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

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

于舌面而成(属于无根苔)——多见

胃气衰败(主虚证)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21
了解: 1.脓腐苔:舌上黏厚一层,有如脓疮。是邪
盛病重的表现,临床上见于肺痈、肠痈、胃痈、 下疳结毒等。
2.霉腐苔:舌苔表现为舌上生如饭粒样
的糜烂的小点或满舌糜烂发白,甚至蔓 延至舌下或口腔其他部位,揩之不去, 揩去之处的舌面多光剥无苔,称为霉苔
(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表 现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15
糙苔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16
糙苔形成机理:由燥苔发展而来,
见于以下两类: 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 无--多见于热盛伤津之 重 苔质粗糙而不干者-- 多为秽浊之邪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厚苔:是由胃气夹湿邪、痰浊、食
浊、热邪等熏蒸,积滞舌面所致。 主病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痰 湿、食积、里热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7
【舌苔厚、薄动态转化】
➢一般的:
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 里——病进 厚变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 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 达——病退
➢特殊的:
17
【舌苔润、燥动态转化】
润转燥:热重津伤津液输布 不畅 燥转润:热退津复,饮邪 始化(体内病理水饮开始转 化为正常津液)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18
(3)腻、腐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
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周边薄,紧贴舌 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19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 渣堆积舌面,边中都厚,揩之易去。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20
【腻苔形成机理及主病】
湿浊内遏阳气,湿浊痰饮停聚舌面,
主:【湿腐浊苔、形痰成饮机、理食】积等
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
升而成——多见于湿邪上泛(食积、
痰浊等实证)
位的深浅、疾病的预后;
➢根据舌苔的动态变化,分析邪
正的消长。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3
一、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 态
主要观察:
➢厚薄 ➢润燥 ➢腻腐 ➢剥落 ➢真假 ➢偏全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4
(1)薄、厚苔: 反应邪正的胜衰情况和邪 气的深浅
【舌象的特征】舌苔的厚薄以“见
底”与“不见底”为衡量标准。
中医诊断学
25
真苔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26
假苔或无根苔:
【特征】
舌苔不紧贴舌面,不象舌所自生而象 涂于舌面,容易刮脱,刮后没有苔垢, 舌质光洁
气强弱、胃阴存亡。临床结合部位、大 小可知何脏腑虚衰、程度。
气血两虚; 胃阴枯竭; 胃气衰败,为全身虚弱征象 【动态变化】 全——剥:正气渐衰,旧苔脱落。 反之,正气渐复,续生新苔。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24
(5)真、假苔:察舌苔的真假,对
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的
意义。
真苔或有根苔:
【特征】
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
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象从舌面上长
出来的一样
【临床意义】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
上聚于舌面而成(有胃气,实、热)
见于病之初期、中期(见真苔且厚),
提示病较深重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
或胃气来复的顺证。
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或胃气来复
的顺证

2020/2/28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9
(2)润、燥苔:主要反映体 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舌象的特征】根据舌苔湿 润或干燥的程度可以分为:
润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10
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 湿适中,不滑不燥。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11
【临床意义】润苔见于以下几种 情况:
中医诊断学
13
燥苔:舌苔干燥,扪之 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14
【形成机理】
➢高热、大汗、呕吐
后;过服温燥药物;燥邪犯肺等耗
伤津液,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
(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表现 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
➢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气
不化津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
见于口腔真菌感染的病人,及湿热口糜
或口疮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22
(四)剥落苔
【特征】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 无苔。依部位、范围、大小不同,又有不 同名称。前剥苔、中剥苔、花剥苔、地图 舌、光剥苔(镜面舌)。与先天性剥苔区别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23
【临床意义】观苔之剥落可测知胃


舌 诊
诊望
断舌 学苔
舌苔的定义与形成
➢舌苔定义: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
层苔状物。舌苔——地苔
➢舌苔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食物残
渣以及舌的脱落白细胞堆积载舌乳头间
的间隙而成
薄白而润
颜色质地 形态异常
2020/2/28
舌面
胃津
胃气
中医诊断学
舌面
胃津 邪气 胃气
2
察舌苔的意义:
➢了解脾胃气之是否正常; ➢了解病邪的深浅以及性质、病
薄苔突然增厚,这提示邪气极 盛,迅速入里。 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 则提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8
【总结】
舌苔的形成与胃气的强弱、邪 气盛衰有关。一般来讲:邪气雍 盛,胃气不虚则见厚苔,所以在一 般的情况下,厚苔可以认为是诊断 实证的一个客观指标,尤其对于辨 证脾胃病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有时 胃气匮乏,邪气雍盛时,也可以见 到厚苔,如我们在后面将要学到的 腐苔,这种厚苔则属于无根苔的范 畴,则提示胃气匮乏,临床应注 意辨别。
➢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
见到舌质
➢ 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
到舌质者,又称不见底苔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5
薄苔
2020/2/28
厚苔
中医诊断学
6
【临床意义】
➢薄苔可见于以下3种情况
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 外感疾病初起在表(如风寒咳嗽证、
邪热袭肺证) 内伤病病情较轻(气虚发热、阴虚
火旺的心悸等)
➢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 肾液上乘,布露舌面的表现;
➢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 血,提示体内津液未伤;
➢热如营血,蒸动营阴之津上潮于 舌液可以见到舌面润滑。
2020/2/28
中医诊断学
12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 伸舌欲滴,扪之滑湿
➢机理 寒湿内侵 阳虚聚 ➢主病: 痰饮 主湿
2020/2/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