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第七章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含义: 行政单位国有 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单位占有、使用的,依 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 资源的总称,即行政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 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 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 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 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和无形资产等。
2、使用性管理:资产的配置及使用管 理(管理侧重于促使资产节约,高效 运用)
3、产权的变更和处置管理:资产处置、 产权登记和产权纠纷处理管理(管理 侧重于保证资产在产权变动时安全完 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要求 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 准;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从严 控制,合理配置。 对于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 置的资产,原则上由主管部门进行调 剂;跨部门、跨地区的资产调剂应报 同级或共同上一级的财政部门批准。
第三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含义与管理内容
1、事业单位的含义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 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 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工作 (分三类)
1、基础管理: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与清 查管理,资产信息与报告管理(管理侧 重于做好数据基础管理,实现动态监督)
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变卖 资产数量较多或价值较高的,应当 通过拍卖等市场竟价方式公开处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 于国家所有,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 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 管理。
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与产 权纠纷处理管理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
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 行为的风险控制。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
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 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
处置方式: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 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特征
1.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部门具有 非生产性 2.行政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 具有服务性和非增值性 3.对行政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 的增值补偿具有非直接性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 用 (三)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监管尚未脱钩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1、满足国家机器运转、公共管理和公益事 业需要,配置于社会的非生产领域
2、以服务为根本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 3、以财政拨款和资产划转为资产更新方式
,不具有自我更新机制,行政事业性国
有资产管理的要求: 厉行节约、安全完整、减少损失、规范高效
第二节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②主管部门根据资产存量状况和资产配置标准, 审核、汇总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计划,报同级财政 部门审批;
③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对资产 购置计划进行审批;
④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购置计划,应列入 年度部门预算,并在上报年度部门预算时附送批 复文件等,作为财政部门批复部门预算的依据。
4、其他资金购置
事业单位用其他资金购置规定限额 以上资产的,报主管部门审批;主 管部门应当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 财政部门备案。
事业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 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 的规定执行。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
国有资产的使用包括:自用和对外投 资、出租、出借、担保等方式。
应当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 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必要条件
(1)现有资产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履 行职能的需要
(2)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已 有资产
(3)难以通过市场购买产品或者服 务的方式代替配置资产,或者通过 市场购买的方式成本过高
3、财政性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
按下列程序报批:
①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 存量,提出下一年度拟购资产的品目、数量,测 算经费额度,报主管部门批准;
处置审批: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 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 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规定限 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 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报主管部门 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 部门备案。
处置原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 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主要内容
第三节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泛指党政机关,社会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以及附属营业单位。按照现行行政编制和 财务管理的分类,有以下划分: 1、行政党团机关;2、事业单位;3、社会团体;4、 附属营业单位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般 指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 使用、管理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 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 的总和。主要存在于国家机关、人 民团体、科教文卫、体育、军队、 警察等公共部门 。
四、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的原则
2.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的原则
3.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的原则
五、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一)资产配置 (二)资产使用 (三)资产处置 (四)资产评估 (五)产权纠纷调处 (六)资产统计报告 (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检查监督管理
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帐帐、 帐卡、帐实相符,加强对无形资产的 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 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 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对本单位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资
产实行专项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 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