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上司相处的七大原则

与上司相处的七大原则

与上司相处的七大原则与上司相处的七大原则一、上司永远是对的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的沃尔玛公司要求自己的员工面对顾客时要遵循两条原则:第一,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假如顾客错了,遵照第一条原则执行。

此原则可以为中层管理者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提供借鉴:上司永远是对的;假如上司错了,则按照第一条原则执行。

作为中层管理者应该坚定以下信念:上司不会犯错,即使犯错了,也一定是中层管理者自己弄错了;即使没有弄错,也一定是自己让上司犯了错,最后还是中层管理者的错误。

(一)顾及上司颜面讲究面子是中国人自尊心的体现,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好面子,而上司对面子问题更为重视。

【案例一】某企业总经理在一次会议上通知中层管理者:12月5日,某著名管理专家在北京授课,要求所有的中层管理者都去参加。

事实上,讲座时间是12月3日而不是12月5日。

此时作为下级正确的做法是领会通知精神,然后私下对总经理说明正确的讲座时间,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当即纠正。

【案例二】总经理吃过午饭马上开始做报告,仓促之下忘记了擦掉嘴巴上的一粒米,各部门经理都已在会场中落座,此时作为中层管理者如果直接站出来指出上司的米粒问题就会使上司面红耳赤。

有经验的中层管理者会上来为总经理倒茶,在倒茶的同时用自己的身体把总经理掩护住,悄悄地给总经理示意一下。

(二)合理坚持圆满沟通如果上司确实提出了错误要求或存在错误想法,中层管理者应该合理地坚持,圆满地沟通,避免上司的错误带来严重后果。

【案例三】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乾隆朝代有几位大臣也很优秀,譬如纪晓岚、刘墉等,和绅虽是贪官,但和绅精通四种语言,就能力而言也比较优秀。

有一天,乾隆皇帝当众与刘墉发生争执,乾隆皇帝感觉自己颜面受损,于是下令处死刘墉。

刘墉回家把澡盆里装满热水,穿着衣服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浑身湿漉地面见皇帝。

乾隆见刘墉活着回来,顿时火冒三丈,质问刘墉为什么抗旨不遵。

刘墉说:“报告皇上,我刚才很努力地去死了,但是没有死成,我想要用水把自己淹死,但是在死的途中遇到了屈原,屈原把我大骂一场,说自己当年投江而死,是因为遇到昏君,而刘墉遇到明君不应寻死。

”乾隆皇帝心想如果处死刘墉,自己就成了昏君,因此赦免了刘墉,这是合理坚持、圆满沟通的典范。

【案例四】春秋时的齐国国君景公喜欢养鸟,并设置专门管鸟员——族邹。

有一天族邹不小心使景公最心爱的鸟飞掉了,景公很生气,正要处死族邹的时候,一位大臣说:“大王,族邹罪该万死,有三大罪状,容我把他的三大罪状公之于众,再杀他不迟。

族邹第一大罪状是让大王最心爱的鸟飞掉了,罪该万死;第二大罪状是让大王的鸟飞掉,导致大王要杀人,罪该万死;第三大罪状是,导致大王要杀人、重鸟轻士的事情传遍天下,罪该万死。

”景公听了此番话,赦免了族邹。

(三)不能让上司道歉中层管理者要顾及上司的颜面,即使被上司错怪,也不要要求上司向自己道歉,否则将无法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无法与上司继续相处。

1.被上司错怪的两种情况中层管理者被上司错怪通常有两种情况:有意识地错怪①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案例五】某部门张经理要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提醒总经理第二天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参加。

敲门走进总经理办公室发现企业一位资历较深的副总也在总经理办公室。

张经理向总经理报告说:“总经理明天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想请您出席,不要忘了。

”总经理非常生气,拍着桌子说:“你这个经理怎么当的?整天管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开会这样的事情要你特地来向我报告吗?这种小事情要你问吗?为什么不抓大事?企业里面那么多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你知道吗?为什么不关心企业的整体效益,为什么不关心企业的利润?像你这样婆婆妈妈的人,迟早有一天会把企业搞垮。

