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人教版

2009—2010学年(下)期末考试八年级思品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面的1.小强过去常以上学时间紧为由骑车闯红灯,学习法律常识后,开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再闯红灯了。

对小强转变起作用的法制观念是A.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B.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C.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D.我国公民有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2.初三学生李某多次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信息。

为此,他受到了有关网管部门的警告。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A.李某依法行使了言论自由权B.言论自由在网上不受限制C.公民言论自由还未得到充分保证D.言论自由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3.“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

”这句话表明A.离开法律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B.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可以随便行使C.只有法律没有规定的权利,没有不合法的权利D.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4.晚上就寝后,小陈同学还在大声背诵英语。

室友多次劝阻,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

”小陈同学的言行A.是正确行使权利的表现B.是依法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C.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强调了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5.观察右边漫画。

北大自主招生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此举一时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你的观点是A.未成年学生没有义务孝敬父母B.父母是权利的主体,子女是义务的主体C.中学生当自立自强,对父母少依赖多体贴D.北大此举有违育人标准,不利于选拔优秀学生6.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生命健康权D.社会经济权7.16岁女孩张蒙与母亲在便利店购物时,被怀疑偷拿了一包干果而被“搜身”。

事后,张蒙将便利店告上法庭。

法院一审判决:便利店店主赔偿张蒙2万元。

这表明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②非法搜身为法律所不容③任何非法侵犯公民人格权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任何搜身行为都是对公民权利的侵害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8.中学生小兰喜好写作,本学期向某刊物多次投稿,,先后获得200元的稿酬。

她享受的是A.姓名权B.智力成果权C.人格尊严权D.财产收益权9.中学生李某在与他人网上聊天时,假冒本班同学王某的名字,诬蔑本班同学张某考试作弊。

李某的行为分别侵犯了王某、张某的A.隐私权、名誉权B.名誉权、隐私权C.姓名权、名誉权D.姓名权、隐私权10.在一次调查中,45.8%的人声称自己曾“被朋友出卖隐私”,43.8%的人“信件曾被偷拆”,39.3%的人“日记曾被偷看”;29.3%的人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曾被随意公开泄露”。

这些表明A.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达,使得隐私保护成为不可能B.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缺乏保护C.不少人缺乏对隐私的自我保护意识D.不少人缺乏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11.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老大贪便宜,买了小偷偷来的手机,遭到公安人员的传讯,手机也被没收了。

你认为A.老大有权购买该手机,应理直气壮的依法维权B.老大不知道是赃物,不知者不怪,不应该受到惩罚C.手机为老大购得,属其合法财产,公安人员没收手机属侵权行为D.公安人员是依法办事、严格执法12.2008年开始,南通市免费提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

这一举措A.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B.确保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C.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D.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13.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小兵将父母给的100元零花钱捐给了灾区。

小兵的行为是在行使对自己财产的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14.2010年3月1日,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就丰田汽车安全质量问题举行说明会。

他说:“在全球范围实施了大规模的召回,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影响和担心……”丰田车的安全问题,侵犯了消费者的A.依法求偿权与安全权B.安全权与知情权C.自主选择权与知情权D.依法求偿权与知情权15.下列说法是商家的常用语或土规定,其中属于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述是①超市存包丢失“概不负责”②百挑不厌、百选不烦③谢绝自带酒水入店④商品售出,概不退换A.①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④16.比尔·盖茨曾经给人们提出11条忠告,其中一条是: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这句话主要启示我们A.追求公平完全没有必要B.公平是相对的,要理智看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C.公平是对少数人而言的D.社会生活复杂多变,毫无公平可言17.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保障,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

从这个角度来说A.公平是正义的前提B.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C.只要有了正义,就会拥有公平D.只要存在竞争,就必然导致社会不公18.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两人为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

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挑选,这样一来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

这说明A.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B.公平不受任何社会条件制约C.公平有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D.实现公平离不开合理的制度19.广东省《关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从2009年1月1日起,一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借读费。

上述做法A.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B.与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不符C.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D.剥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20.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正义的传统。

下列能反映出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的名言有①天生我才必有用②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③不为五斗米折腰④正直者不可屈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二、分析说明题(第21题20分,22题22分,23题18分,共60分)21.八年级某班同学在学到“权利义务伴我行”这部分内容时,展开了一场讨论。

金金同学说,我们学生从早到晚学习,没有多少权利。

可可同学说,既然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那么权利是属于我的,因此,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管不着。

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2.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案例一:李某的母亲没有立下遗嘱就去世了,留有两套房屋和银行存款若干。

继承遗产时,李某对自己的妹妹说:“你是女孩子,这些遗产没有你的份!”(1)李某的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5分)案例二:小赵是个游手好闲之人,对自己的父亲赵某从未尽过孝道。

如今赵某生重病住院,小赵不但不细心照料,还多次要求赵某尽快立下遗嘱,把财产留给他。

(2)赵某必须将财产留给小赵吗?为什么?(5分)案例三:王老伯是个字画收藏爱好者,如今已经70多岁了。

最近,他立下遗嘱,打算在死后将这些字画捐给当地的博物馆。

(3)王老伯可以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当地的博物馆吗?为什么?(5分)案例四:张大爷去世后,留下的财产有稿酬、图书字画、宝石古玩、承包村里的苹果园以及他租住的三间平房。

(4)上述财产都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吗?为什么?(7分)23.在一辆公交车上,有一个四人团伙进行诈骗活动。

其中一人拉开一瓶健力宝,另一同伙喊到:拉环上写着中了特等奖!另外两名同伙随即鼓动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用手上的金戒指把健力宝拉环换过来。

正当骗子即将得手之际,一位男青年挺身而出,揭露骗局。

骗子恼羞成怒,一起殴打这个青年,并用尖刀把他刺伤……当时车厢内十多名乘客,无人作声,女售票员不知去向,司机打开车门,四名歹徒乘机逃窜。

男青年在身中6刀的情况下,不顾生命危险,在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边用手机报警,边继续追赶歹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男青年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评析。

(9分)(2)乘客、售票员和司机的行为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行为有什么危害?(6分)(3)当你遇到上述情况时,应该怎样做?(3分)2009—2010学年(下)初二思品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分析说明题(60分)21.(1)金金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1分)我国公民从出生到死亡享有广泛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等等。

我们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也同样享有广泛的权利。

(4分)(2)可可同学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分)因为在我国公民必须正确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3分)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分)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3分)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3分)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2分)22.(1)不对。

(1分)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在李某的母亲没有留下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将按法定方式继承,女儿能够继承遗产,这是毫无疑问的。

(4分)(2)不必。

(1分)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遗产。

所以,赵某完全可以立遗嘱不将财产留给小赵。

(4分)(或答: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2分)(3)可以。

(1分)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

(4分)(4)不可以。

(1分)按照法律规定,只有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

(2分)张大爷的稿酬、图书字画、宝石古玩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其租住的三间平房属于他人的财产,不能被继承;(2分)其承包的苹果园属于村里的集体财产,也不能被继承。

(2分)23.(1)男青年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3分)有正义感的人,如果非正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能够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争;(3分)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并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帮助。

(3分)(2)非正义的行为。

(3分)损害自己、他人的利益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动荡不安。

(3分)(3)我会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及时拨打报警电话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