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历书写基本要点

病历书写基本要点


三级医师查房
三级医师查房的重要性和意义已被医务人员所接受 和认可,它是集体劳动和智慧的成果,三级查房是 临床医疗的重要活动,三级查房制是病历中重要记 录。通过三级查房记录体现各级医师医疗技术水平、 责任制度、各科协作配合情况、也体现医院管理制 度落实。记录应客观,实事求是,以便总结经验教 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手术病历记录
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的书写者 手术记录不应遗漏重要步骤的描述 特殊置换物条形码粘贴 与麻醉记录的一致性 切忌涂改
手术病历记录
手术安全核查 麻前麻后访视记录 术者手术前看病人记录 手术清点记录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出院记录/死亡记录
出院记录: 简述入院时病情 住院时诊断 住院治疗经过 /抢救经过具体、详细,时间记录要清楚、
入院记录
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内容包括 既往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传染病史、预防接种 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
个人史:记录出生地及长期居留地,生活习惯及有 无烟、酒、药物等嗜好,职业与工作条件及有无工 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有无冶游史。
再入院记录
病程记录
输血记录: 输血前五项检查(乙肝五项、丙肝、HIV、梅毒抗
体及肝功能) 病程中应记录患者输血时情况,有无输血反应等。
病程记录
会诊记录:
常规会诊意见记录应当由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发 出后48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会诊医师应当在会 诊申请发出后10分钟内到场,并在会诊结束后即 刻完成会诊记录。会诊记录内容包括会诊意见、 会诊医师所在的科别或者医疗机构名称、会诊时 间及会诊医师签名等。申请会诊医师应在病程记 录中记录会诊意见执行情况。
主治医师对患者应全面了解,特别对新住院病人, 对已明确诊断,治疗措施有效者,病情稳定可做 指导性分析或回顾性教学解说,做知识性、经验 性总结。对危重疑难病例诊断不清,治疗不顺利 者,可请示上级医师或专业组进行病例讨论或专 题讲座。
要求对新住院病人48小时内有首次查房记录, 急危重患者随时有主治医师查房诊治记录。
能对疾病诊断开阔思路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应当在对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 查进行全面分析、归纳和整理后写出本病例 特征,包括阳性发现和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 性症状和体征等。
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例特 点,提出初步诊断和诊断依据;对诊断不明 的写出鉴别诊断并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诊 治措施进行分析
十八项核心制度 :
首诊负责制度 三级查房制度 会诊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十八项核心制度:
•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术前讨论制度 •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 查对制度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制度:
•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 危急值报告制度 • 病历管理制度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三级医师查房
主任医师查房: 一般患者应在病人入院72小时内完成首次查房,危
重者48小时内,特危重者例外。 解决科内诊断不清,治疗不顺利或急危重、疑难病
者,或与专业组人员一起讨论。主持科内外会诊。 有教学意识,并体现当前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新水平。
三级医师查房的作用
保证医疗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培养人才 体现出不同医师的岗位职责 医师本人也可以通过查房逐步学习、实践、积累临
病程记录
要求: 患者入院后、手术后、转科接受后及产后前三天,
每天至少一次病程记录。 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
钟。 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病程记录
内容: 日常病程记录要反映出三级医师查房内容 患者的自觉症状、情绪变化、心理状态、睡眠、
床知识和经验。
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讨论 的记录
术前讨论记录——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以 及探查术,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 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作的讨论。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 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
抢救记录
临终抢救记录: 记录时间要具体到分钟,详细记录病人的生命体
征变化,抢救方案的实施经过,抢救措施等记录 要科学、严谨。 详细记录抢救全过程。 抢救持续时间,抢救结果及死亡时间,死亡时间 要准确 。 参加抢救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指导抢救者 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死亡原因——死亡的直接原因
诊疗计划:提出具体的检查及治疗措施安排
首次病程记录
