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规范汉字_隶书_钢笔书写技法_一_汪成禹
规范汉字_隶书_钢笔书写技法_一_汪成禹
先 学 隶 书 , 王 澎 《论 书 剩 语 》 “通 篆 法 则 字 体 无 差 ,
勺 寸 次卜 义
八字点 形同 “八 ”字 , 故名 。 用 笔稳重 , 如 “ 六 ”字
它的变格有背向出锋点 , 如 “曾 ” 字 亦有锋 皆向右 的 ,
以求变化 , 如 “京 、 办 、” 。
通隶法则用笔有则 , 此入 门第一 正步 。 ” 钢笔写 隶书 , 方笔 见多 , 干 净利落 , 比较切 合隶
两三个 点在一 起 时 , 应 注意 同 中求 异 ,
第二讲
点的练 习和 变化
,司 移 乞沙பைடு நூலகம்
此外 , 还有 合三 点 、合四点的横向排列等 , 如 “受 、 点 、 黑 ”。 此类字中的点应注意呼应 紧密 , 不可松散 。
点是字 的眉 目 , 蕴藉顾盼精神 。 隶书 中的点应有
向背 , 随字异形 。 一般 来说 , 隶书的点在 字的组合上
晋代卫恒在 《四体 书势 》 中说
“秦 既用篆 , 奏事
偏旁去类推 篆书的偏旁构造 , 这是 文字的进步 。 文字
学家认 为
“隶变消灭了象形文字的形体 , 主要是 它臆
方 、 高 、 ” 的 中点 。
造 偏旁 , 混 同了形 体不 同的字 , 同 时也 分化了形 体相
同 的 字 , 强 异 使 同 , 强 同 使异 , 造 成 了汉 字 形 体 的 巨
岁 迄广 方 高
横点 隶书 中常常 以短平横来 代替点 , 起笔 空回 一顿 , 由重到轻 , 渐渐提起 。 如 “言 、 主 、 下 、 永 ” 。
大变化 , 结束 了过 去数千年古 文的形 体 , 开 辟了近 两 千 年来 隶书 和真 书的形 体 。 ” 从书 写笔 画看 , 定型后
的隶书有最 能体现隶书标 准体的波碟笔画 。 其在左为
浅 弓 叫火 丁启 赴
挑点 空 回顿 下 , 向右上 行笔 , 出锋稍快 , 力 到 尖端 , 不可柔弱无力 。 如 “勺 、 寸 、 次 、 心 ”。
隶书从 秦代起 , 经过 两汉 到三国 , 在楷书 未创制
通 行以前 , 普遍 使用它 。 晋唐 以后 直至近代 , 虽楷书 盛 行 , 但隶书并 不废 止 。 这也是 隶书结体用笔富有 变 化 , 风格 多样和艺 术性强 的缘故 。 有 人提 出学书 法可
在此不一 一列举 。 点写得好坏 可能直 接影 响到字 的活
泼还是 呆板 , 习书 者可举一 反三 , 不 断训练 , 先 以视 觉感觉 良好为准 , 逐步深入 。
出锋 , 以带次笔 。 要写得有头 有尾 , 向背 分明 , 力沉 势险和姿态生动 , 大都用在一个字的头上 。 如 “立 、 广、
书 的 特 点 , 整 伤 中有 变 化 , 并 具 有 一 定 的 装 饰 性 , 比
行 曾 京
上 下点 呈放 射状 , 如 “冶 、 洗 、 沙 ” 。
必
较 符合人们对书 法的基本审美 。 故 我们认 为 , 以规范 汉字为基础 , 用钢笔 进行隶书训练 , 有 助于大家对书
法 的进 一 步 兴 趣 和 深 入 。
均 呈放 射状 , 向背之意 即存 其 中 , 这是 共性 。 当然 ,
具 体 到 某 一 个 字 , 就 会有 所 不 同 。
受 点 黑
总之 , 点在 字 中的 变化是 很 多的 , 应 灵活运 用 ,
