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
人贩子刘麻子被抓。
特殊的戏剧冲突 1、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2、小茶馆影射大社会 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 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 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 衰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 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 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 事联系。
松二爷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 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 吗?”“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 饿着!”“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 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 不请安!”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 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 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 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 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 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 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 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 朽。
如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 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 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 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 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 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将临。
1: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2:“栓
小二德子——男。三十岁。二德子之子,打手。 于厚斋——男。四十多岁。小学教员,王小花的老师。 谢勇仁——男。三十多岁。与于厚斋同事。 小宋恩子——男。三十来岁。宋恩子之子,承袭父业,作 特务。 小吴祥子——男。三十来岁。吴祥子之子,世袭特务。 小心眼——女。十九岁。女招待。 沈处长——男。四十岁。宪兵司令部某处处长。茶客若干 人,都是男的。 茶房——两个,都是男的。难民数人,有男有女,有老有 少。大兵三、五人,都是男的。公寓住客数人,都是男的。 押大令的兵七人,都是男的。宪兵四人。男。
常 四
“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
爷 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
形 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
象 特意给你送来了!”“瞧着给,该给多
分 析 (
少给多少!”“是呀,您的眼力不错! 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
语 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
言 的牢!”“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
•“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 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 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 现 大 洋 ! ” —— 官 僚 生 活 腐 化 堕 落 。
主要人物
王利发 常四爷 松二爷 刘麻子 唐铁嘴
李三 王淑芬 宋恩子 吴祥子 康顺子、康大力 崔久峰 ……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傻杨——男。数来宝的。类似快板。
主旨
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 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 实,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茶馆
人物活动的舞台
王利发
各种人物各种事件 的见证人
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 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 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 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 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 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 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 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 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 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常四爷是一个具有侠骨豪情的“旗人”。他性 格耿直,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第一幕一开始常四 爷、二德子、马五爷的一段对话就表现出他对崇洋、 惧洋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对清朝的腐败他是不满 的,只因说“大清国要完”就被投进监狱一年多。 出狱后,参加了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后来,又凭力 气挣饭吃,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卖。到了晚年,只 落得挎小蓝卖花生米。他与“作了一辈子顺民”的 王利发不同,“他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专打 抱不平”。但这种倔强的性格,也不能改变他的命 运。他“只盼着国家象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
《茶馆》特殊的戏剧冲突
“剪影式”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 众生相。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 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 着。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 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 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 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 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1:茶馆长工李三的抱怨。 2:茶馆老板娘王淑芬的埋怨。 戏 3:茶馆老板王利发打发难民。 剧 4:军警的敲诈。 5:江湖骗子麻衣相士唐铁嘴骗人。 冲 6: “铁杆庄稼”常四爷\松二爷的幻灭与怀念. 突 7: 特务吴祥子\宋恩子的敲诈。 8:人贩子刘麻子与老陈老林的交易。 脉 9:国会议员崔久峰的绝望。 络 10: “逃兵”老陈老林被抢;
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 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
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 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个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衣相士, 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人物形象分析
李三 (对现实不满) 宋恩子、吴祥子(卑鄙无耻、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 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 “回 顾 ”和“穿插”的方法,把 “现在的戏剧”和 “过去的戏 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 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 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独特的戏剧结构
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 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关系也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 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 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 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 曹禺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 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 盾展开。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 在一起,贯穿全剧。
7:“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 诈。 8:“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 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9:“王利发和崔久峰由后
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崔九峰
的绝望。 10:“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
写“逃兵”的下场。
从戏剧语言看时代特点
“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 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茶馆
老舍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 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 人民艺术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 后, 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 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 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写下多部长篇小说, 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 著等。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他的其他重要作品 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 剧《方珍珠》等。
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
子的埋怨。 3:“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 去”,写打发难民。 4:“怎样阿?六爷!”—“明天还 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5:“您慢走”— “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6:“自言自
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与 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
个 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性
)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 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 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 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 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 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 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 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 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 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 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 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 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 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 回来呢!”——政局动荡。
大 兵 : “ 屌 ! 谁 要 钞 票 ? 要 现 大 洋!”——通货膨胀。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 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 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 地时代。
刘麻子——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 意毒。
康六——男。四十岁。京郊贫农。 黄胖子——男。四十多岁。流氓头子。 秦仲义——男。王掌柜的房东。在第一幕里二 十多岁。阔少,后来成了维新的资本家。
老人——男。八十二岁。无倚无靠。 乡妇——女。三十多岁。穷得出卖小女儿。 小妞——女。十岁。乡妇的女儿。 庞太监——男。四十岁。发财之后,想娶老婆。 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的书童。 宋恩子——男。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吴祥子——男。二十多岁。宋恩子的同事。
敲诈勒索)
王利发(精明圆滑能干)康顺子、康大力(命运不幸)
常四爷
(自食其力、豪 爽、正直、爱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崔久峰
(悲观绝望)
松二爷 (懦弱、怀旧)
唐铁嘴 (厚颜无耻、吃白食)
刘麻子(没有人性、贪婪)
比较 阅读与思考
《茶馆》的戏剧冲突与《雷雨》 的戏剧冲突、戏剧结构各有什么 特点?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 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 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 始终的矛盾冲突, 而是以众多 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曹 禺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 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 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 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 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 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 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 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 取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