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法测定酶活实验方法总结及优化方案
目前纤维素酶没有统一的测定方法,诸多因素影响纤维素酶酶活测定大小的比较。
选择适宜的酶活测定条件,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根据有关资料中采用的测定条件,以及通过控制变量法对酶活力测定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目前实验室采用测酶活方法:
1、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
530nm比色。
2、酶活测定方法:
蒸馏水/ml 5 5 5
考虑到酶液中培养基成分会对吸光值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空白管0还是采用先将酶高温灭活的方法,后面保持实验条件一致,显色时间与标准曲线的显色时间保持一致。
单位酶活的计算:T n k OD ml U 1000
1
)/(⨯⨯⨯=酶活力 n :稀释倍数; K :曲线斜率; T :反应时间,min ; 1000:mg 换算成ug.
以下是近期所做的实验结果:
y = 0.56x - 0.0087
R 2 = 0.9976
-0.1
00.10.20.30.40.50.60
0.2
0.4
0.6
0.8
1
1.2
系列1
线性 (系列1)
葡萄糖标准曲线
两种产纤维素酶细菌不同测试结果
浓度 mg/ml 吸光值
总酶活(10ml ) 单位 酶活
浓度mg/ml
吸光值
总酶活(10ml ) 单位 酶活 R2上清(未破碎)
0.229 0.125667 76.45772 7.645772 183上清(未破碎)
0.402 0.22 133.8517 13.38517 0.239
0.130667
79.4998
7.94998
0.405
0.222
135.0685
13.50685
测定结果
实验结论:从以上几种对酶液的处理方法来看,183的酶活要比R2高,两种菌都是以胞外酶为主。
目前尚没找到有关于加缓冲溶液并且超声破碎的文献,所得测量结果与前面三种方法均不符,这一步需另外探索。
根据《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条件研究》(夏服宝等,《饲料工业》2005年第26卷第16期)和《影响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的几个因素》(刘妙莲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这两篇文献,实验室可先从底物浓度、温度、DNS用量、显色时间以及对菌体的超声破碎时间这几方面进行探索,进而优化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