”张经理感到莫名其妙,就默默地走出总经理办公室。

过了一会儿,副总羞愧地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

事实上是副总犯了错误,总经理顾虑到副总资历较深,不便于直接责怪,于是借张经理指桑骂槐。

②代人受过【案例六】总经理与客人约好星期二上午九点钟在某个酒店商谈业务,星期一晚上九点钟,张经理打电话给总经理:“总经理,明天九点钟和客人在希尔顿酒店会谈,我八点钟把车开到你的楼下然后一起去酒店。

”总经理应允。

第二天早上八点钟,张经理开车准时到达总经理所住的楼下,然后给总经理发了短信告知总经理。

但是总经理八点半才下楼,于是没有按照与客户约定的时间到达酒店。

总经理发现客户面有愠色就开始责怪张经理:“这样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及早安排?回去以后认真检讨。

”表面来看,张经理是在受责怪,事实上是帮总经理承担责任和过错。

无意识错怪【案例七】总经理把某件错事误认为是张经理做的,把张经理教训了一番,而事实上错误是李经理犯的。

但是张经理没有为自己辩解,总经理经调查了解了事实的真相,然后就把张经理叫到办公室,对张经理说:“那天把你骂得很凶,不好意思,但是你为什么不辩解呢?”这时如果张经理承认自己被冤枉了,那么总经理和张经理两不相欠,张经理势必给总经理留下不良印象。

但是张经理很巧妙地回答了总经理:“这件事我也有责任,如果我提醒一下李四,就不会有这件事发生了。

所以你责怪我是对的。

”总经理听了非常感动。

2.总经理错怪下属的纠正办法总经理错怪了下属,经常不会直接道歉,而是以其他的办法来暗示或补偿。

【案例八】总经理约张经理、李经理和王经理某天晚上一起吃饭,吃饭时总经理频频邀张经理干杯,张经理恍然大悟,总经理用喝酒向自己道歉了,此时,张经理不用以任何语言来表达,只要喝酒接受总经理这种道歉的方式即可。

【案例九】总经理在一次会议上当众错怪了张经理,而且言辞比较激烈。

事后,总经理无意发现错怪了张经理。

两个星期后的又一次中层管理者会议上,总经理说:“两星期之前的中层管理者会议上,我把张经理骂得很厉害,为什么要骂张三,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像张三这样年富力强的、年轻有为的经理我怎么肯轻易地骂他呢?我是鞭打快牛,优秀的人骂得多一点,迫使他更有出息。

各位都要向张三学习。

”总经理一旦发现自己错怪了下属,一定能够找到安抚下属的办法,所以中层管理者只需牢记:把伤心的理由留给自己,上司不会犯错误。

二、切忌议论上司的是非1.长幼有序是组织力量的保证中国历来有着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讲究等级秩序,不倡导对上司品头论足,几千年来君臣父子,长幼有序,高低分明。

中国的中层管理者应当遵循中国的文化传统,尊敬上司。

【案例十】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后来在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一起打江山的徐达在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封为卫国公。

一天,徐达的夫人和皇后在一起聊天,徐夫人说:“当年老朱家和老徐家都很穷,一起要饭一起打江山;现在不一样,老朱家已经成为皇族,老徐家也做了大臣。

”当天晚上,朱元璋就派人把徐夫人杀掉了。

徐夫人犯的错误是尊卑不分,把朱家与徐家相提并论了。

有些年轻的中层管理者喜欢以自己的标准对上司的品位、穿着、外貌等进行评价,甚至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层管理者喜欢把自己与上司相比,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事实上,中层管理者与上司没有可比性。

2.上司是自己最大的客户企业里每一位中层管理者都是为上司提供服务的,上司就是中层管理者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客户。

