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本格拉寒流】
本格拉寒流是一种低气压的寒流,压迫着海面,让海水蒸发的太慢,
也让空气中的湿气流动的太慢,所以无法吹到陆地上去,才形成了只
有纳米比亚才能出现的特别的现象。
本格拉寒流
南大西洋东部的寒流。
西风漂流在非洲西岸转向而形成。
它沿非洲
西岸从南向北流,约在南纬5°附近,经安哥拉西岸本格拉港继续北上,汇入南赤道暖流。
流速为0.3—0.5米/秒。
以前是葡萄牙殖民者穿越
南半球非洲西海岸的重大障碍。
本格拉寒流——南部非洲的天然“生命线”
南部非洲在国际航运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本格拉寒流
又给这个地区的重要性增添了浓重的几笔,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世
界重要的渔业基等。
因为本身水温较低,本格拉寒流在流经的海域会引发表层寒冷海水
和底层温暖海水之间的搅动,再加上盛行的南风和西南风影响,使得
盐度较低,浮游生物含量大的海水涌生,形成了优良渔场。
南部非洲
地区一向以盛产鳕鱼,凤尾鱼和金枪鱼等鱼类以及龙虾河蟹等海洋生
物而著称。
总结:在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南非,渔业都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
之一。
除此之外,本格拉寒流中的沉积物还成为了原油、天然气、矿
物质,特别是钻石形成的温床。
【第二篇:冷锋过境】
冷锋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冷空气前锋,它是南下冷空气的先头部队,
是影响中国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尤甚。
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
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
冷锋过后会:
1、气温:下降
2、气压:先降后升
3、降水:锋后会下雨
4、天气:转晴
总结: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若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空气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
在我国暖锋常出现于气旋中心的东侧,而且多与冷锋成对出现,暖锋过境时一般除伴有阴雨外,气压也降低,气温将升高。
【第三篇:锋面特征】
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有明显差异,能够把锋看成是大气中气象要素的不连续面。
(1)锋面有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
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
锋面坡度的形成和保持是地球偏转力作用的结果。
一般锋面的坡度约在1/50-1/200之间,因为锋面坡度很小,锋面所遮掩的地区必然很大。
如坡度为1/100,锋线长为1000公里、高为10公里的锋,其掩盖的面积可达100万平方公里;因为有坡度,可使暖空气沿倾斜面上升,为云雨天气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2)气象要素有突变:气团内部的温、湿、压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小,而锋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大。
①温度场:气团内部的气温水平分布比较均匀,通常在100公里内
的气温差为1℃,最多不超过2℃。
而锋附近区域内,在水平方向上的
温度差异非常明显,10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可相差近10℃,比气团内
部的温度差异大5-10倍;在垂直方向上,气团中温度垂直分布是随高
度递减的。
不过锋区附近,因为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锋面
上下温度差异比较大,锋面往往是逆温层。
②气压场: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区的气压变
化比气团内部的气压变化要大的多。
锋附近区域气压的分布不均匀,
锋处于气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或锋处于两个
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行。
③锋附近风场:风在锋面两侧有明显的逆向转变,即由锋后到锋前,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变化。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因为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
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
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
因为锋面是各种气象要素
水平差异较大地区,能量集中,天气变化剧烈。
所以,锋是天气变化
剧烈的地带。
总结:锋是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
它并不是一个几何面,而是一个
不太规则的倾斜面。
它的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
因为冷空气
比暖空气重,因而,它们的交接地带就是一个倾斜的交接地区。
【第四篇:锋面气旋】
温带气旋是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
的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空气涡旋,是影响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
系统之一。
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
周渝派出
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
船上装
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
帜。
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
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
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
这时候,黄
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
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
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
黄盖的船队距离
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
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
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
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
“连环战船”一时又
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
只见烈
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
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
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
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
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
十一月东风少见。
”显然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不过,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有人经过考证却认为是虚构的。
不过
从赤壁之战中,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
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当时很象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
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
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
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
针方向旋转。
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
部(西部),吹西北风(如左图)。
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
大片降雨区。
所以,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
天
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
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另外,也有人这样去分析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能够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
向是顺时针转变的。
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
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因为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
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
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
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
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
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
总结: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
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第五篇:海底地形特点】
海底地形是世界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
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
脊三个大单元。
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有的一
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
缘地带。
世界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
等次一级地形单元。
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同时也是地质
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
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能够延伸到6000米左右。
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因为没有光线
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
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
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
的锰结核资源。
总结: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世界规模
的海底隆起。
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洋。
这些洋
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山谷,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
这里有火山、地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