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历年真题回顾药剂学(全)药剂学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具有A.增溶作用B.助溶作用C.润湿作用D.乳化作用E.润滑作用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CD。
润湿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作用。
医学,教育网原创。
许多疏水性药物(如硫黄、阿司匹林等)不易被水润湿,加之微粒表面吸附有空气,给制备混悬剂带来了困难,这时应加入润湿剂。
润湿剂可被吸附于微粒表面,增加药物的亲水性,产生较好的分散效果。
常用的润湿剂为HLB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吐温类(聚山梨酯类)、磷脂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等。
【药剂学】对热不稳定的某一药物,预选择PVP为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可选择下列哪些方法A.熔融法B.溶剂法C.溶剂-熔融法D.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E.共研磨法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DE.常用固体分散物的制备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
医、学教育网原创热不稳定药物可选用的是:溶剂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和研磨法。
【药剂学】关于局部作用栓剂基质的错误叙述为A.油性药物应选择油性基质B.水性药物应选择水性基质C.具备促进吸收能力D.应熔化慢、液化慢、释药慢E.水性基质较油性基质释药慢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此题的题目考查内容为“栓剂的制备”中栓剂“基质的选用”。
局部作用的栓剂只在腔道局部起作用,应选用熔化、液化慢、释药慢、药物不被吸收的基质。
并且基质的选择应与药物的溶解行为相似,即油性药物应选择油性基质,水性药物应选择水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制成的局部作用栓剂因腔道中的液体量有限,使其溶解速度受限,释放药物缓慢,较油脂性机制更有利与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因此,此题答案选C较为合适。
【药剂学】下列属于栓剂水性润滑剂的是A.液状石蜡B.椰油酯C.肥皂:甘油:95%乙醇(1:1:5)D.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E.可可豆脂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模孔内涂的润滑剂通常有两类:1.脂肪性基质的栓剂:软肥皂:甘油:95%乙醇=1:1:5;2.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的栓剂:液状石蜡、植物油。
【药剂学】下列哪些因素影响增溶剂的增溶量A.溶剂极性B.增溶剂的种类C.粒子大小D.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E.增溶剂加入顺序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DE。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明溶液的过程。
影响增溶的因素:①增溶剂的性质、用量及使用方法:增溶剂的种类不同,其增溶量亦不同。
对极性或中等极性药物而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大,其增溶效果越好。
②被增溶药物的性质: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被增溶量通常越小。
③溶液的pH值及电解质:溶液的pH值增大,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增溶;溶液的pH 值减小,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增溶。
④温度:影响胶团的形成;影响被增溶物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医学教育网原创。
所以,此题答案应选BDE。
【药剂学】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的因素包括A.介质的pH值B.制备工艺条件C.药物的含量D.附加剂E.药物的溶解度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BDE。
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的因素:微囊的粒径、囊壁的厚度、囊壁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性质、附加剂的影响、微囊制备的工艺条件、pH值的影响、溶出介质离子强度的影响。
所以,此题答案应为ABDE。
【药剂学】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溶出速度B.粒度C.多晶形D.解离常数E.消除速度常数学员提问:影响因素有哪些?答案与解析:药物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如下:药物的解离度与脂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粒度、多晶型、无定形、溶剂化物、成盐);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由以上可知,正确选项是E。
【药剂学】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特点的错误叙述为()A.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B.液体制剂较其他剂型更具有物理与化学稳定性C.液体制剂便于分剂量,易于服用D.混悬型液体制剂应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E.液体制剂不包括注射剂与滴眼剂学员提问:B为什么不对?答案与解析:此题选BE,要注意考生很容易忽视题干中的“不正确”。
液体制剂的稳定性与药物粒子分散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如以分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可形成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制剂处于稳定状态如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如以微粒状态分散,则形成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这种状态处于物理不稳定的状态,如胶溶剂、乳剂、混悬剂——故液体制剂的物理稳定性不一定良好;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故液体制剂的化学稳定性不一定良好;由此可知,B不正确。
医学教`育网原创【药剂学】甘油可用作A.保湿剂B.黏合剂C.助悬剂D.乳化剂E.增塑剂学员提问:请问,甘油在什么情况下用作助悬剂和增塑剂?谢谢答案与解析:增塑剂在配方中所占的比例是影响药物溶出的主要因素,增塑剂常单用甘油或加入少量山梨酸,实验证明,溶出速率随着明胶/甘油比例的增加而呈不规则变化,以2:3时,溶出速率最大。
混悬剂的助悬剂主要通过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来降低微粒沉降的速度来提高稳定性,也可以吸附形成保护膜而对稳定有贡献。
