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项措施”推进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五项措施”推进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五项措施”推进
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集中时间、集中警力,采取“五项措施”深入开展了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大排查、大整治,扭转了一些地区治安混乱的局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全面深入排查。

开展社会治安大排查,了解和掌握突出治安乱点和治安问题,广泛收集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和群众反映,切实摸清存在的矛盾纠纷和治安混乱区域,摸清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摸清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和导致混乱的原因。

二是狠抓集中整治。

实行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台帐管理,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管辖权限分类建立台帐,落实人员管理,明确整改时限。

坚持排查和整治两手抓。

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重大刑事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严厉打击地方黑恶势力和团伙犯罪,严厉打击寻衅滋事犯罪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

对情况复杂,经反复整治,仍得不到解决或效果不明显的地方,要查明原因,并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驻点整治。

特别对长期未改变面貌的治安乱点和未解决的突出问题,落实单位领导包点负责,确保解决到位。

对治安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县公安局将实行挂牌整治。

三是严密治安防控。

加快推进技防建设,并推进技防向农村、社区、单位内部、住宅小区等区域延伸,结合实际,在有条件的居民家庭推广安装经济实用的技防设施,在农村(社区)推广经济实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技防设施。

强化社会面巡防管控,进一步规范专职治安
巡防员、专业保安、治安信息员等队伍的管理、考核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

加大警力在案件高发的重点部位、场所、路段和城乡结合部的巡逻力度,提高打击现行犯罪能力。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

要求全县公安机关一要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重大情况;二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切实做到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早预防、早控制、早解决;三要建立台帐管理机制,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中的各类重点人员、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进行分级分类,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四要建立进度报告机制,定时上报排查整治情况及报表。

五是严格落实问责制度。

为了保证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县局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落实社会治安工作问责制。

一是健全责任制度。

结合实际制定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联系制度》、《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月调度制度》、《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考核奖惩机制》等,对各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职责,做出明确界定,保证了整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形成科学有效的责任体系。

二是强化考核评比。

明确整治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责任、制度等,量化到全局绩效考评中,实时跟踪督导。

制定并印发《******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考核评比办法》、《******举报或抓获“两抢一盗”犯罪嫌疑人奖励办法》,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将评比结果通报全局,并作为年终立功评先的依据。

三是实行首问负责。

各派出所与辖区社区(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各派出所所长作为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问责。

对整治工作不负责任的进行戒免谈话,造
成严重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确保了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