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实践,感受古白话的表达特点。
2.通过感受人物细节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变化,不合乎情理的构思,理解严监生人物形象特点,并引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走进《儒林外史》,在细节中的感知人物形象,在情节中感受故事的诙谐与讽刺。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进而走进整本书。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细节描写,情节前后矛盾,不合乎情理的构思。
教学难点经历学习人物细节描写、情节前后矛盾,不合乎情理的构思的过程;走进《儒林外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性比较初识人物1.“监”字揭示人物身份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吗?谁来给大家读读课题?从题目看是写什么的文章?(写人)这个人是谁?(严监生)这是他的名字吗?(不是),那请你说明原因。
课件: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是古代读书人的称呼。
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
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
(他的名字叫严大育,字致和)22.文言、白话、古白话感性比较,初知特点课文你们读了几遍?说说读这篇课文和你们读课文、古诗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这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古白话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虽然口语的成分多但也夹杂着一些文言,由于地域性和时代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读起来不那么容易。
)自由读一读课文,体会它的特点。
(一读全文)二、理解难句体验不同1.自己默读课文,画一画难懂的和你觉得有意思的词语、句子。
2.交流:(随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预设:(1)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点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2)诸亲六眷(所有的亲戚)……已后(看注释理解意思;通假字;拓展一些通假字)(重点)(3)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4)莫不是……(5)揩揩眼泪(6)登时(换词体会)把这些重点句放到课文里去,再读一读全文,体验一下古白话与文言形式上的不同。
(二读全文)三、探究表达感受形象(一)探究细节,感知严监生的吝啬师:难读懂的句子你们都解决了,请你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预设一:严监生生命垂危3(1)依据学生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句子:)(2)还能用哪个词来描述一下此时的严监生?(奄奄一息、频临死亡、病入膏肓、油尽灯枯、行将就木)预设二:爱财如命,吝啬。
(板书)依据学生的回答追问:你是从哪儿读出来?(1)动作:伸着两根手指头、摇头(随生出示:)(2)就这两个动作不简单,作者写到了几次?赶快找一找。
随机出示句子,齐读。
课件: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出示:这些描写和我们以前学过得动作描写可不一样,作者抓住了两根手指头、摇头,这个细小的动作,用特写的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这就叫做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还有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表情细节、事物细节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3)指名读,就在几次动作细节描写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有不同)(4)师生对读体会。
在这细微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内心变化。
课件随机出示:失望、着急无奈、绝望、如释重负)(5)严监生躺在床上说话,假如让你替他说出心里话,谁来试试。
4(5)这样的心里变化都在这动作之中了,让我们读出他的内心世界。
小结:这些动作细节和表情细节描写,把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探究情节感受形象1.在接读中找出情节教师导读,学生接读。
当严监生……大侄子……问:你们读的内容是什么?(众人猜测两根手指的意思。
)(板书:情节)这里“三次猜测”我们叫做情节,情节就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这个片段中严监生病情严重,不能言语、不能动弹,躺在床上伸着两个手指头不肯断气,作者设计了一个“三次猜测”这个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2.在体会中感知情节(1)谁在身边,猜的什么?按你的想法,你觉他们猜的有没有道理?(人之将死,最为牵挂的是自己的亲人、财产,猜的合情合理,但是没对。
)赵氏猜对了。
合情理吗?(不合情理)课件出示: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日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摘自《儒林外史》可见严监生之吝啬。
(2)作者安排三次猜测,直接让赵氏来猜不就可以了吗?(没有曲折,不引人入胜;不能突出吝啬)(3)那这样,让五个侄子都猜一次,怎么样?(“三”在中国文学中常用,而且是个大数,例如:《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我们平时说“事不过三”)5师:三次猜测的结果虽然合乎常理,但都不对,真正的结果却又不合乎人之常情。
这个情节设置,强烈的讽刺了严监生这个人的吝啬。
3.在拓读中体会情节:其实这个片段只是对严监生一个侧面的描写,有关严监生的片段还有。
