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广海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0分)1.(3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在呵护蓝天碧水的行动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B.实施垃圾分类处理C.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D.增高烟囱排放废气2.(3分)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3.(3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在火炉上放一盆水B.汽油除油污利用乳化作用原理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D.发现煤气中毒,立即打开排气扇4.(3分)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安全、可靠的保证.下列四个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味B.倾倒液体C.取固体药品D.稀释浓硫酸5.(3分)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FeO﹣﹣氧化铁B.2N﹣﹣2个氮元素C.2NH4+﹣﹣2个铵根离子D.表示硫原子6.(3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LSD(化学式为C20H25N3O)是一种俗称为“邮票”的新型毒品,毒性极强。
下列关于C20H25N3O的说法正确的是()A.LSD属于氧化物B.LSD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C.LS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3gD.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5:17.(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8.(3分)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8%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9.(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测定肥皂水的酸碱度将肥皂水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B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过滤混合物C鉴别化肥NH4Cl和KNO3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D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蒸发A.A B.B C.C D.D10.(3分)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C.0~50s,发生Al2O3+6HCl=2AlCl3+3H2O反应D.100~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6分)11.(6分)打造低碳、共享、智能、网联一体化的出行新生态,共享汽车逐渐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1)“共享汽车”的塑料保险杠,属于材料,汽车的金属部分一般采用合金材料而不用纯金属的原因是。
(2)为防止车身的锈蚀,共享汽车所采用的方法是。
(3)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金属铜良好的导电性和性。
(4)共享汽车用铅酸电池充电的反应:2PbSO4+2H2O Pb+2H2SO4+。
共享汽车采用电力驱动,与传统汽车相比,大大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
(5)为了安全起见,汽车内需配备小型灭火器,其灭火原理是。
12.(5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b溶液在点P时处于(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②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克.③除去a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b,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④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Ⅰ.溶质质量分数:b>a>cⅡ.析出固体的质量a>b,c无固体析出Ⅲ.溶剂的质量:a<b<cⅣ.a、b是饱和溶液,c是不饱和溶液.13.(10分)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容易(“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图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 进行自来水的消毒。
①ClO2 的名称是,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②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其中,表示钠原子,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该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4.(7分)如图是一个“化学沙漏”,珠子A﹣F分别代表6种物质:盐酸、氢氧化钙、碳的氧化物、铁、水、碳酸钠。
珠子漏下的规则为:含元素种类最少的珠子第一个漏下;依次漏下的珠子与上一颗能发生反应,从而实现按“A﹣B﹣C﹣D﹣E﹣F”的顺序下漏。
(1)物质A为(填化学式,下同),碳的氧化物为。
(2)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珠子(填标号)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a.A﹣Bb.B﹣Cc.C﹣Dd.D﹣E15.(8分)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
其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2H2O。
(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
(2)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除了需要氧气,还需要空气中的(填化学式)。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16.(12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仪器的组合为(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填名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小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填仪器名称)。
(4)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5)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备甲烷(CH4)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如用G装置来收集,甲烷应从(a或b)通入。
(6)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①从f端通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A.④③①②③B.③④②①③C.④②③①③17.(15分)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固体,保存不当会变质而发白色。
化学兴趣小组查得以下资料,对于过氧化钠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原因:甲:2Na2O2+2CO2═2Na2CO3+O2乙:2Na2O2+2H2O═4NaOH+O2↑为探究过氧化钠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1]取适量保存不当而变质发白色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化学兴趣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过氧化钠变质的原因”的结论。
理由是。
[实验2]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
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中盛有浓硫酸。
(3)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C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
(4)在D中观察到现象时,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3]兴趣小组按图2所示装置探究水和过氧化钠反应。
(5)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
(6)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色,可以检验有生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后红色褪去。
(老师提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H2O2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
)[实验4]水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物的再探究。
(7)另取水与过氧化钠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于烧杯中,加入二氧化锰,目的是,充分搅拌后,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且放置一段时间都不褪色。
由此得出反应乙也是过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反思提高】(8)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都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最终都生成碳酸钠,因此过氧化钠必须保存。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18.(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备氢气。
同学们取了3g纯铝片和4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2.7g。
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g;(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提示:2Al+2NaOH+2H2O=2NaAlO2+3H2↑】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广海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0分)1.解:A、用布袋等环保袋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保护资源和环境,做法恰当,故选项错误;B、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做法恰当,故选项错误;C、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做法恰当,故选项错误;D、增高烟囱排放废气做法不恰当,因为废气还是排在空气中,故选项正确;故选:D。
2.解: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指的是铜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B、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故正确;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具有韧性,可做刀刃,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