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全套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全套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板书】:二、地方时的概念1、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2、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3、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4、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目标四: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方法:练习巩固法过程:1)由“小明接爸爸”的故事知道,时间要晚,大阪的时间要早,在大阪的西面,因此: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减去时差数;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加上时差数。

2)由“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的故事知道,妹妹出生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哥哥出生在西侧。

3)国际日期变更线:加上一天练习:08举行开幕式,请问加拿大多伦多这个城市的人们该什么时候收看直播?(对照第四页世界时区图)(作业计算步骤:由向东过日期变更线至多伦多共有11个时区,相差11个小时;故时刻要加上11个小时,多伦多时刻为8月9日7:00由西侧向东侧过日期变更线,减去一天,故多伦多日期应该为8月8日多伦多直播时间应该是8约8日7:00)【板书】:三、时间换算1、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减去时差数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加上时差数2、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加上一天教学总结:第二课时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及地形特征【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重难点】:1)确立地理位置的方法2)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板书】: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目标一: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方法:趣味引导识图法如:1)由“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名称的来由,引导学生观察第二页中得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寻相关位置。

(“亚细亚”和“欧罗巴”,两的地理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欧大陆的分布围。

(面积分布最广的大陆:5000多万平方公里)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本初子午线~180°经线→主要在东半球;赤道附近~北极圈→主要在北半球,地跨热、温、寒三个温度带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靠北冰洋,西接欧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过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4)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面地中海,东接亚洲,西过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4、欧洲的地理位置目标二: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方法:读图分析法过程:1)观察图1-1,由颜色的变化总结亚洲的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找寻主要的山脉和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2)观察亚洲的地形的变化。

(中部有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四周有低平的平原;珠穆朗玛峰:8844米,死海湖面:-400米,相对高差大;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观察亚洲河流的分布,总结地势的特征。

(主要河流有: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澜沧江)等;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共有的分布特征:由中部高原高山区向周围发散流入大海→地势中部高,四周低)4)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低处:死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东部和东南部有一系列的岛屿和群岛:日本群岛、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等)【板书】:二、亚洲的地形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目标三:通过教材中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总结欧洲地形特征方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

过程:1)阅读第5页到第6页的容,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 (由图1-6,看出欧洲小于200米的地面比重约占57%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读图1-5可看出欧洲平均海拔是个中最低,同学们可以算出各的相对高差,比较分析→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小;在图1-1种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由山脉分布分析→欧洲地势的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3)练习:填表欧洲和亚洲的地形差异【教学总结】:第三课时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河流、国家和人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3)读“亚洲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重难点】:1)亚洲的各种主要气候的分布以及季风气候形成原因;2)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3)亚洲和欧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板书】: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目标一:了解亚洲的气候分布及形成原因方法:问题探索法过程:1)亚洲南北跨了那几个温度带?(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北温带、北寒带的围很广)2)亚洲的气候种类很多,主要有哪些?(亚洲的气候很齐全,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其他均有;北回归线附近(由西向东):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东部沿海地带(由北向南):冰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泛的两种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亚洲的东部收季风的影响非常显著,为什么呢?(读图1-8和图1-9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因西南风的影响,印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的“雨极”)4)亚洲的温带地区,从沿海向陆,降水和气温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图1-10 可知:气温年变化增大,降水量减少→陆性逐渐增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显著。

)【板书:】三、亚洲的气候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目标二:认识欧洲的气候方法:对比分析法过程:1)思考第9页活动中第3题。

(利物浦和漠河所属的气候带不同,利物浦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而漠河受大陆性气候影响。

)2)分析对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年较差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较差大降水降水分配均匀季节变化大成因受大陆影响明显受海洋影响明显3)分析欧洲为什么会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引导思考第9页第4题)4)分析出第5题的气候类型。

(欧洲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板书】:四、欧洲的气候1、温带气候为主;2、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目标三: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河流分布方法:读图辨认法,资料分析法如下:1)观察亚洲的河流流向:发源于亚洲的中部,呈放射状流入四周海洋;中部干旱区域大,多流河。

2)阅读11页活动材料,分析欧洲河流的特征。

(欧洲地域狭小,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河流短小,多发源于南部山区,流入附近海洋;欧洲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河网密集,流量充沛;欧洲的河流的通航能力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重要的两条河流:莱茵河和多瑙。

)【板书】:五、亚洲和欧洲的河流1)亚洲河流的特征:2河流短小,多发源于南部山区,流入附近洋;河流的通航能力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目标四: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人口方法:重点标记法过程: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

欧洲人口7.27亿,城镇人口比重高,人口密度最大,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

2)亚洲的国家很多,很多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如中国,印度等;有些国家是单一民族国家:如朝鲜,日本等【课堂总结】:第二节非洲【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非洲的位置及地形【教学目标】:1)了解非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2)了解非洲的分区概况以及非洲主要人种的分布。

3)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特有的地形区及分布。

【重难点】:1)非洲的地理位置。

2)非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过程】:【板书】:第一节非洲目标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了解非洲的分区概况及非洲人种的分布方法:趣味讲解法,读图分析法过程:1)趣味讲解非洲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