为上司提供优质的服务,令其满意,就能为自己创造各种福利。

3.隐藏私人关系作为中层管理者应该摆正自己与上司的位置,即使该上司若干年前是自己的同学,或者自己与上司交情甚密,也不要把这种私人关系公之于众。

否则,企业上下将对自己存有戒心,对个人的发展十分不利。

【案例十一】总经理与某部门张经理20年前是大学同学,某天总经理请张经理利用教育局的关系网把自己的小孩转入重点中学。

事情办成之后,张经理对同事炫耀了一番,此事传遍企业上下。

自此之后,总经理再也不委托张经理办私人事情,转而委托其他经理。

三、不抢上司的风头尊敬上司体现于具体细微言行中对于上司权威的自觉维护。

比如某些场合中座位的安排、常规礼节等。

【案例十二】中层管理者与上司一起拜访客户,需要注意自己要退后总经理半步,但是即将与客户见面时,应上前一步抢先向对方介绍总经理,然后向总经理介绍客户。

与上司出门坐车(出租车或驾驶企业车辆),需注意首先把后边的座位打开,把总经理请上去,然后自己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

一般副驾驶座是下级随从、秘书、保镖坐的位置。

与上司一起上楼梯需注意让领导走在前面;下楼梯时自己走在下面,这是维护上司权威的具体表现。

中层管理者陪客户和总经理一起进入吃饭场所时,中层管理者应站在门口,做请的动作,等上司和客户进入以后自己才能进入场所。

总经理、客人一般坐在对门的座位,而中层管理者坐在靠门的位置,以便点菜、递毛巾、递茶水、付账等。

吃饭时,中层管理者应该懂得察言观色,把总经理喜欢的菜转到其面前。

1.切忌熟不拘礼中层管理者即使与总经理私交很好,遇到外交场合也要注意不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与总经理非常亲密,应保持一定距离,注意礼节。

2.回避不该出现的场合中层管理者不该出现的场合应主动回避。

例如新闻发布会总经理作完报告,有一位记者想采访中层管理者,此时中层管理者应当请总经理来接受采访。

【案例十三】江苏红豆集团的总经理有一项严格的规定:下属不可随便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如果接受的话,需把要表达的内容以报告的形式交给总经理批准。

【案例十四】某经理正在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时,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客户,总经理对此客户热情招待,此时该经理应主动离开总经理办公室,等到总经理招待完客户,再进入办公室继续汇报工作。

3.切忌盲目表现中层管理者在某些场合的表现应注意分寸,不可盲目表现自己,喧宾夺主。

【案例十五】总经理请某部门张经理共同出席一次宴会。

宴会上,总经理坐在上位,张经理坐在副陪的位置,未等总经理说话,张经理就开始号召大家举杯。

而且张经理言谈往往偏离总经理的主题,总经理听了很生气,以后再也不带张经理一起参加宴会。

4.不可表现得比上司更聪明【案例十六】总经理带领客户到车间参观,客人看到一台机器的灯一闪一闪,就问总经理,总经理正要回答说:“灯闪证明机器处于正常运营的状态。

”技术部经理抢先答道:“灯闪证明机器已经损坏了。

”总经理回过头来把技术部经理劈头盖脸责骂一番,当场解雇。

5.不与上司抢功劳某些项目即使上司没有参与具体工作,但是事情成功后,中层管理者一定要把功劳让给上司,切忌言必“我的部门如何如何”,应充分强调总经理的英明指挥是成功的前提。

四、独立承担责任1.比上司多想一点中层管理者要把总经理发布的指示很好地贯彻下去。

所谓贯彻就是承上启下,而不仅仅是上传下达。

上司注重的是结果,中层管理者仅仅充当传声筒是远远不够的。

【案例十七】某企业总经理下达命令:“去年邻居工厂失火损失很大,因此我决定,2005年绝不可以失火。

”中层管理者把“不可以失火”的命令传达给基层的员工时变为了“小心不要失火”。

结果2005年该厂发生火灾,损失惨重。

此命令传达过程中,总经理没有错;而作为中层管理者没有把防火工作付诸行动,是错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