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里松培才村赵氏族谱(绍崇摄于湖南江永县——千家垌)赵氏族谱公元二O一四月日续修印存农历甲午马年(第三次)公元一九六七年一月十六日续修抄存农历丙午马年十二月初六日(第二次)公元一七六一年乾隆二十六年冬月抄存农历辛已蛇年(第一次初谱)谱文目录一,编写前言二,辈字管理三,序言四,续修族谱例言五,赵氏源流六,本支族史七,三修世系图。
八,世谱九,族规十, 祖墓(历代考妣生殁爵功墓铭居地)十一,历代文契、文物资料备考十二,名人轶事十三,编后记湖南江永县千家峒祖先居住地千家垌口——瑶赵支族居住地——里松镇一,编写前言我培才瑶赵——朝会支族。
从湘入桂已逾四百春秋,自九世祖朝会、朝君两公离别故兄朝德(坟)和大黎龙苟坪祖居地,迁移到里松始,经上、龙(石)翁、炳(贤)文、正、显、高、宋、家、庆、绍、(瑞)、启、东、方十五辈代繁衍生息,至今烟户已达94家,人口4O9人,成为里松镇较大旺族。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国富民强,里松境内,建宗祠,修族谱,敬宗際祖已蔚然成风,因诸多历史原因,致我族仍处于滞后状态。
人有祖,水有源。
饮水思源,不忘祖宗乃是人之常情,撰修族谱,追本嗍源,尊祖笃亲,承先启后,兴族衍脉,志立氏林,推进文明,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当,继承发扬祖辈优良族风,睦邻和谐丶尊老爱幼丶勤奋仕耕、乃为我族发扬光大之宗旨。
经我族事代表大会商定,推荐由庆彬、绍军、绍崇、。
等几位族员为纂修第三次谱文编审组。
分管负责溯祖、走访、登谱、姓史、族史、派字、谱糸、墓铭、史料收集、筹资等工作。
经合族支持与谱员努力,继十三世裔孙炳杰、炳俊第一次初谱、二十世裔孙庆旺、庆辉第二次修谱的基础上,费时三年,终将第三次修谱工作圆满完成,现分发各房族员珍存,以便后裔续修提供史料之用。
二,辈字管理辈字排行是合族脉线,是我族团结延脉的标志。
经族事大会议决通过,对辈字排序谱诗管理作如下规定:修谱前派字诗曰:朝、上、龙、(石)翁、炳、(贤)文、正,显、高、宋、家、庆、绍、(瑞)启。
第一次修谱派字诗曰;东、方、红、日、升,祖、国、永、光、明。
另有曰:东方红材料振国延德章喜富贵祥增进钦普彦元皓美昱阳求达乐丞(有待斟酌)第三次修谱派字诗曰:远、古、喾、裔、武、略、强,浩、宇、天、水、环、中、华。
注:派字诗经族事会通过确定后,今后排辈一律按此诗顺序排行字辈,不得擅自更改,同时还规定:(一),全族不分男女,凡属在年月日后出生的人,一律按二次修谱诗“东”“方”派字次序排辈起名,不许另起排辈派字。
(二),在未规定前起名有违派辈字的,能改则改,不能更改者,族谱世系名则按照谱派字登谱,如:原“瑞”字按“绍”字登谱。
(三),族内女性继承父母赵姓的,按谱派字登谱:招赘婿者,生第一孩要继承赵姓,有二、三孩者,不少于一孩继承赵姓。
三,序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本远古始祖为瑶赵,名曰赵才昌,属赵姓主支族之一。
公元一九四九年解放后,中华远古文明得到甚大继承和发展。
但在本族中却有人曾忘本呼出忘祖忘族丶侮辱瑶人之语:其次也有一些私念过重,对族内公事漠视消极处事。
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国有族,人有祖,这是恒古不变之现实。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瑶赵(偕音“瑶勉”),自帝喾之婿子孙受封受姓至今,已逾178世代,合4440 多年时光。
过去半世纪前,瑶“勉”历代隐居深山,过着“刀耕火种,吃了一山过一山”的生活方式,世代一困苦二无安三无文四无谱。
现我等参阅史料和瑶族《过山榜》、《评王券牒》,以及中祖赵瑞封前3620多年断谱简况和瑞封公后两代至千家垌逃难后到本支族一世始祖简况,为瑶谱留下作参史。
人生易老天难老,时不我待。
应崇尚合族精神,为族内作些实事。
