中相对独立的 每个成分进行补充。如针对上面的例句可以这样 想:什么样的小船?可以补充为:“轻快 的”“弯弯的”“轻轻的”等;怎样地远去了? 可以补充为:“渐渐地”“徐徐地”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