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兰察布集宁

乌兰察布集宁


经济发展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起初1978年全区的经济总 量(GDP)只有0.99亿元,2000年全区的 经济总量(GDP)达到19.03亿元,2011 年突破100亿元,达到105.09亿元,是 1978年的106倍,年均增长15.2%。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由0.06亿元增加到3.90亿 元,增长了65倍,年均增长13.5%;第二 产业增加值由0.57亿元增加到68.52亿元, 增长120.2倍,年均增长15.6%;第三产业 增加值由0.36亿元增加到56.24亿元,增 长156.2倍,年均增长16.5%。城市规模不 断扩大,2011年末常住人口为37.71万人, 比1978年增长了23.95万人。人均GDP为 34119元,比1978年719元增长47.5倍, 年均增长24.4%。
社会事业发展
集宁作为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始终把城 市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06— 2011年,累计用于城市建设投资超过280亿元, 仅去年就完成投资131亿元,建成区面积由 “十五”期末的28平方公里扩大到75平方公里。 先后新建、改建各类道路140多条,新增城市 道路137公里,达到249公里,城乡道路通达水 平进一步提高;完成房地产开发和棚户区改造 550多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5平方 米,规划建设了500多栋高层建筑,城市的空 间层次感逐步显现;新建了垃圾处理、供热、 供水等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供水能力 显著增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便 道硬化、公厕配建、小街巷治理不断推进,公 交线路整合、车辆更新、加气站建设顺利实施, 群众起居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品位档次 大幅度提高;累计用于环卫基础设施投入达到 2.4亿多元,城市环卫、违章建筑拆除、交通 秩序整顿等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 年获得自治区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区奖,2010 年荣获自治区卫生城市称号。
草原皮都
中国北方最大的皮革产业航母,被称 为草原皮都的集宁。经过多年的发展,皮 革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南海宁,北集宁双雄 并举的格局。其中,集宁更是依托皮革文 化的历史积累、完整的皮革产业链、内蒙 古的草原风情,被誉为中国草原皮都。集 宁皮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皮件产业链条 完善,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 尤其是近几年,政府重点打造皮革特色产 业,在政策、资金、税收方面给予了多方 面支持,已形成了辐射京、津、晋、冀、 蒙方圆500公里的销售半径。
感谢老师的欣赏! XXX
பைடு நூலகம்
老虎山的红色记忆
老虎山位于集宁市地理位置中 心,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发生过三 次牵动国共两党最高统帅的战役, 这三次著名的战役是:1946年的包 围集宁战役,1946年的大同集宁战 役和1948年的解放集宁战役。 历次战斗中,老虎山都是争夺 最为惨烈的地方,至今老虎山顶还 依稀可见当年炮火留下的深坑,保 留着当时修筑的战壕坑道和战役指 挥洞。地道和指挥洞位于老虎山西 侧缓坡处,山洞距地面高10米,面 积约40平方米。1946年9月的争夺 战,在洞内指挥战役的有绥蒙军区 司令员姚喆、政治委员高克林等同 志。 三次集宁战役中,大批风云人 物或运筹于帷幄之中,或决战于城 垣之下,周恩来、贺龙、聂荣臻、 胡耀邦、罗瑞卿、杨成武、杨得志、 李井泉、余秋里、许光达„„
资源丰富
集宁市周边地区资源十分丰富。煤、 电等能源供应充足。至目前,全地区已 探明储量的矿藏达80余种,已进入开采 的有金、铜、银、铁、墨玉、稀土等30 余种,农畜产品丰富,皮毛资源充足, 特别是莜麦、荞麦、牛羊肉、牛奶、皮 毛、红萝卜、土豆等产量高、数量大。
草原风光
在集宁周边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岱海、黄花沟、云岗 石窟、恒山、森林公园以及亚洲最大的灰腾锡勒风力发电场、王府等。
以两“都”为特色
中国薯都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是我 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被誉为“中国薯都”。 201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乌兰察 布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一步扩大 了“中国薯都”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 马铃薯的主产省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 产均排在全国前三位,占到全国产量的 10%以上。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 总产量在全国地区级位居第一,占自治区 的近二分之一,约占全国马铃薯年均种植 面积和产量的6%,是我国重要的种薯、商 品薯和加工专用基地。
对于集宁的老百姓来说,近几年变化最大的当属社区。 “办事有窗口、休闲有场地、娱乐有队伍”,老百姓的生活 随着各个标准化社区的相继建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走进集宁虎山街道办事处工农路社区,首先映入眼帘 的是宽敞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中心建筑面积460平方米, 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 务”的大厅工作模式和电子化办公。党员服务、计划生育、 低保、社保、医保、法律援助等18个服务窗口方便了群众 办事, 95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老年中心设有生活服务、康 复保健、心理咨询和休闲娱乐等区域,学习休闲用品和健 身娱乐器材齐全,社区居民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优质、到位、 方便、高效的服务。 今年,集宁区还将新建650平方米以上标准化社区17个, 进一步改善社区服务居民的条件。与此同时,涉及科、教、 文、卫众多领域的社会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社会民生一直以来得到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千方 百计扩大就业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集宁区把扩大 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性工作。近几年,集宁区制定了 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扶持自主创业,改善就业环境,其 中,为鼓励扶持自主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使很多有创 业梦想的下岗职工和大学毕业生从中受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集宁区的创业、就业环境 也在不断改善。截至目前,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507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集宁区始终坚持科教兴区、人 才强区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北师大集宁 附中软硬件建设,争创自治区示范高中,全面完成“校安工 程”建设任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亿利东方学校、六中 新校区、开发区滨湖中学即将建成使用,开工新建3—5所 标准化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
