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意外险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最近几年的蓬勃发展,各个保险公司推出的旅游意外险种类纷呈,内容繁多,但是购买率不甚理想,形成了优良的旅游意外险种却没有优良的旅游意外险市场,本文旨在通过我国旅游意外险的现状,挖掘影响旅游意外险投保率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对策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旅游意外险影响因素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21达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11年全年旅游总收入可达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
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相应,旅游意外险发展相对滞后,投保率偏低,全国通过旅行社出行的游客中,只有10%到20%购买了旅游意外险。
近几年,汶川地震、伊春空难日本海啸等意外事故,使得旅游客户的旅游意外险投保率上升了10%-20%,但远不及国外旅游意外险高达90%以上的投保率。
旅游意外险的低投保率反映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同时制约了旅游意外险的健康发展。
因此,清晰认识影响旅游意外险投保率的因素、完善险种细分、提高服务质量、最终促使旅游意外险健康发展,是保险监管机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保险公司和旅行社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将着重分析影响旅游意外险投保率的因素,并基此提出旅游意外险的发展策略。
一、制约我国旅游意外险发展的原因
(一)游客购买意愿不强
1、游客投保意识薄弱
我国保险业近十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保险意识并没有普及到全国民众,国民普遍对保险缺乏认识甚至带有抵触情绪。
一般情况下,度假线路行程越长,客户的风险预期越大,投保率也越高。
由于旅游意外险大都是短险,消费者存在普遍的侥幸心理,认为短期内遇险的可能性低,为此买保险不必要。
而且我国消费者很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认为出行要讲求“吉利”,负面情况都不可加以考虑,若是在旅游前考虑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为没发生的事故买了保险,则视为“触霉头”。
因此无论是基于侥幸心理或者是迷信思想,我国消费者对于旅游意外险的投保意识都十分淡薄。
2、游客对旅游意外险业缺乏信任感
我国国民对保险公司普遍缺乏信任感,这是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较晚,基础薄弱,遗留的各种体制上和制度衔接上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与我国国民保险意识薄弱也不无关系。
同时,游客作为需求者,关注更多的是自身利益,因对旅行社和保险公司的低信任度以及信息不对称,旅游意外险在保障旅游者的
利益方面不尽如人意,在保险赔付等环节双方纠纷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旅客对旅游意外险业不信任感形成恶性循环。
旅游者对旅游意外险业缺乏信任感,致使旅游意外险缺乏消费基础。
(二)销售过程存在障碍
1、销售渠道单一
现阶段旅游意外险的投保渠道还是以旅行社代理、机票销售点代售、网上自助投保三种形式为主,销售方式比较单一。
同时因为旅游意外险保费少、佣金低,旅行社、机票销售点销售的热情不高。
而在网上买保险对绝大多数民众来说还相当陌生,很多游客基本不清楚旅游意外险的险种、保费、保障额度等基本信息,再加上消费者购买意愿本身就不强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家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2、与旅游责任险概念混淆
2001年5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第14号令《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要求从9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的旅行社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
同时,旅行社应该鼓励游客自愿购买旅游意外保险。
在购买旅游意外险的过程中,不少消费者分不清责任险和意外险之间的区别,认为旅行社投保之后就有保障,不必再多投保意外险。
而旅行社销售意外险利润几乎没有,所以在解释两者之间的区别时积极性不高,也侧面造成了消费者因为不清楚而忽略投保意外险的必要。
3、缺乏详细简介的销售服务
从旅游意外险业全面开展以来,各个保险公司推出的旅游意外险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各种险种名目纷杂、涉及面和涵盖面广、专业性强等特点,旅客对旅游意外险认识模糊、选择困难。
加上旅游意外险业务办理复杂,如果没有详细明了的险种及办理手续说明,旅客的购买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三)险种设计有待完善
1、险种欠缺针对性
长年以来,各个保险公司推出的旅游意外险各式各样,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招商信偌等等公司皆推行了不同名称的意外险。
但是大部分意外险险种内容单一,保费的区别主要来源于保额大小和保险天数,没有根据旅游风险级别、旅游目的地、参与项目等设计针对性的细分产品。
