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设计必看】PKPM satwe计算输出控及制调整
【设计必看】PKPM satwe计算输出控及制调整
重比过大,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太差,宜适当减小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 面积。 《高规》5.4.1、5.4.4。结构抗倾覆验算和整体稳定验算在“结构设计信息” 里查看。 调整:不满足时,只能通过人为调整改变结构布置,调整结构高宽比,加强 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注意:刚重比对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刚重比过小时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程序提示) ,在 SATWE 参数设置中要考虑。 08. 经济配筋率 梁:跨中 1%~1.7%较经济,支座 1.5%~2%较经济;梁端支座纵向受拉钢筋 配筋率不大于 2.5%,当大于 2%时需加大箍筋。 板的经济配筋率 0.2%~0.4%较经济。 柱的经济配筋率 1%~3%较经济。 三、补充:平面扭转不规则 [多层] 1.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偶然偏心的多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2→平面扭转不规则。 2.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偶然偏心的多层: 扭转位移比大于 1.3 且不大于 1.5→特别 不规则。 3.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偶然偏心的多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5 时→严重不规则 (平面特别不规则→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高层] 1. 考虑偶然偏心的高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2→平面扭转不规则。 2. 考虑偶然偏心的普通高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4 不大于 1.5→特别不规则。 3. 考虑偶然偏心的混合结构高层、 《高规》 指定的复杂高层: 扭转位移比大于 1.3 不大于 1.4→特别不规则。 (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 必须同时计算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二者对构件设计的影响不同,所以对不同构件取最不利情况设计) (一般情况: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多层结构位移比大于 1.3、考虑偶然偏心的高层 结构位移比大于 1.4 时都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SATWE 程序: 程序有同时计算两种情况并比较得出最不利进行结构构件设计的 功能→同时勾选即可)
目录
控制参数调整.................................................................................................................. 2 一、结构整体合理性参数体现........................................................................................ 2 二、各控制参数调整....................................................................................................... 2 01.轴压比 .................................................................................................................... 2 02.周期比 .................................................................................................................... 2 03.位移比(与位移角) .............................................................................................. 2 04.层间刚度比............................................................................................................. 3 05.楼层受剪承载力之比 .............................................................................................. 4 06. 07. 08. 剪重比............................................................................................................... 4 刚重比............................................................................................................... 4 经济配筋率 ....................................................................................................... 5
二、各控制参数调整 01.轴压比 说明:用于控制结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抗规》6.3.6 条和 6.4.2 条; 《高规》6.4.2 条和 7.2.13 条。 调整:根据轴压比计算公式 μ=N/(fcAc)可以知道轴压比过大时可以选择增大 柱、墙截面或者提高混凝土等级。 02.周期比 说明:用于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周期比是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的 比值。 《高规》3.4.5 条。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 过小,结构扭转效应大。周期比反应的是一种相对关系,也就是扭转和侧移的相 对大小关系。而不是扭转效应的绝对值。所以说周期比不满足往往是结构构件布 置不均匀导致整个结构刚度不均匀而使抗扭刚度过小。 限值:A 级高度高层建 筑不应大于 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 0.85。 (A 级 B 级《高规》3.3.1) 调整:①人工进行调整。从公式 Tt/T1 可以看出有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减 小平面刚度,去除平面中部的部分剪力墙,使 T1 增大;一种是在平面周边增加 剪力墙(根据材料力学扭转一章可以知道周边抗扭越好) ,提高抗扭刚度,降低 Tt(根据周期公式可以知晓) 。②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结构的第一第二振 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周期及以后;程序中振型是根据周期的长短 排序的,扭转周期出现在第一或第二位置时说明扭转周期过大→抗扭刚度过小。 如果扭转周期出现在第一振型也就是出现在第一位置,说明扭转周期过大,两个 主轴方向的周期过小→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沿两个主轴方向适当加强结构 外围刚度。当扭转周期出现在第二振型时,说明扭转周期相对于第三振型的平动 周期过大,也就是说第三振型振动方向的刚度太大(第三振型方向刚度大所以周 期小) ,所以适当削弱第三振型振动方向上结构内部的刚度,适当加强结构外围 (主要是第一振型振动方向)的刚度。 思考方式:周期比过大→扭转周期大→抗扭刚度小→扭转效应相对平动来说 过大。 扭转周期对应扭转系数最好大于 0.8,至少 0.5。 03.位移比(与位移角) 位移比:用于控制结构扭转效应,限制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性,避免产生过
三、补充:平面扭转不规则............................................................................................ 5
控制参数调整
一、结构整体合理性参数体现 01. 结构延性:轴压比; 02. 扭转效应:周期比、位移比; 03. 竖向不规则:层间刚度比、楼层受剪承载力之比、剪重比; 04. 结构整体稳定:刚重比; 05. 各构件配筋合理,做到刚度适中、配筋率在经济配筋率范围之内。
梁的刚度。 05.楼层受剪承载力之比 说明: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避免竖向楼层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薄弱层,即 本层受剪承载力与上一层受剪承载力之比。 《抗规》3.4.3、 《高规》3.5.3 限值:A 级高度建筑不宜小于 0.8,不应小于 0.65; B 级高度建筑不应小于 0.75; 薄弱层不小于上一层 0.65。 调整:程序自动计算承载力之比,但是没有自动判断是否超限,需人为识别 判断。对于出现薄弱层时可以在 SATWE 调整信息中“指定薄弱层个数”中输入 该层层号,将该楼层强制定义为薄弱层,SATWE 自动按《高规》3.5.8(强剪弱 弯的思想)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 1.25 倍。如果还需要人工调整,可适当提高 本层构件强度(如增大配筋—柱箍筋、墙水平分布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加大 截面)以提高本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或适当降低上部相关楼层墙、 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 06. 剪重比 说明: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安全性,就像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最 小地震剪力达不到要求就需要人为提高。 剪重比指的是结构任一层的水平地震剪 力与该层及其以上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 通常指底层水平剪力与结构总 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剪重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构的刚柔程度。 剪重比应在 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结构整体刚度适中。剪重比太小说明结构整体刚 度偏柔,水平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将产生过大的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剪重比 过大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偏刚,会引起很大的地震力。 限值: 《抗规》5.2. 5、 《高规》4.3.12 、3.3.13
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扭转效应。位移比也称为扭转位移比。指的是楼层 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 值的比值。 计算要求:采用“规定水平力计算”考虑偶然偏心和刚性楼板假定,不考虑 双向地震。 规范: 《抗规》3.4.3、 《高规》3.4.5 条在考虑偶然偏心作用下相关限值: A 级高度高层:不宜大于 1.2;不应大于 1.5 B 级高度高层:不宜大于 1.2;不应大于 1.4 调整:位移比不满足说明结构刚心与形心偏心距过大。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 索功能在 satwe 的“分析结构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 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也可找出位 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 位移角: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位移角也称为层间位移角,指按弹性算法计 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制结构整体刚度和不规则性的主要指标。保 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避免混凝土受力构件出现裂缝或裂缝超过规 范允许的范围。保证填充墙、管线等非结构构件完好,避免出现明显损伤。 计算要求: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限值:高度不大于 150m 的按《高规》3.7.3 条限定;高度不小于 250m 的不 宜大于 1/500。对于 150 和 250 之间的按线线插入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