交通运输
集宁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临 京、津,西接呼市、包头,南连晋、 冀,北达二连,京包线、集二线、集 通线和110、208国道在此交汇,是连 接华北、西北、东北的交通中心,是 我国北方客货运重要的中转站,是中 国华北乃至中国华东、华南等广大地 区、进入蒙古、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各 地最短路径的必经之地。
集宁市地处中国北疆,内蒙古中西部。年均气温4.4℃,年均降水量 384㎜,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 集宁市市区总面积114.2kM2,全市常住人口27万,共有蒙、回、藏、 满等16个少数民族。市内辖8个街道办事处、一个乡,是乌盟地区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于1992年被国务院正式批为对外开放城市,集宁新 区的建设也于2000年初开始动工兴建。预计到2020年前,城区面积将扩 大到50kM2,全市人口达到50万。
去年,集宁区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高水 平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明确了城市各区 域功能定位,绘就了集宁未来较长一个时期的 发展蓝图。特别是察哈尔开发区的划归,使城 市容量和工业发展平台得到大幅度拓展,使集 宁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今年,按照市委确定 的“一市、两区、三个组团”中心城区架构, 共安排了8大类、60多个城建项目,计划完成 基础建设投资170亿元。截止6月底,各类基础 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80亿元,其中,乌兰察布 支线机场项目预可研报告已顺利通过专家评估 审查,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正在进行中,标志 着该民用机场项目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历史悠久的集宁
集宁市历史悠久,经考古论证远在五千年前, 境内就有人类生存,史据证明,集宁可考历史最 早为元朝,隶属于中书省,名为集宁路。后至明 初废兴和路后,清初成为了察哈尔正红旗游牧地。 1919年,平绥铁路修建至苏集,至1923年北洋政 府指令将“集宁招垦设治局”改为集宁县。1924 年正式改为集宁县,属察哈尔管辖。1949年,将 市区改为“集宁县城关区”,属绥远省,1951年 改为“平地泉镇”,仍隶属于绥远省。1956年4月 10日,将平地泉镇正式改为集宁市,隶属于内蒙 古自治区。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集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实 201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61亿 元,较1978年的715万元增长1351倍,年 施“工业立区”战略,把发展工业作 均增长24.4%。1978~2011年,全区累计 为我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做 完成投资400亿元,尤其从2003年以来八 强优势特色产业、壮大支柱产业与发 年当中,累计完成投资近350亿元,是过 展新型产业相结合,加快推进新型工 去25年里投资总额的7倍。基础设施逐步 业化进程,全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努力增强全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 完善,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相继建成 充分发挥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撑 了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 带动作用。近几年,在做大做强重点 住宅小区,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骨干企业的同时,引进培育了高压化 同时用于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 成箔、风机装备制造、磷酸铁锂电池 础产业、公共设施、环境绿化美化的投资 材料等一批新型非资源性企业,基本 成倍增长,建成了一大批骨干建设项目。 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金属制品、生 白泉山生态公园、霸王河景观工程已经建 物制药、电子产品、电力建材和机械 成并对外开放,老虎山、卧龙山、榆树湾、 制造六大支柱产业。截止2011年底, 人民公园全面改造,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增 我区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全 添了集宁这座城市更深的内涵。城市亮化、 年实现增加值34.8亿元,较1978年的 美化、绿化,道路的硬化彻底得到了改善, 0.34亿元增长102.4倍,年均增长15.1%。 集宁已经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颗璀璨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通过贯彻落 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改革农 村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特 别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各 项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 近些年我区的特色养殖、保护地 种植快速升温,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健 康、稳步发展。民丰薯业、鹏程种猪 养殖、绿蒙远大等一批现代化种植养 殖企业建成运营,内蒙古双汇、雪原 乳业、老马清真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 不断壮大,乳、肉、薯、菜等产业格 局已经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