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博士输出模板操作说明[001]

桥梁博士输出模板操作说明[001]

桥梁博士输出模板操作说明Start开始, end结束,不考虑大小写可循环的变量名及其含义“()”内的内容为循环范围,大部分支持all关键字,“()”内的数据格式支持“-/”和“*”表达式。

iS:施工阶段号♦ iS(1) 表示第1施工阶段;♦ iS(1-3) 或iS(1 2 3) 表示第1施工阶段到第3施工阶段;♦ iS(all) 表示所有施工阶段。

iE:单元号♦ iE(1)表示1号单元;♦ iE(1-3) 或iE(1 2 3)表示1到3号单元;♦ iE(all)表示所有单元;♦iE(1-10,5) 括号中1-10表示单元号,5为指定施工阶段,此项的意义为:1到10号单元中到第5施工阶段为止安装完成的单元号;♦iE(all,5,1)括号中all表示单元号,5为指定施工阶段,1为单元类型:钢筋砼构件,此项的意义为:所有单元中到第5施工阶段为止安装完成的,并且为钢筋砼构件单元号。

单元类型:1为钢筋砼;2为预应力砼;3为组合构件;4为钢构件;5为拉索;6为圬工构件。

iN:节点号♦ iN(1)表示第1节点;♦ iN(1-3) 或iN(1 2 3)表示第1到第3节点;♦ iN(all) 表示所有节点;♦ iN(all,iS) 表示指定施工阶段中已经安装单元的节点。

iR:支承点号♦ iR(1)表示第1支撑点;♦ iR(1-3)或iR(1 2 3)表示第1到第3支撑点;♦ iR(all) 表示所有支持点;♦ iR(all,iS) 表示指定施工阶段中已经安装单元的支撑点。

iZ:组合类型号♦ iZ(1)表示第1种组合;♦ iZ(1-3) 或iZ(1 2 3)表示第1种组合到第3种组合;♦ iZ(all) 表示所有组合,all为1-9,组合1到组合9。

iT:钢束号♦ iT(1)表示第1号钢束;♦ iT(1-3) 或iT(1 2 3)表示第1号钢束到第3号钢束;♦ iT(all) 表示所有钢束。

♦ iT(all,iS) 表示指定施工阶段中已经安装钢束。

iI:影响线点号♦ iI(1)表示第1个点;♦ iI(1-3) 或iI(1 2 3)表示第1点到第3点;♦ iI(all) 表示所有点。

iL:施工荷载♦ iL(1)表示第1种施工荷载;♦ iL(1-3) 或iL(1 2 3)表示第1种施工荷载到第3种施工荷载;♦ iL(all) 表示所有施工荷载,all为1-12。

iU:使用阶段荷载♦ iU(1)表示第1种使用荷载;♦ iU(1-3) 或iU(1 2 3)表示第1种使用荷载到第3种使用荷载;♦ iU(all) 表示所有使用荷载,all为1-105。

iF:用户自定义循环变量,能够代替所有其他的循环变量来使用,括号中变量范围1-1000,并且不能指定变量为“all”。

2. 表循环格式表循环范围为start 与end 之间的内容,循环变量放在一对“@”之间,如:@iS(1-10)@ 表示从第1个施工阶段到第10个施工阶段。

3. 行循环格式行循环范围为当前行所有内容,循环变量放在一对“#”之间,如:#iE(1-10)#表示从第一个单元到第十个单元。

4. 值取代设置在表循环“start”前可自设置取代定义,如dyh=1-3,“dyh”为循环中的原有数据,“1-3”为替换数据。

如图4中所示,dyh 取代了单元号1-3,其中替换数据格式支持“-/”和“*”表达式。

5. 取值方法通过“[]”,按特定的输出函数格式读取桥梁博士的输出数据,可以使用的输出函数及其格式参见自定义报告。

如:[PE(3).W] 取值为3号单元的重量。

6. 取字串格式在施工荷载名称、使用荷载名称、单元类型、受力类型、判断类别(是/否)中允许取字串。

放在“<>”之间,如:<[STR(施工荷载,2)]>,取值结果为字串“永久载”。

7. 取函数值格式可以对桥梁博士的输出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支持如下三种函数:1.l 求和:ZSUM<[]>,如:ZSUM<[PE(k).W],k=2-5>,表示单元2到单元5的重量和。

2.l 求最大值:ZMAX<[] >,如:ZMAX<[PE(k).W],k=2-5>,表示单元2到单元5的最大重量。

3.l 求最小值:ZMIN<[] >,如:ZMIN<[PE(k).W],k=2-5>,表示单元2到单元5的最小重量。

8. 取表达式数值通过“{}”,{}中的内容为表达式,如:{[PE(3).W]+1.0}表示3号单元的重量加上1.0。

9. 取图方式调用函数“$TU( )$”。

函数TU( )的使用参见自定义报告。

10. 特殊符号含义在模板中有一些特殊符号,其含义如下:4. l []中的内容为取值5. l {}中的内容为表达式6. l {}外的字符按原样复制7. l <>中的内容为取字串名称8. l @ @间内容为表可循环变量9. l ##间内容为行可循环变量10. l 模板中涉及的符号全部用英文标点模式输入。

报告输出操作自定义报告由模板和报告两个部分组成,模板编辑好后,就可以自动输出报告内容了,操作过程如下:1. 打开界面11. l 从主菜单选择数据>输出报告数据结果或<快捷键>:[Alt]+I>[Ctrl]+P。

