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周考理综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 14 O 16 Na 23 Ca40 S 32 Cl 35.5 P31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吸收N元素用于合成脂肪、核酸及蛋白质B. ATP、DNA和RNA的结构中都有腺嘌呤和核糖C. 1分子蔗糖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D.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及润滑的功能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B. 伤口较浅时,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繁殖并产生毒素C. 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水稻幼根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腐烂D. 利用麦芽和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内可以生产啤酒3.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完成联会C. 赤道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 染色体复制后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4.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同组织细胞中有相同的基因表达B. 细胞衰老过程中mRNA种类和含量不断变化C.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D. 白化症状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5.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一定是不能够遗传的B.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定不产生新的基因C. 受精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D. 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会引起染色体变异6. 某同学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容器中各放置两种小球,球上标记的A、a、B、b代表基因;实验时每次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如此重复多次并计算各种组合间的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容器中的小球可能代表精子,也可能代表卵细胞B. 本实验模拟了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C. 甲乙两个容器中的小球总数量应为1∶1D. 重复的次数越多,组合间的比例越接近1∶1∶1∶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Al2O3,石英玻璃、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自来水厂常用某些含铝或铁的化合物作净水剂,是由于它们具有杀菌作用D.新版人民币用于人民币票面文字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8.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约为6.02×1023B. 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 AC. 0.1molOH-含N A个电子D.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 N A9. X、Y、Z、W是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s、p电子数相等;Z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元素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性质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X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B. Z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X元素的单质反应C.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D. 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于W元素的离子半径10.N4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已知:断裂N4(g)中1 molN-N键吸收193kJ能量,形(g)中1 mol N≡N放出941 kJ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成NA. N4(g)比N2(g)更稳定B. N4(g)=2N2(g) △H=+724kJ•mol-1C. 形成1 mol N4(g)中的化学键放出193 kJ的能量D. lmolN2(g)完全转化为N4(g),体系的能量增加362kJ11.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判断错误的是A. 向Ca(OH)2和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最终得到一种沉淀B. 向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一滴入盐酸马上产生CO2气体C. 不法商贩使用明矾与小苏打炸油条的化学原理与泡沫灭火器工作的化学原理类似D. 向CuSO4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只产生红褐色沉淀12. 已知LiAl/FeS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车载电池,对该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 ﹣2e﹣=2Li++FeS.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LiAl具有强还原性,作负极材料B.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隔一段时间添加含电解质的水溶液C.放电时,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Li+FeS═L i2S+FeD.放电时,当电路中0.1mol电子的电量时,有0.1molLi+向LiAl移动13. 室温时,下列各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0.10mol·L -1CH 3COONa 溶液中通入HCl 至溶液pH 恰好等于7,则: C (Na +)> c (CH 3COOH )= c (Cl -)B. 已知酸性:HF >CH 3COOH ,pH 相等的NaF 与CH 3COOK 溶液中:[c (Na +)-c (F -)]<[c (K +)-c (CH 3COO -) ] C. 0.1mol/L 的氨水的pH =a ,0.01mol/L 的氨水的pH =b ,则a -1>bD. 将AgCl 与AgBr 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浓AgNO 3溶液,析出的AgCl 沉淀少于AgBr 沉淀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14. 如图所示,重力为G 的风筝用轻细绳固定于地面上的P 点,风的作用力垂直作用于风筝表面AB ,风筝处于静止状态。
若位于P 点处的拉力传感器测得绳子拉力大小为T ,绳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α。
则风筝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φ满足( )A . cos tan sin T G T αϕα=+B . sin tan cos T G T αϕα=+ C . sin tan cos G T T αϕα+= D . cos tan sin G T T αϕα+=15. 如图所示,用传送带给煤车装煤,平均每5 s 内有5000kg 的煤粉落于车上,由于传送带的速度很小,可认为煤粉竖直下落。
要使车保持以0.5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则对车应再施以向前的水平力的大小为( )A. 50NB. 250NC. 500ND.750N16.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水平摩擦轮A 和B ,两轮半径R A =2R B ,A 为主动轮。
当A 匀速转动时,在A 轮边缘处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在A 轮的边缘上,若将小木块放在B 轮上让其静止,木块离B 轮轴的最大距离为( ) A.8B R B. 2B R C. R B D. 4B R 17. 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荷q 、质量为m 的小球,从光滑绝缘斜面轨道的A 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沿切线进入竖直面上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圆形轨道,恰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B 。
现在空间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若仍从A 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假设小球的电量q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小球一定不能到达B 点B .小球仍恰好能到达B 点C .小球一定能到达B 点,且在B 点对轨道有向上的压力D .小球能否到达B 点与所加的电场强度的大小有关18. 已知某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52n x t =+,其中x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n =1,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2m/sB. 若n =2,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5m/s ,加速度大小为4m/s 2C. 若n =3,则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直线运动D. 若n =3,则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直线运动19. 三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基本模型,即探究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三体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难题,1772年,拉格朗日在“平面限制性三体问题”条件下找到了5个特解,它就是著名的拉格朗日点。
在该点上,小天体在两个大天体的引力作用下能基本保持相对静止。
右图是日地系统的5个拉格朗日点(L 1、L 2、L 3、L 4、L 5),设想未来人类在这五个点上都建立了太空站,若不考虑其它天体对太空站的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L 1点的太空站处于受力平衡状态B. 位于L 2点的太空站的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C. 位于L 3点的太空站的向心加速度大于位于L 1点的太空站的向心加速度D. 位于L 4点的太空站受到的向心力大小等于位于L 5点的太空站受到的向心力大小20.一滑块从固定的斜面底端冲上粗糙的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返回斜面底端。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 、动能E k 、重力势能E P 、机械能E 随时间t 或x (偏离出发点的距离)变化的图象,选斜面底端为零势能面,则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21. 如图所示,某人从同一位置O 以不同的水平速度投出三枚飞镖A、B 、C ,最后都插在竖直墙壁上,它们与墙面的夹角分别为60°、45°、30°,图中飞镖的取向可认为是击中墙面时的速度方向,不计空气阻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只飞镖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满足000A B C v v v >>B. 插在墙上的三只飞镖的反向延长线一定交于同一点C. 三只飞镖击中墙面的速度满足A B C v v v <<D. 三只飞镖击中墙面的速度一定满足=A CB v v v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本题共11题,共129分)22.(7分)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定瞬时速度和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有:固定在底座上带有刻度的竖直钢管,钢球吸附器(可使钢球在被吸附后由静止开始下落),两个光电门(可用于测量钢球从第一光电门到第二光电门的时间间隔),接钢球用的小网。
实验步骤如下:A .如图所示安装实验器材。
B .释放小球,记录小球从第一光电门到第二光电门的高度差h 和所用时间t ,并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C .保持第一个光电门的位置不变,改变第二个光电门的位置,多次重复实验步骤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