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铺管船 托管架

铺管船 托管架

铺管托架系统包括托辊箱组件、两套45吨管架绞车、两套Pendandlinedavit系统、一套托管架电控系统、以及两套包含液压控制的托管架锁定系统、一套用于管理100米水深视频、声纳、承重、角度、水深等各类遥测设备的遥感勘测管理系统
舱底压载,阀门遥控系统介绍及其在船舶中的作用
1. 压载系统
作用是为了船舶正常的营运而进行入、排、调拨压载水(74000DWT散货轮无调拨压载水功能)。

为了船只的适航性,安全性,设计时要确定满载吃水,空载吃水等吃水线。

压载系统需要保持船只空载时的稳定性,适航性;重载时的适航性(比如航道经过距水面较低的固定式桥,则需要注意船舶在满压载时的高度能否保证顺利通过,否则要临时切割上层建筑)。

船舶经过大风浪的航区(如大西洋)时,一定要加压载保持稳定。

压载水的调拨目的是控制船只的纵、横倾。

比如江南厂造的火车渡轮,采用风机来实现左右调水以控制横倾(采用风机配紫铜管可以快速调水但管子的腐蚀量大);潜艇通过用泵前后调水以控制纵倾,实现姿态的调节。

在设计工作中,要求管系在船舶倾斜角5o的条件下,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而对于主机则要求横倾15o,横摇22.5o的条件下可以工作。

应急消防泵要求横摇22.5 o,纵倾10 o时可用。

可见对于设备的要求比管系要高。

注意在压载舱中两套吸口,一般压载吸口较大,扫舱吸口较小。

吸口布置在舱的尾部,若舱的长度大于35m,则首尾均需要布置吸口。

由于压载泵的排量大,当吸口的吸水量大于舱中水流动到吸口的流动量时,就会由于大量空气混入而无法排水;这时需要用喷射泵扫舱。

压载系统与扫舱系统共用一根压载总管,而不需要另外设置扫舱总管。

尽管压载总管通径较大,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设计可以较好的发挥作用。

注意压载管要采用套筒焊接穿舱壁筒,而不可用法兰。

货舱,油舱(如散货轮的4号货舱)作压载舱用,则需要在压载管上装盲板或其他隔离措施。

(江南厂设2套截止阀,从4号货舱的污水井进入。

)注意压载管路中不能设止回阀。

通入艏压载舱的管子穿过防撞舱壁,需要将阀用座板直接装在防撞舱壁上,以前是将阀装在舱壁的前面,并引上艏楼甲板手动操作。

但是2004年4月之后,规范要求不能在航行时让船员经过危险区域去操作阀。

因此目前采用将阀装在舱壁的后面管弄中,通过遥控操作。

因为压载管是一节节的焊在各个舱壁上,而船舶在航行时会产生较大的船体变形,为了防止管路随之的变形及热胀冷缩,可以在各个舱室的管路中设滑动式伸缩接头,按照规范要求该形式的接头要做STOP,且要布置在船员可接近处,即只能在管弄中。

如果船只不设置管弄,则需要采用波纹管式接头(不锈钢制),其成本较高。

压载泵的容量(74000DWT散货轮为200m3/hX2)要保证船舶营运的安全,满足边装货边排水,一般8-9hour可排空。

其排量= (系数a由船体等不定因素决定)。

在装货时比较高效的泵的操作是开开停停,便于水流动到压载吸口除。

2. 舱底系统
船舶在运行中由于冷凝或雨水等往往会集聚舱底水,不利于设备。

故在机舱,货舱,隔离空舱,管弄中均需要设置舱底水吸口。

一般在两舷设置,小船则可在中部设置。

管系的布置同样要保证纵横倾小于5o的排水有效。

其吸水口的布置包括:
1)直接吸口,即直接接到舱底泵的吸口;机舱至少要1个直接吸口。

2)间接吸口,通过舱底水总管到舱底泵的吸口。

舱底管系需要防止水倒流,吸口都要设止回阀或截止止回阀。

舱底与压载吸口都要装泥箱(起滤器的作用),但应急吸口不能装。

应急吸口需要与排量最大的动力泵相连。

其吸口处的设1止回阀,其手轮引到花钢板上460mm处,并作铭牌标志。

舱底水总管的内径:
(mm)
L为船长(m),B为船宽(m),D为型深(m)。

舱底水支管的内径:
,B,D对应舱室的长、宽、高。

注意,内径的最小值为50mm.
舱底水泵的容量Q=5.66d12×10-3(m3/h),两台舱底泵需要有自吸能力,散货轮采用喷射泵,也可采用离心泵+自吸装置或活塞泵。

注意管路的布置要避免积留空气。

舱底、压载系统主要的工作水泵包括舱底水泵,压载水泵,应急舱底水泵(按照规范要求采用最大的动力泵)。

压载管系的布置和压载舱吸口的数量,应使船舶在正常营运条件下的正浮或倾斜位置均能排除和注入各压载舱的压载水。

74000DWT散货轮的吸口通常需要具备自吸能力,可以通过采用具有自吸能力的泵来实现(如螺杆泵,活塞泵,喷射泵等),也可以采用一套真空装置来实现。

吸口包括:
直接吸口:直接连入机舱内的泵;
间接吸口:连入总管。

应急吸口:通常不需要自吸能力(使用时针对破舱而机舱大量进水的情况)。

舱底总管的布置:客船舱底总管距船舷的距离不能小于船宽的1/5,舱底管需要膨胀接头连接以防止因船体变形或热胀冷缩而损坏。

舱底管系的吸口一定要设止回装置。

机舱舱底水的排放需要国际通岸接头,并且舱底水排舷外一定要经过油水分离器,含油量不能超过15PPM。

按照规范要求,自2005.1.1以后舱底水油水分离器不仅要分油,而且需要打碎乳化物(采用螺杆泵或齿轮泵作舱底泵,压头大,易使油乳化而很难分离);含油量上限仍为15PPM,但报警纪录要求更高。

舱底水泵如能代替消防泵,则无须两个泵组合。

目前的组合方式有:两级泵,两个叶轮串并联,串联消防泵,并联舱底泵。

定期检查消防泵的工作情况及对应阀组的调节。

注意:集装箱船对压载系统要求更高:打、排压载水要迅速。

按照最新规则,舱底水系统艏部的几只阀的安装需要注意。

3. 液位遥测系统
主要使用的液位遥测装置有:
1. 吹气式;向舱内吹压缩空气,用反压力来测量(最简单)。

2. 气电式;
3. 纯电式;采用压力变送器将压力转化为电信号。

4. 雷达式:成本较高,适用于易燃易爆,对密封要求高的液体。

阀门遥控系统:
主要使用的遥控阀包括:
1. 电液式(油压式):需要一套液压泵站,蓄压器等设备。

一般采用多芯管走机械油,可较好的防止泄露。

2. 气动式:采用电磁阀来控制,由船厂提供压缩气体。

3. 纯电式:采用电液传动,阀门自带一套油马达,油箱等的液压设备,只需要电信号的输入。

可大大减少船厂的工作量与船东的维护工作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