同时,由于不同线路和目的地的安全风险差异很大,旅客在路线选择时往往觉得可选性少,现存意外险险种与旅客期望值之间存在差距。
2、承保范围不全面
近几年来旅游项目逐渐增多,旅游期间风险系数也在升高,对于旅行期间可能遇到的滑雪、跳伞、潜水、蹦极、攀岩、漂流等高风险运动,以及恐怖活动等一些特殊情况,各个保险公司的意外险并不承保,承保范围达不到旅客的需求也是意外险投保率低迷的原因之一。
二、长足发展我国旅游意外险的建议
(一)规范旅游意外险市场
人大财经委早在2009年组织旅游法草案起草组,开展一系列的调研论证工作,于2010年底形成了第一稿草案,并于2011年2月15日在京召开《旅游法》立法专家座谈会。
在即将出台《旅游法》的情况下,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颁布的法规、条例,如《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等文件,对于规范我国旅游市场、推进旅游意外险的发展仍然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因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已有的法规办法加强对旅行社办理旅行社责任险的监督与检查。
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督促旅行社执行向游客推荐旅游意外险的责任和义务,使旅行社在普及旅游意外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可以将旅游责任保险的开办程度作为一项考察内容,在每次旅行社办理经营许可证、旅行社业务年检的时候考察,并施以奖惩,以有效地提高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完善旅游意外险销售服务
1、建立旅游意外险一站式服务
目前我国旅游者对于繁琐丰富的保险种类缺乏了解,也懈于了解,对于办理其间的保险程序等更是茫然烦躁。
当下各个保险公司在主页上也相继推出各式旅游意外险介绍,但是如若旅游服务商通过网络,提供旅游、保险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则可令旅游者在了解旅游项目的同时也了解各种保险险种,能够根据自身旅游计划有针对性的购买旅游意外险,减少人力物力。
一站式旅游服务对普及旅游意外险、提高旅游者保障水平有重要意义。
2、加强保险业与旅游业的合作
加强旅游服务商与保险公司的协作。
建立健全旅游业和保险业的合作机制,使得保险公司能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态势丰富和完善旅游意外险产品,旅游服务商也针对旅游意外险产品提供便捷的网络预订和险种推荐销售等,让旅游业和保险业结合起来,获得双赢。
3、拓宽销售渠道
加快健全销售体系,进一步延伸拓展销售渠道。
除在保险公司、旅行社、宾
馆饭店、旅游景点、交通部门等已有的服务网点广泛设立代理机构之外,也应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电话、因特网推出旅游意外险销售服务。
此外,各种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也是比较重要的旅游意外险的销售渠道。
财险的电话销售模式以及正在酝酿的电话卡销售、银行卡一卡通销售等等方式也是值得在旅游意外险中得到推广的。
(三)加强对旅游意外险产品的研发
1、加大新险种的开发力度,将旅游意外险服务延伸到吃、住、行、游、购各个环节, 深化现有产品之间的互补性,形成系统的旅游意外险链,为游客提供全面保障。
2、扩大旅游意外险的承保范围,将近几年时兴的滑雪、跳伞、潜水、蹦极、攀岩、漂流等高风险运动以及其他一些个别出险情况纳入承保范围,针对特定的旅游项目设计单项保障。
3、提供独特的新型个性化保险产品。
比如,游客在携程网上预订自由行或者团队游等产品时,根据客户旅游的目的地、时间、人数、旅游天数、是否有老人小孩、有无报名高风险活动等等,根据这些信息,然后再提供保险险种选择,使旅游者在挑选及购买旅游的过程中更加顺畅,提高投保的积极性。
保险公司对于旅游者也可开通绿色理赔通道,让旅游者时刻能够通过保险公司的电话专线和网站进行保单实时验真,并享受其他服务。
(四)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旅游者对旅游意外险的态度冷淡这种状况,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媒体要对游客或潜在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意外险的宣传,既需要保险经营者和政府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又需要通过大量的风险事故来教育民众,加快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让旅游者认识到旅游意外险对于出游的必要性,提高投保积极性。
(五)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保险公司应加强员工培训,努力提高事后理赔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时积极完善旅游意外险紧急救援服务,在出险时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勘探工作。
在公司主页上设置查询栏目,时刻更新投保者的保单信息,让投保者能实时了解保单详情,做到信息透明化。
参考文献:
[1]杨慧晶.刘玉琳.中国旅游发展报告.市场观察.2007.5
[2]杭菲.陶健.王茜.倪晓倩.梅艳玉.影响旅游保险购买的成因及建议.现代金融2009年第11期总第321期
[3]祁海霞.韩知非.我国旅游保险市场现状探析.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10月
[4]刘毅.王庆.论政府发展旅游保险.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