点评与分析: 时间不完整——往往时间只有年月日,不具体到几
点几分,有的甚至无时间。 病例特点不简要或重点不突出——篇幅长,赘述多,
花费时间长,流于形式。 拟诊讨论不具体或不规范,思路局限、层次不清。 诊疗计划不具体,治疗原则不明确或诊疗以外的内
告知与知情同意——医患沟通
病案质量中常见缺陷的具体表现
1 病历书写的规范性 2 规范使用医学术语不准确 3 非医学术语,换言之就是不会使用医学术语 4 记录与医疗或病情无关的内容,表现出记录的 习惯性与随意性 5 涂改或不规范修改 6 表达不准确或不合乎逻辑 7 法律、法规的应用 8 行业标准的表达
饮食情况、病情的演变、新症状的出现及体征 的改变。 各项化验与特殊检查结果及其分析、判断,对 诊断与治疗的价值。
病程记录
内容: 新诊断的确定或原有诊断的修改;重要医嘱的更
改;抗菌素延时使用的原因和依据。 有创诊疗操作或手术的经过情况,治疗的效果及
其反应。 会诊结果及采纳会诊医师意见及处理措施执行情
病历书写时限要求
上级医师首次查房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 会诊记录在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 抢救应及时记录,如来不及记录时,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
实补记 交班记录应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书写完成,接班记录应由接班
医师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 转出记录应在患者转出科室前完成,转入记录于患者转入后24
患者因原有疾病复发(指同一种疾病)再次或多 次住入同一医疗机构时的记录
主诉:记录患者本次入院的主要症状(或体征) 及持续时间
上次住院情况:先将本次住院前历次有关住院诊 治经过进行小结
本次入院情况:书写本次入院的现病史
首次病程记录
书写意义: 培训医师的循证医学的能力 充分的体现住院医师的基本技能病案书写技术 培养医师学会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病历能力的锻炼,
病历书写基本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高质量的病历来源于高标准、严要 求。 2.书写完整规范的病历,是培养临床 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提 高临床医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3.病历的质量是考核临床医师实际工 作能力的客观检验标准之一。
病历质量要点 规范——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 范》
内涵质量——医疗质量与安全
每天至少完成早晚查房各一次,如有重要的情况要记入 病程记录中。
三级医师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 首次查房应对病史、诊断及查体有无补充;病历书
写是否规范进行审核检查,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和诊 疗计划,尽可能的确立诊断。 日常查房记录内容应包括对病情演变的分析,明确 诊疗原则与措施,评价诊疗效果
三级医师查房
容。
病程记录
是医生对疾病的再认识过程 是病情的实际记录 是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反映 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宝贵资料 是涉及医疗纠纷及诉讼的重要法律依据
病程记录
时间—— 要注意病程记录中时间记录的准确完整性
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 采用24小时制记录。
时间是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所要求必须记录 在病程中的。
病程记录
内容: 转出与转入记录 交接班记录 阶段小结或月小结 出院小结 抢救记录(包括临终记录)
抢救记录
要求: 应由经治医师及时记录,如来不及记录时, 应在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 明。抢救记录包括一般抢救记录和死亡抢 救记录。
抢救记录
病人住院期间突发意外或危重情况,医护人员 对其实施的抢救过程。要及时详细,有连续性, 按时间顺序书写,层次清楚,随时记录病人的 病情变化,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其效果;会诊科 室的意见及执行情况;向家属交待病情变化的 详细内容并要家属签字。体现其抢救的及时性、 连续性,不许夸大或淡化抢救过程。
病历书写时限要求
• 入院记录应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 首次病程记录应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 出院记录应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出院病程
记录应在患者出院当日完成 • 死亡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 手术记录应在对患者完成手术后24小时内完成 • 手术清点记录应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抢救记录
一般抢救记录: 病人住院期间突发意外或危重情况,医护人员对其实施
的有效的抢救过程,每次抢救要注明具体时间(应具体 到分钟)。 及时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发作情况、 演变、及分析;会诊意见及执行情况;相关检查结果; 采取的抢救措施,效果及其缓解情况。 按抢救前病情变化的时间顺序,出现症状及生命体征变 化,书写要体现其抢救的及时性、连续性。 要记录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
入院记录
现病史 发病情况:记录发病的时间、地点、起病缓急、前驱症
状、可能的原因或诱因。 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描
述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或加 剧因素,以及演变发展情况。 伴随症状:记录伴随症状,描述伴随症状与主要症状之 间的相互关系。
入院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