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北京市消防局战勤保障基地(北京市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李县坟村顺黄路南侧,东距京承高速约1公里。
综合楼结构形式为地上五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8000㎡,建筑高度24m,室内±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34.250m,室内外高差0.150m。
保障楼结构形式为地下两层、地上四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11200㎡,建筑高度24m,室内±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34.250m,室内外高差0.150m。
黄港特勤消防站为地上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321㎡,建筑高度13.750m,室内±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34.400m,室内外高差0.150m。
常备物资储存库为单层预制混凝土排架结构,建筑面积1638㎡,建筑高度21m,室内±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34.600m,室内外高差0.300m。
云梯维修车间为单层框架混凝土排架结构,建筑面积2225㎡,建筑高度18m,室内±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34.850m,室内外高差0.300m。
技术保障维修车间为地上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675㎡,建筑高度18m,室内±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34.850m,室内外高差0.300m。
训练塔为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16㎡,建筑高度18m,室内±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34.750m,室内外高差0.300m。
油料保障区管理用房为55㎡砖混结构及61㎡框架结构,室内±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34.650m,室内外高差0.300m。
3.施工准备3.1测量机构3.1.1测量及验线人员经过测绘院、建委等专业组织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持证率为100%,熟练掌握并运用国家、地方有关现行标准规范,熟悉施工现场各种测量工作,熟练使用测量仪器。
按照测绘院提供的坐标及高程进行楼坐标及标高的校核引测的工作。
按照施工总图坐标要求,进行楼座定位,引测控制点。
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数据记录,由资料员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单位审核并验线。
3.1.2施工测量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施工测量方案;红线桩校核成果及坐标控制点;水准点引测成果复查及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填写记录(含定位测量、高程引测、基槽验线、轴线、轴线竖向投测控制线、墙柱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垂直度偏差、楼层建筑1m水平控制线测量技术交底等)。
3.2测量器具准备测量仪器管理:严格执行公司《管理手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管理程序》及本方案,根据本工程测量性质、特点及工程任务,选择配备适宜的测量仪器,保证测量确定度,测量精度、允许偏差均在规定范围内。
仪器均在检定周期内,校准状态标识明确,有完整的计量检定档案资料。
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管指定专人负责,过程控制严格按《管理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执行。
填写运行自检记录,发现偏离校准状态及时检修,检定合格后予以使用。
仪器做到“三防、两护”,在专用房间储存,全站仪等精密仪器有专项的维护管理制度,保证完好状态。
3.3技术准备3.3.1项目技术部认真组织技术人员、测放人员进行图纸审核,出现不交圈现象及时与设计院沟通,进行调整;同时审核图纸与定位桩点坐标、高程、建筑物本身各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关系,出现问题均以洽商变更的形式形成文字记录,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3.4施测原则3.4.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3.4.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4.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工作态度。
3.4.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3.4.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测量依据4.1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测量成果报告:提供原始桩位,高程水准点,交桩时留下相关原始资料。
楼角定位桩:1(321130.368,510117.365)、2(321122.697,510038.838)、3(321103.986,510040.666)、4(321114.432,510035.476)、5(321111.632,510006.812)、6(321115.712,510006.414)、7(321119.090,510001.914)、8(321111.419,509923.388)、9(321092.708,509925.216)、10(321109.802,509906.314)、11(321108.168,509889.594)、12(321048.452,509895.428)、13(320962.979,509937.638)、14(320989.851,509935.012)、15(320997.629,510014.633)、16(320974.697,510052.442)、17(321000.573,510049.914)、18(321008.352,510129.535)、19(321022.200,510103.415)、20(321083.906,510097.387)、21(321086.230,510121.174)。
控制桩:五个控制点:BM1 (高程为34.379)、BM2(高程为34.407)、BM3(高程为34.862) 、BM4(高程为33.399)、BM5(高程为33.067)。
4.2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施工图纸:总平面图、楼层平面图、建筑立面、剖面、大样图等、结构施工图。
5.测量方法5.1施测程序5.2测量依据复核5.2.1对给定的建筑物定位桩点、高程依据书面材料进行室内校算和室外校测符合施工测量放线要求。
符合规范对定位依据不少于3个的规定,抄测时,测量允许误差:角度±60″、边长相对误差小于1/2500。
5.2.2水准高程点为5个,符合规范规定水准点不少于2个的规定,水准点用附合测法校测,允许闭合差为±6mm N(N为测站数)。
5.3高程点布设5.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5.3.1.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5.3.1.2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场地内高程控制点设置3个,根据测绘院给定的3个高程点,用附合测法将已知标高引测到场内。
复核检查符合规范规定后,即其闭合差应小于±5mm N(N为测站数),测设一条符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5.3.1.3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墙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5.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5.3.2.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5.3.2.2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工程测量规程》(GB50026-2008)规定的半永久做法进行布设。
5.3.2.3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3.2.4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5.4基槽开挖线测设考虑本工程场地空间,保障喽基坑支护采用插筋挂网喷锚做法、土钉墙做法和局部护坡桩做法。
土钉墙放坡系数为0.4,喷锚放坡系数为0.,7,此处留置工作面30cm,基槽四周按照此要求撒灰线后开始土方开挖。
5.4.1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用全站仪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
5.4.2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
5.4.3轴线允许偏差如下:L<30m 允许偏差士5mm30<L≤60m 允许偏差士10mm60<L≤90m 允许偏差士15mm90<L 允许偏差士20mm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
5.5 ±0.000以下测设方法5.5.1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5.5.2施工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槽底抄平。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将其引测至基槽外围护坡桩内侧壁上,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向基坑传递高程见下列流程图:5.5.3.3基础高程传递:用测绘院给定的高程基准点在基坑四周控制标高,基础放线自检和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6垫层和集水坑测设方法:当垫层及积水坑电梯井、外导墙等基础防水保护层施工浇筑完成后,放基础外墙控制1米线。
完成后,在防水保护层上测定建筑物各主轴线控制1米线,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边界线、墙宽线、洞口和地梁线,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
地下部分轴线控制1米线测设均为把全站仪架设在地面轴线引桩上投测。
墙、柱拆模后,应在墙柱立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并标识(1米线相对于每层建筑标高而定)。
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
5.7 ±0.000以上测设方法5.7.1标高传递本工程±0.000以上标高传递,主要沿结构外墙和楼梯间向上进行竖直传递。
依据场外3个永久标高控制点,每个施工流水段设置3个标高基准点,首层控制点相对标高为建筑+1.000m,以上各层均以此标高线直接用50m钢尺向上传递,弹出每层结构标高的+0.500m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从各处的起点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以其平均值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3mm。
标高线均应于墨线标定,线迹清晰准确,墨线宽应小于1mm。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5.7.2轴线投测在首层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件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
5.8装饰工程施工测量公共部分地面:在各层墙面上弹出建筑1m线,作为地面施工标高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