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地方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介绍

山东省地方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介绍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南京万科南站项目
栋号 结构体系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
(地上+地 (m)
下)
E-04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
剪力墙结构
F-04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19+2 15+2
61.050 49.050
G—02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13+2
43.05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 定义: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方式进 行连接,并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形成整体的混凝土结构。
3
34
4
2
1
11
1
(a)整体封闭箍
(b)组合封闭箍
2.叠合梁
叠合梁的梁梁拼接节点: 宜在受力较小截面 。 梁下部纵向钢筋在后浇段内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 接;上部纵向钢筋应在后浇段内连续 。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部分城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建设量统计
城市 北京市
已竣工和开工的建设 2014年计划建设总


(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130
150
备注 近两年
上海市
135
200
近两年
沈阳市
160
130
近两年
合肥市
150
150
近两年
深圳市
32
110
近两年
长沙市
260
200
近三年
据初步调查统计 全国近两年的建设量: 大约在 1300万㎡左右。
1.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底板上设有板肋 且在板肋上预留孔洞,预留孔洞中布置横向穿孔钢 筋和管线,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单向板或双向板。
板肋的存在,增大了新、老混凝土接触面,板肋预 留孔洞内后浇叠合层混凝土与横向穿孔钢筋形成的 抗剪销栓,能保证叠合层混凝土与预制带肋底板形 成整体协调受力并共同承载,加强了叠合面的抗剪 性能 。
1.叠合板
装配叠合板的形式
常规的预制底板混凝土叠合板 桁架钢筋 混凝土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 混凝土叠合板
1.叠合板
在预制板内设置桁架 钢筋,可增加预制板 的整体刚度和水平界 面抗剪性能。
钢筋桁架的下弦与上 弦可作为楼板的下部 和上部受力钢筋使用。
施工阶段,验算预制 板的承载力及变形时, 可考虑桁架钢筋的作 用,减少预制板下的 临时支撑。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
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 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
剪力墙结构中,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 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 力的80%时,应取括号中数值;
● 2013年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其中2014年十 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第七项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建 筑产业现代化。
● 2014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要 求。
原因二:劳动力下降,劳动成本上升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国外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国外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国家規範PCa技术书(日本 ) 日本PCa技术协会(已有中文译本)
日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规范的演变及其影响
一份关于在1995年神户大地震期间混凝土结构性能 的报告,显示了由于日本规范的改进,所产生的影响。
大量的根据1971年以前日本建筑规范建造的现浇混 凝土框架结构倒塌,或被严重损害。
(一)《规程》适用范围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0.2g) 8度(0.3g)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60
50
40
25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130
120
100
75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130(120) 110(100) 90(80) 65(55)
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10(100) 90(80) 70(60) 35(25)
3 当结构中仅采用叠合梁、板构件,而竖向承重构件全部现浇时,其最大 适用高度同现浇结构。
(二)结构布置要求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重视结构布置的规 则性。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现浇结构。
特别不规则,是指具有较明显的薄弱部位, 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者,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2010第3.4.1条。
1.叠合板
2.叠合梁
叠合梁预制部分的截面形式: 叠合梁预制部分可采用矩形或凹口截面形式。
1
1
≥150 ≥50
≥150
3 2
3 ≥60 2
(a)矩形截面
(b)凹口截面
2.叠合梁
叠合梁的箍筋形式: 可采用整体封闭箍筋或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 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
• 期望的效果: 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完全等同的 整体性、稳定性和延性。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 关键技术问题: (1)水平缝、竖缝的钢筋连接技术 (2)结合面抗剪性能:粗糙面、键槽、抗
剪钢筋 (3)新型配筋技术:大直径、大间距 (4)锚固技术:锚固板等机械锚固技术 (5)结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
•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 机,机器代替人工生产。
•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 流水线生产。
•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40-50年代,信 息化生产。
• 建筑业落后80-140年。
国外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快速发展始于二战后,20世纪七、八 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和欧 洲等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和技术革 新。目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在欧洲、新加坡以及高烈 度地震区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多家科研单位、高校等对装配 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国外先进技术、成熟 经验的借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 多个省市得到了大力推广及应用。目前国家 已编制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深圳、上海、辽宁、安徽、黑 龙江等都已经编制了相应的地方规程。
(2)对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相关标准进行 了研究分析。对国内起步较早的地区如沈阳、 深圳、上海、长沙等地的工程编制期间,编制组对国内外装配整 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3)对我省建筑材料生产单位、构配件生 产厂家、施工单位等进行了考察、调研,济 南市也已经进行了工程试点建设。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编制介绍
张鑫 山东建筑大学,zhangxin@
2015年4月
主要内容
一 《规程》编制背景 二 《规程》编制过程 三 《规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四 结语
主要内容
一 《规程》编制背景 二 《规程》编制过程 三 《规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四 结语
主要内容
一 《规程》编制背景 二 《规程》编制过程 三 《规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四 结语
《规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 4.材料 5.建筑设计 6.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7.构件及连接设计 8.外挂墙板设计
(一)《规程》适用范围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的装 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 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 土剪力墙结构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部分框支 剪力墙结构的民用建筑。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山东省规程编制 为加快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推
广应用,促进山东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安排,山 东建筑大学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依据国家 相关标准,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结合我省 实际,编制了山东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程》。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 主要方式和手段。
新型建筑工业化
为什么提出“建筑工业化”?
原因一:(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 资源,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效率
● 2013年初,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 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件,将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一 项重要内容。其中 (八)推动建筑工业化。
(三)叠合楼盖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装 配整体式结构中,下列部位楼盖宜采用现浇 混凝土 :
1 结构顶层、地下室顶层; 2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及其相关范 围; 3 结构体型收进处的楼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 4 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 5 斜柱上、下端周围局部楼盖 。
• 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 全寿命周期 • 绿色建造 • 建筑工业化 • 建筑产业现代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 建筑工业化: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
配化、管理信息化、装修一体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从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变革的角 度而言的,“新型”二字主要是与我国以前的建筑 工业化相区别,着重强调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 度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