弹出的如图1所示对话框,在对话框的模板显示区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模板”。

12. l 如果是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模板,则在图1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打开模板”命令,系统将弹出图2对话框,打开模板文件名。

2. 模板编辑窗口操作“新建模板”之后,弹出如图3所示的“模板编辑窗口”,对单元格操作命令以鼠标右键菜单显示,包括:文字编辑、填充色、对齐方式、边框设定、行高设定、列宽设定、单元格合并及拆分等操作。

4.确定输出内容及格式输出的数据内容参见自定义报告,格式参见模板数据格式。

如可按以下图形所示内容在模板编辑窗口中进行输入。

其中数据的意义,参见自定义报告。

建议使用安装目录下的“DBRptTemplate.exe”进行模板的编辑操作;以上这些内容可以在同一个模板编辑窗口中输入,作为一个模板,这样的报告就含多个部分;也可分多个窗口分别编辑形成多个模板,然后依次生成报告。

创建报告模板定义好之后,在如图3的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报告”。

15. l 如果看到在进程显示区有如图7提示,说明模板编辑正确,报告已经输出。

如果模板中有错误,没有符合输出限定,在进程显示区中会有针对错误输入的相应提示,如图8所示,“解释表达式[PS(1,L,3).]出现错误!”,是因为缺少属性的指定;按照自定义报告相关部分进行修改,如指定属性为截面高度,只要将模板中的错误表达式修改为[PS(1,L,3).H]即可。

查看报告结果报告成功输出之后,就可查看报告结果了,图9~图11是分别对应图4~图6模板的部分输出内容报告结果编辑输出的报告结果可以进行编辑。

通过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相应操作,包括:文字编辑、填充色、对齐方式、边框设定、行高设定、列宽设定、单元格合并及拆分等命令。

此外还有相关的打印设置,如设置页眉页脚、打印预览、打印功能设置。

在设置中对纸张的页码做了进一步的设定,如果选择了打印页号或打印时间或在项目名称中输入了相应的文字,系统将自动为用户形成输出标题,自动紧缩纸张的有效打印区域;如果用户没有任何输出设定,系统将取消打印标题,按所定的纸张类型进行连续打印。

7. 图形报告对于输出结果中含有图形的报告,单击鼠标右键,菜单还有图形的相关操作。

图形的相关操作请参见调束中效应区操作。

自定义报告内容索引在自定义报告模板中,需要指定输出的内容,输出的内容由特定的函数确定,为了方便用户的查找,在表1中列出了所有支持的函数,至于函数的意义请在可输出内容中根据相应编号查找。

可输出内容各输出的内容函数具体如下(没有区分平面杆系及空间网格体系的地方,数据限定是相同的):1. 截面特征:PS(K,LR,S)K:指定单元;LR:左右;S:指定阶段号 // 0阶段表示原始信息和毛截面特征;平面杆系属性:♦ X:节点坐标;♦ Y:节点坐标;♦ A:截面面积;♦ I:截面抗弯惯矩;♦ y:截面中性轴高度;♦ H:截面高度;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X:节点坐标;♦ Y:节点坐标;♦ A:截面面积;♦ IX:截面抗扭惯矩;♦ IY:竖向抗弯惯距;♦ IZ:横向抗弯惯距;♦ y:截面中性轴高度;♦ H:截面高度;索引示例♦ PS(5,L,10).X;// 第10施工阶段.第5单元.左节点X坐标。

2. 单元特征:PE(K)K:指定单元;属性:♦ W:单元重量;♦ CW:单元自重提高系数;♦ T:单元类型;♦ HL:单元左节点号;♦ HR:单元右节点号;索引示例♦ PE(5).W;// 第5单元重量。

3. 单元施工阶段内力:FS(K,LR,LOAD,S)K:指定单元;LR:左右;LOAD:指定施工荷载类型1-11,其值及含义参见施工荷载类型S:指定施工阶段;平面杆系属性:♦ M:弯距;♦ Q:剪力;♦ N:轴力;33. l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QY:横向剪力;♦ QZ:竖向剪力;♦ N:轴力;索引示例♦ FS(5,L,9,2).M;// 第9施工阶段.第5单元.左截面.永久荷载弯矩使用阶段内力:FU(K,LR,LOAD)K:指定单元;LR:左右;LOAD:指定使用荷载类型1-105,其值及含义参见使用荷载类型平面杆系属性:♦ M:弯距;♦ Q:剪力;♦ N:轴力;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QY:横向剪力;♦ QZ:竖向剪力;♦ N:轴力;索引示例♦ FU(5,L,4).M;// 第5单元.使用阶段.收缩荷载弯矩。

5. 使用组合内力:FZ(K,LR,TYPE,UN,CMB,S)K:指定单元;LR:左右;TYPE:指定类型,值为为平面杆系指定类型和空间网格杆系指定类型平面杆系指定类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轴力;♦ MINN:最小轴力;空间网格杆系指定类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扭矩;♦ MINN:最小扭矩;UN:极限状态,其值为:♦ U: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CMB:指定组合类型1-9;S:如果CMB=5,表示是施工阶段组合内力,因此需指定阶段号;平面杆系属性:♦ M:弯距;♦ Q:剪力;♦ N:轴力;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QY:横向剪力;♦ QZ:竖向剪力;♦ N:轴力;索引示例♦ FZ(5,R,MAXM,U,2).MX;// 承载能力组合2.第5单元.右截面.最大扭矩;♦ FZ(5,L,MINM,N,5,2).M;// 正常使用组合5.第2施工阶段.第5单元.左截面.最小弯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