钢笔隶书 的点要藏锋平 出 , 或 回势顿 下 , 提笔收 出时可略露锋 , 下面具体作一些 阐解 。 中点 以侧取 势 , 如 空坠石 , 空起下顿 后在下腹
步泯灭了 。
段话 中我们可 知隶书是 当时一种辅助 字体 , 有 简化快
速的意思 。 历 代流传 的一 种说法 , 说隶书是 程邀 创造 的 , 这跟仓领 造字一样 , 只能作为典籍依 托 , 因为一 个人造 字是 不可能 的 。 当时社会动 荡 , 奏事 繁多 , 书 写篆书要 笔笔 中锋 , 圆转 往来 , 一丝不 苟 , 写 起来很 费事 , 这就很难处理连篇累犊的公事 。掌管公文的吏官 , 就把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了简化 , 又把 圆转改为方折 , 逐步创 造并使用一 种简捷于小篆 的书体 , 在公文处理 中流传 开来 。 程遂 当时是 个狱吏 , 社 会把 办公文的文 官 叫 “徒 隶 ” , 他 在推广方面可 能是起了很大 的作用 , 于是人们就把程邀改进的这种字体称为 “隶书 ”。 隶 书的 真正 完 成并 确立 其标 准字体 是 在两 汉 时 代 。 从 构造上看 , 字形 改变很大 , 我 们已不能完全按 它的基本笔画去追 寻原来篆书 的曲线 , 不能用隶书 的
技法纵论
规范汉字
隶书
钢笔书 写技法 一
汪成 禹 陈 进
第一讲
隶书的起源与发展
繁多 , 篆 字难成 , 即令隶 人佐书 , 曰隶字 。 汉 因行之 , 独符玺 、 蟠信 、 题署用篆 。 隶书者 , 篆之捷 也 。 ” 从这
隶书 是 由秦代 的篆书 演变简 化而 成的一 种字体 ,
定型成熟 于汉代 , 文字学家把隶书的定型 化过程 叫 “隶 变 ”。 隶变 , 是我国历史上 的一 次字体大 变革 。 在秦 代篆书通行 时期 , 隶书就 已出现 , 当时只是 一 种新生 的书体 , 其书写带有 明显的篆书 痕迹 , 其字 形构造逐 渐脱离小篆的 严谨 , 就文字的发展角度 来看 , 是 向文字 简化迈 出了一大 步 。 由于它书写 便捷 , 不必 象小篆那样 拘于大小方 圆的陈式 , 这就 使它在实际生 活和使用范 围方面逐步替 代了小篆 。 古文是 从象形开 始创造 发 展的 , 它离不开 象 形的意 义 , 故 形体 无定 , 笔画不 定 , 随体谙拙 。 小篆 对古 文 、 大篆 等进 行了一 些省略 , 使之符 号化 , 但 仍存在象形遗 意 。 隶书则把 篆书逐 渐方正平 直化 , 形 成了与篆书 线条差别很大 的 基本笔画 , 把汉 字在小篆 中残存 的一 点象形遗意也逐
平 弯 , 多短促 , 后楷书 中变为撇 后 楷书 中变为捺或勾挑 等
在右为燕尾状的碟 ,
一 字中这样左 右两笔 “左 短竖点
言 灵 下 】 永
隶书 中亦有短竖代替点的 , 写时先向上 空起顿笔后 向下运笔 , 要稳健 。 如 “心 、 怀 、 灯 、 盖 ” 。
右 分另」 , 各相 背然 ” , 故 又有人称 隶书为 “分书 ” 。 其 它 , 隶书 的横如蚕头雁尾 , 点如木楔 , 竖如 石柱等等 。 从体势 看 , 它 由纵势的小篆变为正方 , 再变为横扁方 , 中间收 紧 , 左 右开张 。 总之 , 汉 代的隶书 , 从用笔到 结 体 , 均 有 了一 套较 完 整的规矩 , 显得 既庄 重严 整 , 又挺劲若动 , 是书法爱好者涉足的一个重要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