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3No.5M ay 2012第33卷第5期2012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唐·德里罗(1936~)是美国最优秀的后现代小说家。
自1971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美国志》以来,他先后创作了十余部长篇小说。
其中,第八部小说《白噪音》是德里罗奠定文坛地位的重要之作。
此书不仅摘下了该年度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入选《时代杂志》百佳小说,更被誉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最具经典性代表作,人称“美国死亡之书”。
《白噪音》构建了一个到处充斥着符号的超真实世界,小说中真实和非真实世界的界限已在符号控制论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变,最终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丧失。
借此,德里罗复印了被高科技和大众传媒所主宰的美国后工业社会,揭示了后现代美国人们麻痹的精神状态。
一、超真实世界的形成购物中心和现代科技被誉为是消费社会的两大里程碑。
他们在符号消费社会中构建超真实世界这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百货商店。
但前者相比之下,以其所具有的综合性功能更能有效地刺激消费。
首先,通过汇集、陈列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商品,购物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小说中杰克陪同默里购物时,忍不住对面前琳琅满目的商品感慨万分:22英尺高的梯子,6个品种的砂纸,能伐树的大马力锯子,特大号的扫帚;绳索像热带水果一样悬挂着,编着漂亮的棕色绳辫,又粗又结实。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一位消费者在购物的整个过程中平均会看到30,000种不同的商品。
这个巨额的数目再次印证了购物中心中物品的丰富,消费者们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购买所需的商品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
其次,购物中心不仅仅是购物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人们一处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中村商城是小说中杰克一家经常购物的大型购物商厦,里面配置了各色各样的现代化设施。
除了大小百货商场外,光是它的主楼就是一栋十层楼的建筑物,中央是一个带配水池的院子,四周还有散步的小道和花园,还有演奏的乐队。
除了纵情购物外,人们可以在里面散步、吃饭、做游戏之类的放松自我。
因此,这些购物中心在帮助人们满足物质方面的基本需求时,也满足了精神方面的需求。
再次,云集了大量商品的购物中心不单单给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们甚至最大程度地刺激了符号消费,加强了它在消费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换言之,它们正是实现符号消费整个过程的场所。
所有的商品均无例外地变成了符号,包含着一系列的文化意义。
正如小说中默里所揭示的那样,人们在购物中心里的消费行为目的只在于破译和重组一些“精神数据”。
换言之,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变成符号后所代表的文化含义。
因此,人们进行的只是一种符号消费。
而这种日益主导人们消费行为的符号消费,在上述场所的推进下为人们构建了一个虚假的社会。
超真实世界和后现代生存危机吴玲(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545006)摘要:购物中心和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美国后工业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两者在实现符号消费的同时,为其打造了一个超真实世界,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丧失。
在小说《白噪音》中,德里罗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映射了美国消费社会的方方面面。
购物中心和媒体建构起的超真实世界中,符号消费最终带给人们的只能是一连串的困境:纵情消费却产生异化,抗拒异化却害怕死亡,没人能逃避这些生存危机。
关键词:《白噪音》;购物中心;大众媒体;主体性的丧失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145-03基金项目:广西工学院硕士基金项目(编号:070229)。
145--(二)大众传媒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以大众传媒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同样也对人的生存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尽管德里罗没有在小说中对每一种形式的媒体进行论述,但字里行间中能体会到其强大的力量。
小说中,每一户人家都要定期接受数字系统化的市场调查,信用卡使用规定着消费者的支付方式。
此外,还有像蜘蛛网似的密集的网络。
只要人们一按键,就能提供完整的个人数据,包括基因、个人财产、医学档案、甚至是犯罪记录。
正如默里曾强调的:“媒体是美国家庭中一股首要力量。
它就好像是我们在梦境和潜意识里所感知的某样东西。
”然而,这股强大的力量却给人们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
一方面,媒体制造了大量的白色噪音,使后现代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白色噪音的世界当中,被波与辐射所笼罩。
广告、电视节目、电台节目时常不经意地出现在小说的人物谈话中,无线电、电视、微波、超神波器具等发出的噪音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时刻扰乱着人们的情绪。
另一方面,媒体成为了连接商品和其符号价值的桥梁。
显然,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是商品能够得以出售最关键的因素。
而媒体则能通过利用色彩、声音、图片等效果夸大了商品的符号价值,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大众。
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并非为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其所包含的符号意义,人们所进行的依旧是消费符号的活动。