课件出示:严监生帮助哥哥了事,厚葬大媳妇,给舅爷银子等内容(音频配文字)此时,你觉得严监生仅仅是吝啬之人吗?小结:这一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前一个劲的伸着两根手指头,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迷,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开,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难以断气。
这一艺术夸张的描写,把严监生吝啬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表现出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从《临死前的严监生》引出《儒林外史》过渡:你们知道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出自哪儿吗?出示《儒林外史》简介《儒林外史》。
根据题目猜猜这是写什么内容的书?儒:读书人;儒林:儒者之林,学术界;外史:野史,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章回体小说。
二、走近《儒林外史》感知众多人物和故事过渡:《儒林外史》中有严监生这样有时吝啬、有时慷慨的小人物,还有仗义疏财的义士,有钟爱钱财的贪官,也有才高八斗却始终不愿做官的君子……你知道从哪儿就可以一下就知道有什么人吗?(回目)6课件出示:几个章回目录一读回目追问:知道了什么人?——知人物二读回目追问:回目除了能知道写了什么人,还能知道什么?——知内容三读回目观察:这回目还有什么特点?——知格式小结:看来这种章回体小说通过阅读回目就可以大致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事件。
三、走进《儒林外史》品味经典人物和故事(一)大话儒林——精品经典人物1.透过细节品人物特点过渡:大家已经初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你们都读了哪些人物了?思考: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些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中你有品味到人物的哪些特点?合作:想好了就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预设:人物一:品语言细节识胡屠户趋炎附势的特点①学生交流;追问:从哪些细节看出来的?带体会读。
其他人补充。
②教师引读:出示胡屠户的四段语言③对联引出范进:(上联:势力粗暴无知胡屠户)如果对下联,你打算对什么人物?④学生对出下联:(迂腐软弱穷酸范学士)追问:为什么这么对?结合范进情节描写谈。
小结:从前后的语言细节变化中看到胡屠户庸俗、势力、粗暴、无知特点,同时联系范进互为品析。
你还想和同学们分享哪个人物?7人物二:品动作细节感受汤奉欺诈百姓的特点。
②学生依据自己阅读交流:②发散:就你了解法官怎样办案?(汤奉根本不了解案情随意动刑,想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
)小结:从语言细节认识了一位嫌贫爱富、卑劣势力的胡屠户,又从动作细节认识一个鱼肉百姓的贪官形象。
人物三:品外貌细节感受周进生活的贫困的特点。
过渡导出:在书中还有对人物外貌细节描写的很经典的呢,描写的谁?(周进)①学生交流:(小报)周进的外貌细节②齐读体会:(穷酸)③追问:从哪儿看出?抓三个“旧”字——贫穷读书人形象④带感受齐读从外貌细节的描写我们品出了生活贫困的的周进,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特点,原著中对周进情节的描写还有很多,还体现了其它的特点,其中有个最经典的故事叫——周进撞号板2.联系情节明故事品人物特点情节一:教师由周进细节描写导出相关情节、联系情节明故事品周进特点①学生小组连环画:讲周进撞号板②补充谈人物特点——一生热衷科举③两个大组对读,从情节体会周进的内心。
④体会悬念。
出示:原文章回结束语,指名读,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小结:章回体小说中每个章回最后结束的时候都是最精彩的地方噶然而8止,留有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
情节二:联系情节明故事品范进特点(机动)①学生初步交流:②范进中举疯掉——怯懦麻木③追问:中举后的情节有印象深的吗?④可见范进这个人物中举前只顾读书,迂腐木讷,一旦中举做官就收受贿赂,为什么?⑤小结:生活贫穷,靠考取功名后做官,改变贫穷的生活。
小结:周进科举未中的悲伤而昏倒,范进中举欢喜的过度发疯,作者通过曲折情节的设置把这两个为科举痴迷的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
情节三:联系情节明故事品严贡生特点说到情节,其实最有意思的是对谁的描写?(严贡生)可谓经历坎坷。
谁讲故事最好,给大家讲讲。
①找3个学生讲有关严贡生的故事。
(不给邻居家的猪、诬陷别人借他银子、欺诈船家)②说说严贡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二)大话儒林——泛谈人物同学们,除了刚才我们交流的人物以外,你还认识那些人物了?学生交流。
预设:王冕、杜少卿、匡超人、马二先生、王玉辉……过渡:为什么作者笔下的读书人都呈现出这样的状态?风习这样的恶劣?9其实在本书的第一章回几借着王冕之口揭示出来了。
出示资料:明洪武四年,秦老带了一本邸钞给王冕看:“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王冕指与秦老看到:“这个法却定的不好。
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些文行出处都看的轻了。
”——《儒林外史》第一回(文行出处是词语,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你明白其中所说的原因吗?小结:范进、周进在八股的痴迷中变得迂腐,汤奉就是取士中只看到了考试成绩,不看重品行的代表……四、由《儒林外史》拓宽阅读领域:过渡:《儒林外史》中有众多个人物,作者就是这样情节与细节的交叉辉映构思,描写了一个个悲惨故事,反映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社会黑暗。
交流:如果再让你去读这部经典巨著其他的人物和故事,你会怎么读?(细节、情节、价值)像这样的经典巨著还有很多,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你会怎么读?五、总结:一部经典巨著,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了一些人和事,更重要的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让我们走进经典巨著,看社会、看历史、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