为此,我等作为裔孙,不辞耗时十年之苦,走访湘桂瑶赵---大源冲成田支族和其他瑶赵支族:收集相关史料和谱况。
终因旷代年久,未能如愿完成溯祖接系。
现谨将间接续之族祖丶迁徒丶衍史等纂编于谱内,有望后辈智者续横联纵溯,使之更加完善为勉。
第三次修谱编委本支二十一世裔孙:绍军、绍崇修编公元二0一四年月日四,续修族谱例言一,本族先祖从湖南江永县千家垌逃难出来后迁徒到江华县大圩大源冲,定居大源冲尾竹排寨,(近代一至八世祖不知先祖名讳和族情)一世祖前至中祖赵瑞封,也约失传七世代。
为延续族史,现将调查史料整理成初谱,有待后辈继续外调充实完善。
二,从九世祖始以来,尚未形成系统谱史,现依祖辈名讳和生殁时间及世代婚生规律,对照巜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推算出祖辈生殁和迁居地时间。
以陈氏祖婆族谱和族内留存契约、分关、合同等为依据,力求准确述之。
三,祖辈凡有墓铭的,均抄录在谱,无碑或缺铭的,则注明墓址坐向方位,以便裔孙祭祀。
四,对族内历代发生的名人轶事作于简述,以鼓励后裔再接再厉,发扬光大。
五,为今后更好地与瑶赵邻亲联谊,谱内介绍历史记载等有关情况:(历代确认契约、合同和祖物、史料、外族谱,持有者,一并注明出处)。
六,在十九世纪由庆旺、庆辉两公主持二次修谱的基础上,以辈字管理续登后至今各世系名讳和有关项目情况(含出族、外局)。
女性、招婿等,依男女平等原则登谱。
七,族内重修祖坟,建宗祠,修族谱等项目,凡集资或资助达50元以上者均列表存谱。
八,对旧谱过于神化的情节或欠科学伦理的传说加以修辞更改。
五,赵氏源流和本支湘系族史赵姓在庞大的姓氏体系中,与其他姓氏一样,都有一部经血缘氏族起源丶演变分支丶迁徒丶繁衍丶悲欢丶聚散丶开基丶创业丶谋求发展的宗族发展史。
据1990年统计,全国十大姓氏中,赵姓人口逾5000多万,排列第七位,加上赵奢后裔马姓和其他赵性分支,人口约达8600万。
赵姓血缘祖先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金天氏,与太昊伏羲氏同属东夷族华胥氏部落,以“燕一凤”为部落崇拜图腾标志。
据《赵》一书所述,少昊之女名女修,下传第十三代裔孙名造父,是西周著名驭马驾车能手,受幸于周穆王,曾献良马8匹配御車八辆驾车与王西行昆侖见西王母,突报练卅徐偃王谋反,遂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返宫,使周穆王得以平叛而获功,被皇赐赵城为邑。
其后代逐以封邑地为姓而得受姓,尊造父为赵受姓始祖其后裔为以汉族为主的赵姓主支世系。
瑶族赵姓世系,比汉赵受姓时间约早10个世代,其血缘祖先同为少昊金天氏,是另一赵姓主支之一。
依据100多本古籍纂写而成的《中国古代神话演义》和瑶族《过山榜》丶《评皇卷谍》所述;少昊金天氏之孙,五帝之一,名帝喾,其第四妃常仪之女,一次携宠爱龙犬随帝喾南巡到云阳诸候周(处于现湖南茶陵)时,遭遇高王聚众谋反。
只带500人卫士的帝喾,情急之下,许以能退高王者,配帝女为婚和奖以帛财。
此时无人敢于领命,只见晓得人话的龙犬跳跃不停,其持大卫士盘瓠知犬要为主人解围之意,逐一同奔往高王聚众谋反营地,盘瓠则潜待在外。
高王见龙犬弃主来投,视其为获运吉祥,同众喝酒摆宴,一连三日欢庆。
待麻痺与犬伴宿一处的高王酒醉熟睡之时,龙犬突向高王颈部咬杀,而后口叼首级潜出与盘瓠一同奔回评王的帝喾处.拂晓后,众见高王帐内惨状,即作猢狲群四散而逃.帝见高王被杀,知不能反悔,就按前旨嘉奖,应帝女与盘瓠完婚.(注;本文<过山榜>记载犬配人女为妻,有违人伦之道.古时图腾崇拜传说有其发生,流传背景, 谱改之,以示我”瑶勉”皇子裔孙身世尊严。
帝女与盘瓠完婚后,在封地会稽山生活了二十多年,生育了六子六女。
时值帝与妃思女心切,旨令帝女与盘瓠回宫省亲。
夫妇俩随携长成子女一同回宫.帝及妃全家得见帝婿及十二个顽皮孙子孙女,酸楚怜悯之余大喜过望。
逐畄宫给予教练训化,并将十二个外孙封官加诰丶配婚赐姓。
后终因猎习野性难改,获赐封后仍回归封地会稽山一带立业发展.帝喾赐姓年代,各姓氏含赵姓己在民间部落早已有分布。