可用做助悬剂的有(1)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等(2)高分子助悬剂,如天然的阿拉伯胶、西黄芪胶、琼脂、海藻酸钠、白及胶等;合成的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3)硅酸类,如二氧化硅、硅酸铝、硅藻土等。
聚山梨酯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充当润湿剂。
【药剂学】下列哪种制剂不属于溶液剂?A.芳香水剂B.醑剂C.碘酊D.洗剂E.硼酸甘油学员提问:老师,洗剂可为何不是溶液剂?答案与解析:本题的答案是D。
溶液剂是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处于稳定状态的液体制剂。
而洗剂是专用于特殊途径的液体制剂,同一给药途径的液体制剂中又包括不同分散体系的制剂。
洗剂没有固定的分散体系,溶液型、混悬型等只是它可能的表现形式,不能归于溶液剂之列。
溶剂制剂的分类毕竟是人为的,理解即可。
【药剂学】关于混悬剂的正确叙述为()A.沉降容积比越大,混悬剂越稳定B.混悬剂具有缓释作用C.絮凝度大的混悬剂稳定性差D.混悬剂应有良好的再分散性E.混悬剂的微粒径一般在10μm以上学员提问:请解释“混悬剂具有缓释作用”。
答案与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药物的溶出速度与溶解度有关,在混悬剂中药物的溶解度低,而降低了药物的溶出速度。
例如,同一药物的混悬剂和溶液剂,混悬剂的吸收肯定要慢。
【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学员提问: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余量百分之几?老师应该怎么算,请老师列出具体步骤,谢谢答案与解析:设初始血药浓度C0为1,初始浓度经消除一天后的血药浓度为C t。
由t1/2=0.693/k,则k=0.693×t1/2=0.693/40.8=0.0170由一级消除动力学表达式C t=C0e-kt,把t=24(一天的时间)和消除速度常数k=0.0170代入一级消除动力学公式,即lnC t=lnC0-kt=ln1-0.0170×24=-0.408即lnC t=-0.408则Ct=e-0.408=0.665(e=2.718为常数)1-0.665=0.335=33.5%即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33.5%【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学员提问: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经多少个半衰期药物消除99%?老师应该怎么算,请列出具体步骤,谢谢!答案与解析:该药物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设地高辛血浓为X,则消除99%时C t即为0.01X。
按药代动力学公式计算:由t1/2=0.693/k得k=0.693/t1/2由C t=C0e-kt得lnC t=lnC0-kt则t=(lnC0-lnC t)/k把C0=X,C t=0.01X,及k=0.693/t1/2代入上式得t=(lnC0-lnC t)/k=(lnX-ln0.01X)/(0.693/t1/2)=(lnX-ln0.01-lnX)t1/2/0.693=4.60/ 0.693t1/2=6.64t1/2即6.64个半衰期后药物消除99%【药剂学】有关滴眼剂错误的叙述是A.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B.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为5.0~9.0C.混悬型滴眼剂应在照度4000lx下用眼检视,不得检出色块、纤毛等可见异物D.滴入眼中的药物首先进入角膜内,通过角膜至前房再进入虹膜E.增加滴眼剂的黏度,使药物扩散速度减小,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学员提问:为什么说E是错误的?答案与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增加滴眼剂的黏度,使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延长,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药剂学】脂质体的特点A.具有靶向性B.具有缓释性C.具有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D.增加药物毒性E.降低药物稳定性学员提问:为什么D、E不是?答案与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脂质体的特点: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肝、脾网状内皮系统的被动靶向性。
用于肝寄生虫病、利什曼病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疾病的防治。
如肝利什曼原虫药锑酸葡胺脂质体,其肝中浓度比普通制剂提高了200~700倍。
2、缓释作用:缓慢释放,延缓肾排泄和代谢,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3、降低药物毒性: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降低心脏毒性。
故不选D。
4、提高稳定性:如胰岛素脂质体、疫苗等可提高主药的稳定性。
故不选E。
【药剂学】以下宜制成胶囊剂的是A.硫酸锌B.乳剂C.维生素ED.药物的稀乙醇溶液E.甲醛学员提问:B乳剂、E甲醛为何不选?答案与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由于明胶是胶囊剂的最主要囊材,所以,若填充的药物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会使囊壁溶化;若填充风化性药物,可使囊壁软化;若填充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
因此,具有这些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当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后,也可能制成胶囊剂。
由于胶囊壳溶化后,局部药量很大,因此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也不宜制成胶囊剂。
甲醇能使囊壁溶化,乳剂含有水分,也会使囊壁软化。
【药剂学】吐温60能增加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溶解度,但不能增加其抑菌力,其原因是()A.两者之间形成复合物B.前者形成胶团增溶C.前者不改变后者的活性D.前者使后者分解E.两者之间起化学反应学员提问:老师能不能具体讲述一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分类,名称,作用。
答案与解析:此题选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脂肪酸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等,主要作W/O型乳剂辅助乳化剂。
(2)蔗糖脂肪酸酯:有不同规格(HLB值不同),HLB值高的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商品名为司盘(Span),可分为:司盘20~85,均是失水山梨醇与不同脂肪酸生成的酯,其HLB值为1.8~3.8,司盘作W/O型乳剂的乳化剂,在O/W型乳剂中配合吐温使用。
(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商品名为吐温(Tween),可分为吐温20~85,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与不同脂肪酸生成的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