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木兰诗考点1人物形象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从“赴戎机”“度若飞”“百战死”“十年归”可以看出木兰英勇无畏;从“十二转”“百千强”“问所欲”“还故乡”可以看出木兰不贪名利;从“皆惊忙”“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机敏谨慎;从“当户织”“女叹息”可以看出木兰勤劳;从“市鞍马”“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孝顺;从“辞爷娘”“唤女声”可以看出木兰恋家;从“理云鬓”“帖花黄”可以看出木兰爱美。
总之,花木兰的形象可用以下关键词概括: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考点2详略安排诗中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详写的内容有:从军缘由、出征准备、还朝辞官、亲人团聚,略写的内容是十年征战。
作者这样安排目的是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
此外,这种详略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考点3品味语言本文是一首北方民歌,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请你指出下面语句所用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运用排比修辞,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运用互文修辞,写出了战争时间的持久和战斗情况的激烈,表现出木兰骁勇善战、保卫家乡的英雄形象。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反问连用,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机杼.(zhù)可汗..(kè hán)鞍鞯.(jiān)鸣溅.溅(jiàn)B.辔.头(pèi) 燕.山(yàn) 红妆.(zhuāng) 云鬓.(bìn)C.戎.机(rónɡ) 金柝.(tuò) 著.裳(zhù) 鸣啾.啾(jiū)D.策勋.(xūn) 朔.(shuò) 傍.地走(bànɡ) 阿姊.(zǐ)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
(1)惟.闻女叹息__________(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__________ (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5)策勋..尚书郎__________..十二转__________ (6)木兰不用(7)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 (8)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3.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①愿为市.鞍马②东市.买骏马B.①不闻.爷娘唤女声②阿姊闻.妹来C.①策勋十二..卷..转②军书十二D.①朔.气传金柝②雄兔脚扑朔.4.对《木兰诗》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几句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别具一格,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
C.诗中东西南北四句排比,把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了。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一句用对偶、夸张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木兰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5.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文义,默写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尾妙用比喻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概括了什么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木兰的什么特点?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下面句子中,你能看出木兰是位怎样的女子?(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________(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________(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________10.课文的主要情节有:①辞亲出征,勇往直前。
②归见天子,衣锦还乡。
③停机思忆,替父从军。
④英勇善战,历尽艰辛。
⑤全家欢聚,重着女装。
⑥再望伙伴,伙伴惊忙。
(1)课文的情节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在这些情节中,略写的有:__________;详写的有:__________。
11.有的同学认为最后一个自然段与主题无关,应该删去。
你的看法呢?请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运用12.(贵州遵义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妇女解放”综合性学习中,班级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相关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1)列举出四种中国古代歧视妇女的现象。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2)简要介绍一位杰出的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广大妇女写一句祝福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冯婉贞(节选)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
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
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①,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②,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
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
未几,敌兵果舁炮③至,盖五六百人也。
拔刃奋起,率众袭之。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④终弗逮。
婉贞挥刀奋斫⑤,所当⑥无不披靡,敌乃纷退。
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拏斗⑦,敌枪终不能发。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注】①要隘:险要的地方。
②结束而出:整装出发。
③舁(yú)炮:抬着大炮。
④鸷(zhì):凶狠。
⑤斫(zhuó):砍杀。
⑥当:对打。
⑦拏(ná)斗:交战。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以.三保勇而多艺____________(2)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____________(3)去.村四里有森林____________14.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婉贞既是一个卓越的指挥家,又是一个武艺高强、英勇无畏的善战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比较冯婉贞与花木兰的异同。
相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