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


还值得一提的是南苑。南苑在元朝时为皇家苑囿,是皇帝 游猎和训练兵马的重要场所;明时进一步建设,称作“南 海子”;清时称作“南苑”。民国初年,军队占据南苑, 成为兵营,日伪统治期间,日军在“南苑猎场”的北部修 建了一个机场,这就是今天的南苑机场。南苑的战略地位 非常重要,是北京城南的重要门户。建国初期,南苑地位 开始下降,民用机场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占用。20 世纪90年代初,南苑机场重新启用;建设前门至德茂庄快 速交通线;亦庄经济开发区在此形成。2003年编制的“北 京中轴线城市设计方案”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到了这里。
2001年,北京取得奥运会举办权,北京中轴线得以 进一步向北延伸。 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立给北京中轴线带来巨大的变化, 意味着古老北京的壮美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了现代。 奥林匹克公园南端东侧是“鸟巢”(国家体育场), 西侧是“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 国家会议中心等现代建筑,中轴线北延长线的最北 端是奥林匹克森里公园,意寓着北京城中轴线最终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元朝名“下马飞放泊” ,已为皇家苑囿,是游 猎和训练兵马的重要场所; 明时筑围墙,辟四门,建二十口园等,曰“南 海子” ,此时风光迤逦; 清时曰“南苑”,增辟五门,建行宫,成为帝 王狩猎和阅兵场所,并屯兵于此 。
经过元、明两朝的营建以及清朝的巩固,北京的中轴线得以确立 并发展,空间形态也趋于完善。从这段时间中轴线的演变和保护 过程来看,中轴线有两个重要的构成因素——节点建筑和空间层 次,节点建筑是空间序列的高潮和过渡点。史料记载集中体现在 对节点建筑的修缮上,可以看出它对于中轴线的重要意义。
五、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未来发展
(1)北中轴线 (2)传统中轴线 (3)南中轴线 (4)发展困境
六、总结
北京, 一座有着850年历史和1400万人口的城市, 正面临走向现代都市的压力, 它既要有新的面貌, 又要保持自己的特性和历史传统。这次研究主要集 中在北京最重要的公共空间的排序上, 也就是北京 城的中轴线, 仔细考察它的历史、现状, 为未来北 京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民国时期北京城中轴线沿线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中轴线的发展 (3)中轴线北延
如果说元、明、清三代是对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建 设时期,那么从民国时期到现在则是北京城传统中 轴线的破坏与复兴时期。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圄联 军入侵北 京,中轴线也开始遭受一定程度 的破坏。民国期间, 中轴线上保护的工作 居多.但改造仍不可避免。这 段时间,北 京的中轴线开始改变,故将清末到19 49年建国前归为一个阶段,期间中轴线上的变 化 可从保护和改造两个方面来记述。
在北京城不断发展的今天, 中轴线依然起着“引领”城市发 展的作用,传统中轴线及其南北 延长线,使整个北京城市的成长 历程都包含于这条城市轴线中, 尤其是北中轴线,它的不断延伸 及其带动的附属现代建筑无一不 遵循着延续了近千年的“中轴思 路”。重要节点有奥林匹克公园、 北土城元大都遗址公园以及北二 环至安德路之间的城市公共空间。
目前北京城市中轴线情况
中轴线与目前北京的关系:
北京城已经从历史上8公里 的中轴线延伸到30多公里, 从北五环直到南城的南苑。 根据北京城的发展历史和地 理位置,北京城可以分成三 个部分。 中央部分是古城区,对传统 的北京的中轴线而言,这部 分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丰 富的文化传统。并且北京中 轴线的中央部分汇集了众多 历史性标志建筑。
(4)于中轴线两侧兴 建太庙和社稷坛。 (5)挖南海,堆万岁 山。 (6)嘉靖三十二年(1 553年),扩建外罗城, 兴建永定门。
至此.北京目城的中轴 线南起永定 门,北迭钟鼓楼, 全 长约7.8km。
清朝定都北京,完全继承了明北京城的中轴 线。只是将中轴线上重要建筑的名字改为新名,如 大明门更名为太清门,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 以及 更换宫城内大殿和后寝的名称,来表明已经改朝换 代。此后历代修缮维护,于乾隆年间, 提高永定门 规制,增建箭楼;并将天坛、先农坛的形制完善并 确定下来。
第四,地安门至鼓楼前大街面貌全部更新。 第五,紫禁城南部开放为古物陈列所,成立故宫博物院。
民国期间对待中轴线的态度是“保护,为我而用”。 对中轴线上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体现了这条历史轴 线在城市的地位依然重要,适当的改造并设有削弱它 的重要性,现代交通的发展又起到了发展、加强中轴 线的作用。
民国时期北京鸟瞰图
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申办1990年亚运会成功之后, 决定将亚运会场馆建在北京城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 这是北京中轴线第一次向北延伸。
为了连接城市中心 和亚运村,北京在 二环路钟鼓楼桥引 出鼓楼外大街,向 北至三环后改名为 北辰路,这条路成 为北京中轴线的延 伸。西边建造了中 华民族园,东边则 是奥体中心。
中央部分的问题:中轴 线上的一些中央建筑已 经不存在了。由于没有 控制好大规模的建设, 空间的整体感被现代建 筑破坏。北京原来有一 个完整的循环水系统, 有湖,河道,湿地,还 有能排暴雨,集货运, 客运,观光与一体的沟 渠。水系统晚宴穿过中 轴线。现在很多也不见 了。
前门有着丰富的 商业文化传统, 将改造成新的文 化商业区。
(1)废大都城北半部,南移北城墙,缩入约5华 里(2500m), 大都城内的钟楼被自然废除。
