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试题【含答案】
(1)据材料一分析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回答中共政策的转变。
提示:(1)材料一表明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中共主张武装推翻国民党反革命政权,
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2)材料二表明在民族危机之下,中共摒弃前嫌,主张与国民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共赴国难,胜利完成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博古、李德等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开始:1934 年 10 月。 (2)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 年 1 月。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 )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 )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 ①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 年 10 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3.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材料一 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党在付出了
大量血的代价后换得的正确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胡绳主编)
材料二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
同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开创的新的革命道路。
考点二
红军长征
命题角度
1.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 2.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典题例析]
[例 2]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
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昌起义受挫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D
错误
革命中的主导作用
[答案] B
[题组冲关]
1.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
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选 C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攻打中心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但起义 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
(4)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革命势力,才
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对点训练]
1.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日军全面侵华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词是“金沙江”
“雪山”等。
铁索桥 金沙江雪山、草地―→长征―→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Error!→长征→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答案] B
[题组冲关]
3.下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 )
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25 分钟 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意义的是( )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解析:选 D A 项是指八七会议,B 项是指遵义会议,C 项是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 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下图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归纳总结]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1)大革命失败到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 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先进的共产党人,
面对失败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开始纠正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工作重心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创建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拉开转变危机的序
幕,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到 1930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危机过去,
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
路 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
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 )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的“井冈山”“瑞金”等信息,可
以判断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某班级在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的课题时,下列事件不宜作为直接利用的
(3)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 )“工农武装割据”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主题一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探究]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信息的
理解。
选项
史论分析
判断
材料强调“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要和“城市的革命高潮”结合起来,才
A
错误
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1)据材料一分析,湘赣边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为向井冈山进军? (2)材料二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 提示:(1)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而井冈山地区敌人防御力量薄弱。 (2)工农武装割据(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拓展升华] 中共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
1.考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2.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原因
[典题例析]
[例 1] (新课标全国卷Ⅰ)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
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
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
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
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 )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A.选举( )作为工农红军的总政委
B.选举( )作为中共中央书记
C.肯定( )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
D.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解析:选 D 遵义会议肯定了( )的正确军事主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
治,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 C 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年)党的重要成就。①的提出是在
1922 年中共二大上,排除。②是新的革命道路;③是遵义会议;④是这一时期共产党依据
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考点一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命题角度
材料一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 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
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 材料二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 年到 1930 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红军
达到十万人。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的革命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
解析:选 C 题干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与俄国坚持在城市斗争是不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 15 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检测试 题及答案
第 15 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以前)。
一、南昌起义 1.原因 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中共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的敌人力量比较 薄弱。 2.经过 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革命军占领南昌城。 3.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 (1)概况:( )领导工农革命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2)结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 (1)经济建设:( )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武装斗争:( )、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3)政权建设:1931 年 11 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三、红军长征 1.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