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
绣
艺
术
鉴
赏
与
实
践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
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
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
物上的一种艺术。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
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
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
在先秦文献中有用朱砂涂染丝线,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
已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让我们这些现代的绣工们都汗颜。
汉代的刺绣工艺在山东一带也很发达,并早已成为民间妇女的普遍劳动。
因为刺绣工艺的成熟,汉代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区分使用刺绣的人群等级和种类,刺绣虽然是在劳动中由劳动人民创作产生,但是绝大部分的劳动人民是享用不起高档丝织刺绣品的。
普通的劳动人民只能在生活中用简单的刺绣工艺来点缀服饰鞋帽等实用品。
而四川成都的蜀绣在汉代也很精美。
由此可见刺绣工艺在汉代就已经很普及了。
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见于前者著录。
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
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
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刺绣工艺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不同特色。
刺绣已不单单是绣在服饰上,而是从服饰上的花花草草发展到了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刺绣佛经、刺绣佛像等等。
据传武则天时,曾下令绣佛像四百余幅,赠予寺院及邻国,由此可见唐代绣佛像已非常盛行。
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西藏布达拉宫保
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为其代表,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
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顾绣,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刺绣。
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等.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最著名的是顾绣。
水族马尾绣是最古老的刺绣艺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最近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中国刺绣的特色和艺术价值,直接体现在四大名绣上。
最早十字绣是用从蚕茧中抽出的蚕丝在动物毛皮的织物上刺绣,后来进而被人们用来装饰衣物和家具。
十字绣以其绣法简单,外观高贵华丽、精致典雅、别具风格,很快在欧洲宫廷中风行,成为皇室贵族休闲娱乐的首选,后来逐渐传入民间。
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十字绣的基本材料是纯绵的
绣线、特殊工艺制作的网格面料及设计图稿,各种颜色的刺绣线都被人们编上了号码,每幅图案都被设计师作了特殊处理,每张设计图稿都是按照线号来制作的,即使是很复杂的图案,只要按照设计图稿的位置选用适当的线进行刺绣就可以完成。
由于它是一项易学易懂的手工艺爱好,更是艺术的创新,因此流行非常广泛,受到不同年龄的人们的喜爱。
民间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
技艺高超的绣女,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
早期刺绣重在实用,直到纺织品出现之后,刺绣艺术才得到长足的发展,民间刺绣也就更加活跃起来。
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
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
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
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