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药理课件

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药理课件

游离药物浓度与总浓度。
药效部位或效应室浓度与药效 。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13
血药浓度个体差异
42例癫痫病人服用苯妥英钠,每日剂量均为 300mg时,测得血清苯妥英钠浓度相差很大。
在有效范围内(10~20ug/mL)的仅11例 (26.2%), 低于10ug/mL的23例 (54.8%),高于20ug/mL的8例 (19%),其中有3例超过30ug/mL。
剂量的相关性要好得多。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11
剂量-浓度-效应相关性
PK A D D M E
PD
Emax
CE50
C
E
Cf
Ce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12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相同的血药浓度甚至对不同种属的动物具有极为 相似的药理效应。保泰松的抗炎有效剂量在兔和 人分别为300mg/kg和10mg/kg,相差几十倍,但 是有效血药浓度都在10~20µg/mL之间。
不同的患者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5
药物治疗与个体剂量
个体差异:年龄、性别、体重、胖瘦、药物代 谢类型以及其他遗传因素。
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不同剂型 及给药途径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同厂家的产品, 可因生物利用度的差异而导致体内药量的显著 差异 。
治疗药物监测 与给药个体化
主要内容
治疗药物监测 (TDM)概念 个体化给药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TDM 临床常进行TDM的药物 TDM临床指征的一般原则 血药浓度的解释与给药方案设计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2
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 在药代动力学PK(或结合药效动力学PD) 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HPLC、 LC-MS、HPCE),测定血液中(或其它体液中)药 物浓度,或同时测定药物效应,用于药物治疗的 指导与评价,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 个体化。
个体自身变异较大的药物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14
影响血药浓度及药理效应的因素
剂量----------- 血药浓度----------- 药理效应
(1)个体间、内的差异 (1) 个体间、内的差异
(2)药物制剂的差异 (2) 疾病状况
(3)疾病状况
(3) 合并用药
(4)合并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17
举例
抗高血压药物,血压值本身就是客观而简 便的指标,观察血压下降的程度,即可知药物 作用的强弱及剂量是否合适。
降血糖药、利尿药、抗凝血药等一般不需 测定其血药浓度,而直接测定药效指标。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18
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TDM
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时,测定血 药浓度便毫无意义。
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给药方案,才可能使药 物治疗安全有效。在没有TDM技术以前,很难做到个体 化给药。因为临床医生缺少判断药物在体内状况的客观 指标(有明显药效指标除外)。
采取反复试验,不断摸索的办法,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案。 这样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增加了病人发生毒副反应的 机会。
2021/4/3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6
药物治疗与个体剂量
疾病状况:影响药物处置的重要脏器,如心、 肝、肾等功能的改变,亦影响药物的t1/2及 清除率,同样会影响所需剂量。
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等 。PK、PD 的相互作用。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7
TDM的核心是个体化给药
例如,当用氨基糖苷类治疗下尿路感染时, 血药浓度与药效并不相关,而是尿药浓度与 药效相关。此时测定血药浓度就无实质意义。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19
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TDM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8
例1
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其治疗浓度范 围较窄,当过量时亦会引发心律失常。
仅靠临床观察,有时无法区别是剂量不足 未达到疗效还是过量引起的毒性反应,难 以确定安全有效的剂量。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9
例2
通过TDM和给药方案个体化,使癫痫发作的 控制率从47%提高到74%。毒副反应发生率 明显降低。
在TDM之前,老年心衰患者使用地高辛时, 中毒率达44%,经TDM及给药方案调整后, 中毒率控制在5%以下。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10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药效与受体部位或效应部位的药物浓度呈正比。 直接测定受体部位的浓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目前尚
无法做到 。 血药浓度间接地反映了药物在组织及受体部位的浓度。 药物的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较之与每日总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16
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TDM
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或在所有的 情况下都进行TDM。
血药浓度只是药效的间接指标。 当药物本身具有客观而简便的效应指标时, 就不必进行血浓监测。一个良好的临床指标总 是优于血药浓度监测。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3
TDM定位及目的
临床医学分支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学 通过个体化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达到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4
TDM与药物治疗
药物选用不当非TDM范畴
临床诊断与药理学(药物治疗学)
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案是推荐的平均剂量给药, 其结果是仅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一些则 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而有一些却出现了毒性 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5)病人的依从性
2021/4/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理科
15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将血药浓度作为一个指标来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 的意义。
但是有些药物血药浓度的变化与药效关系的时间性 不一致。
常见于有滞后作用的药物(hit and run drugs) ,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 、某些抗胆碱酯酶药、抗肿瘤药物,由于药物不可 逆的破坏或灭活靶组织内的受体或酶,在血药浓度 降至阈浓度以下后药效仍然维持数日甚至数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