十二姓古始祖为盘瓠瑶族赵姓古始祖为帝喾八婿赵才昌,其余十一姓古始祖为:盘启龙沈贤成丶黄文敬丶李思安丶邓连安丶周文旺丶胡进盛丶郑广道、冯敬宗丶雷元祥、蒋朝旺。
以盘瑶(过山瑶)为主的瑶族十二姓之谱和持依评皇卷谍(过山榜)来防侵护身的历史,瑶族是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族性特征之一。
有关盘瓠神话最早见于晋时《搜神记》和《后汉书》。
现存《过山谍》一份,早于隋代三年,并有历朝换发谍文记录。
反思,这也是历朝对少数民族羁縻招抚之策所需的。
从帝喾年代到瑶族《过山榜》有文字留存记载年代——即南宋理宗赵昀皇帝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赵瑞封过洞庭湖小南渡,迁徒居林子村始,时逾3600多个春秋,瑶赵约传世系144代。
这漫长时段,因无谱文记载考证,已无法按世系追宗溯源了。
关于从赵瑞封年代到本支族八世祖前这中段情况,从赵瑞封携家人坐船过洞庭湖小南渡。
迁居林子村,即公元1262年(南宋景定三年)始,到本支族八世祖,约公元1597年,约有335年,约传15世纪,其中,一世祖之父前到赵瑞封本代,有七世系。
赵瑞封大妻生下宗海、宗先、宗安,小妻生下宗县。
据瑶族《过山榜》、《赵》书和有世系可查的湖南营山荆竹乡新寨村赵贵宝提供的《十二姓瑶族分基来路总图》,有世系传下的赵宗先,持金香炉,其后裔称大赵,赵宗县持银香炉,其后裔称小赵。
宗先支前期有“志”辈5人,中期有“朝”辈4人,分支35人排朝、文、富、金、明、礼、通、才、兴、荣、登、进,连接上辈已延续到18世系,但仍未与赵瑞封宗头銜接。
这支主要分布在湖南一带。
宗县支第三代游迁到湖南江永大远乡,(即江永县千家垌),居住两代约43年。
元朝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官府连派三次官员进垌追缴粮税,均被垌内十二姓“瑶勉”轮流招待。
官府以为粮官被杀,便派兵进垌以抗粮谋反剿杀瑶民。
盘宅妹出面以大旱灾情和《过山榜》为托词,请求都头刘明卿免征或缓交粮税,然而未果,之后刀兵相见。
“瑶勉”终因寡不敌众,残遭血洗千家垌之祸。
之前,十二姓瑶勉在坪石庙开会商议逃离千家垌,临走时将一只白牛角锯为十二节,每姓保存一节,并发誓500年后,瑶民的后裔不管漂泊到天涯海角都要回千家垌团聚,于是次日(即农历3月19日)早晨各自逃离千家垌。
从千家垌逃难出来至本支一世祖之父到公元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约有三代是避难游迁湖南大源冲周边大山一带。
此时,正值元末明初换代和元末前公元1334年甲戎唐七瑶族起义战乱。
赵瑞封也处于战乱时期,故所第七世裔孙人丁繁衍甚少,自本支一世始祖进入大源冲一带到七世祖定居大源冲冲尾竹排寨,历经200年间(八代)时间,据湖南江华大圩镇成田支族赵富旺拜访族老获悉,当年竹排寨共有六户人,李、邓姓各一户,赵姓四户,其中迁过里松两户(朝会、朝坤,本支族七世、八世两祖公,约公元1592年至公元1623年)在竹排寨居住约31年。
为后裔提供溯源寻祖起见,今依据本支族已知裔孙生殁时间推算,并参照《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将本支一世始祖至九世祖生殁时间推算如下:(一至八世祖讳名不详)一世始祖——————约生于公元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二世太祖——————约生于公元1441年(明正统六年)三世高祖——————约生于公元1467年(明咸化三年)四世曾祖——————约生于公元1493年(明弘治六年)五世祖———————约生于公元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六世祖———————约生于公元1545年(明嘉靖二十四年)七世祖—约生于公元1571年(明隆庆五年)故于公元1621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