在此,媒体为首的科技如同购物中心一样,加速了商品符号化的过程,强化了后现代社会中的符号消费,助其建构了一个到处充斥着符号的世界,其中的真实和非真实世界的界限已在符号控制论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变,最终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丧失。
二、主体性的丧失诚然,作为后现代人们生活的中心圈,购物中心的确能给人们灵魂深处的安乐窝带来一种集体安全感和满足。
这些恰恰是真实世界所不能给予的。
不可否认,后现代社会中有太多的黑暗面:犯罪、暴力、谋杀等等,而这些从未发生在这虚假的中心圈里。
相反地,人们乐在其中。
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消费梦想,满足自身生理、精神各方面的需求。
最为重要的是购物所带来的快乐能够安抚人们在真实世界中所遭受的挫折。
小说中杰克的购物冲动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受到了同事马辛盖尔的侮辱后,杰克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购物。
他买下那些无意购买的商品,让商场职员去寻找说不上名的样式。
他豪爽气壮,意欲彻底地对孩子们慷慨大方一回,为孩子们购买圣诞礼物。
这种纵情购物使他在“价值和自尊上扩张”,使自身“充实丰满,发现了自己新的方面,忘却了存在过的一个人”。
由此一来,购物中心里的经历远远快乐舒适过外面的真实世界,人们也越来越把这符号建构起的中心圈视为自己理想的生活圈。
在此,非真实替代了真实,诱惑着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消费。
结果,超真实世界成为了人们逃避日常生活问题和困惑的避难所,久而久之,人们不愿再去面对真实世界,他们形成了一种“非真实真过真实”的习惯。
而符号消费所建立的这超真实世界异化了人们的消费活动。
表面上,人们是自由自在的,快乐开心的。
然而,过度的消费却使人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
作为一名消费者,他们被迫去遵守一套商品购买的潜规则,如信用卡和图购的使用,否则他们将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活动。
此外,当人们试图建立自我时却不得不屈服于公共标准之下。
小说中,如果把杰克家的车和山上学院里学生家长们的车相比,不难发现杰克家的窘迫。
杰克拥有的是一辆铁灰色的小车,而且整个车门都锈了。
而学生家长们的车相比之下显得更豪华、高档。
蓝的,绿的,绛紫色的,棕色的,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
很显然,车体现了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
这些有钱的家长们都列位于上层社会,他们雄厚的财产能支付学生们每年高达14000元的学费,还能提供子女们一个绚丽多彩的暑假。
这些是杰克所望尘莫及的。
对此,杰克尽管嫉妒,但却也予以承认:“他们钱袋囊囊,应该有钱,有权享受。
”列位于中产阶级的杰克一家,虽然不会缺衣少食,但是出于钱的有限,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开车出外购物和在家看电视。
在此,车成为定位社会地位的一个符号,车的拥有与否,车的档次高低将决定一个家庭或是属于上层社会,或是属于下层社会,又或是在两者间。
车的符号价值事实上代表了社会标准,因此,人们在建构自我身份地位的时候不得不遵循着这一潜规则。
换言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在规则的操控当中,他们的自由是相对的,他们甚至纠结于消费矛盾之中而不能自拔。
大众媒体同样也加深了这一消费矛盾。
德里罗在一次访谈录中曾对此表示了忧虑:“科技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意识层次,它对我们了如指掌。
同时也引起了一定的焦虑,这种焦虑正在悄悄地扩散到每一处。
”随着对媒体日益依赖,人们的个人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对于许多人来说,世界上只有两块地146--方:他们生活的地方和电视机里给他们看的地方”。
面对媒体,人们只能听声音,看图片,一个劲地往自己脑袋里塞满各种不同的信息,不管是有用或是无用。
他们也无法判断信息是否有意义,为此也无法给媒体作出回应。
这种单向的交流结果是人们成为了一台信息接收器,严重则会引起精神上的苦闷,这也正是小说中默里为什么在看电视的时候习惯于做笔记。
在他看来,人们应该学会去收集和处理电视传播出来的精神数据,否则“眼睛、耳朵、大脑和神经系统会变得消沉疲惫”。
因此,媒体这种间接式的交流方式把人们变成了信息接受的奴隶,降低了人存活在世上应有的主动性。
而在这一生存危机中,丧失了主体性的人们为了抵制异化,却又陷入了死亡的恐惧当中。
三、死亡的双重性被喻为是“美国死亡之书”的《白噪音》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车祸事件经常发生在杰克家居住的铁匠镇,死亡问题经常困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杰克和芭比特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就是“谁会先死?”这一切都归因于以符号消费为特征的后现代消费文化造就出的生存环境。
然而德里罗的主人翁们似乎不完全是被动的消费者,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符号消费的阴暗面,感受到了消费文化环境中他们的生存危机。
例如,默里尽管是支持电视为首的大众媒体的代言人,他同时也指出了媒体对于人们的负面影响。
默里的学生们反对电视的普及,他们认为电视比垃圾邮件还糟,只是人类发泄意识中的死亡苦闷。
”对此,杰克也持有相同态度。
电视有一种麻醉作用和毒害的可怕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杰克要求星期五一家人一定要聚集在一起看电视的原因,希望能通过融合的家庭氛围来降低电视的危害。
在此,电视为首的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了人的潜意识。
人们为了化解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不得不奋起反抗,而感受死亡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白噪音》中展现了死亡和大众传媒间的对抗。
生活在超真实世界中,死亡是众人感受真实的最后底限,也是他们抵制异化、重建自我的唯一武器。
因此,人们有必要意识到死亡的存在,更有必要去感受死亡的到来。
杰克的同事温妮强调:“人丧失了死亡的甚至是死亡恐惧的意识是错误的。
”死亡是人们需要的界限,能够赋予生活一种实质、明确性的意识。
为此,“恐惧是更高层次的自我意识”。
只有通过死亡,人们才能最大限度的摆脱符号的控制,这也是小说中杰克与芭比特为什么经常谈论“谁会先死?”之类的话题的原因。
杰克的德语老师也希望通过阅读死亡相关书籍来获得对死亡的新的认识,以便能更好地迎接死亡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