(2)永乐十七年(1419年)南移南城墙约2华里 (1000m), 兴建正阳门。
(3) 永乐十八年(1420 年)中心阁被改建为鼓 楼, 并在鼓楼以北大 约190 m处兴建钟楼, 使中轴线上的建筑、层 次更加丰富。
一:保护
保护和修缮活动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中轴线上重 要建筑的修缮维护,中轴线道路的展宽、修建及街 道两侧市容的维护.中轴上广场、绿化的设计、建 造.中轴线两侧重要建筑、道路的修建和控制。
二:改造
中轴线上的改造和发展主要是出于交通原因,需 要对局部地区进行拆除等。
一:保护
二:改造
民国时期,北京城经历的蜕变:
第一:先农坛北部、西部成为工厂街市,一半以上坛 墙被拆除,天坛南墙也被拆除,两坛之间的天 街两侧形成了天桥平民市场和简陋居住区,为 了铺设电车轨 道拆除了天桥。
第二:正阳门被改造,瓮城被拆除,正阳桥也被改造。
第三:中华门内千步廊和天安门内皇城墙被拆除,中 央公园向市民开放,并改名为中山公园,增设 了太庙南门,东、西、北三面皇城墙全部被拆 除,地安门被孤立。
元大都的中轴线南起 丽正门北达中心阁, 全长约为3750m 。中 心阁作为元大都中轴 线的北端结束点,与 南端的起点— — 丽 正门遥相呼应,大内 主城门和主殿都建在 这条轴线上,配殿和 其他建筑分列中轴线 两侧.从而形成一组 相对完整的中轴线建 筑群。
明北京城在元 大都的基础上改建 而来,其中轴线即 是由元大都的中轴 线演变而来,并向 南向北延伸,这使 明北京城中轴线的 纵深感更强, 空间 序列更加丰富。
城市轴线是指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 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南起 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故宫,向北直达景 山山顶,最后在钟鼓楼北结束,纵贯北京城南北,全长7.8km, 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 生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成 亮说,城市轴线是一种历史性的城市空间组织与设计的思想和 方法,所以它对由古到今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发展起到很重 要的影响。 中轴线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格局。
从城市的发展来看,亚运会实现了中轴线至北四环, 而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的修建则实现了北中轴线从北四 环到北六环的延伸。可以看出,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给 北京城北部区域的城市肌理带来很大的改变,假设奥林 匹克公园的选址没有在北城地区,那么此处将会和周围 的街区一样,最终将发展成为密集的办公、住宅区,而 现在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集山、水、湿地于一体,空间 开敞、环境优美,使得北京北部地区的绿化率与居住质 量得到较大提高,也使得密集的北京城市形态得到难有 的放松。
建国到1790年来,对中轴线上道路及其两侧街道空间的 塑造更多的是构想而非实践。 而在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特别要 为加快首都的工业化服务”及“改善城区的交通堵塞现 象,特别是东西方向的交通堵塞现象,加强市区与山区、 市区与卫星镇的联系”等城市建设纲要内容下,一些东 西向道路的打通、展宽却使原来位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 筑因阻碍交通被拆除,如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东、西 三座门,地安门、永定门等。
中轴路,也称鼓楼外大街, 南起北二环钟鼓楼桥,北至健 安桥,直线与旧城中轴线在空 间上相连,故此得名;北辰路, 南起健安桥,北至北辰桥。这 条交通干道的开通可以说是继 元大都确定北京城中轴线后, 第一次向北长距离延伸。历史 上,北京城中轴线受到“面南 而王”指导思想的影响,一直 向南发展。 申奥成功后,北京中轴线 又一次向北扩展,建设了奥林 匹克公园。
东边建造鸟巢, 西边建立水立 方,继续向北, 穿过奥林匹克 公园。
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同时也成为了奥林匹克 公园的轴线
进入新世纪以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加 大,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格局和风貌逐步得到恢 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004年在原址并按原状修建了永定门城楼;天坛 和先农坛间的一些杂乱建筑得以拆除,亮出了现 存的坛墙;修缮了正阳门,复建了前门外大街, 以再现商业繁荣景象;地安门内“内皇城”边的 杂乱建筑被拆除,计划在原址恢复雁翅楼;全面 整治鼓楼至地安门大街风貌,修复万宁桥和火德 真君庙;钟鼓楼得到修缮,其间的环境得到全面 整治;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北顶娘娘庙也得到复建。
永定门是北京所 有城门中最精致 的。20世纪60年 代初在修二环路 的时候破坏,最 近重修以保持中 轴线的完整。
北京城这条古老 并不断发展、创新的 中轴线对北京的城市 结构产生了重大而深 远的影响。北京现有 的单中心模式,已不 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
所以,北京应依托中轴 线,发展多中心,从北到南 要形成三个独立中心,即北 中轴线上以奥林匹克公园为 核心的商业文化中心,传统 中轴线上以紫禁城为核心的 政治文化中心,南中轴线上 以南苑新城为主体的商贸、 高新产业中心。这种现代与 传统的相互贯通与融合,和 谐体现了北京要建设“历史 文化名城,现代化大都市” 的目标,让古老的北京城培 育成一个传统和现代融为一 体的大都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