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州科技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XX州科技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全州科技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XX县科技工作作如下交流发言。

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基本县情
XX县是集边疆、民族、贫困、宗教、山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总面积2724.64平方公里,总人口10.22万,其中农业人口89736人,辖7个乡镇,耕地面积94005亩(水田面积17910亩,旱地面积76095亩)。

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345亿元,同比增24.7%;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79万亩;粮食总产达32090吨,同比增2.09%;人均有粮达358公斤,同比增0.3%;大小牲畜存栏185260头(只),同比增2.2%,出栏124338头(只),同比增5.2%,肉类总产量5501吨,同比增8.5%;农民人均纯收入1832元,同比增25.5%。

二、科技队伍建设情况
2011年,根据XX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发[2011]21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事业站所的管理权力,提高乡镇事业站所服务效能,坚持政事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乡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进行了合理设置(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并调整充实了村级农技员和村级兽医员,提高了农技员补助,提升了村级农技服务能力和
服务水平。

全县共有农业技术人员175人,其中县级13个专业股站有专业技术人员7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农业3人,畜牧兽医4人),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25人,技术员2人,工人5人。

7个乡镇农技站共有技术人员102人,其中: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49人,技术员22人,工人2人。

按学历分:本科以上16人,占9.14%;大专116人,占66.28%;中专37人,占21.14%。

按年龄分:50岁以上4人,占2.29%;40-50岁29人,占16.57%;30-40岁95人,占54.28%;30岁以下47人,占26.85%;按职称分:中级职称 63人,占36%;初级职称87人,占49.71%;技术员10人,占5.71%。

全县共有村级农技员57人,村级兽医员57人,补助分别由原来的20元、30元,统一提高到250元。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增强广大农民对科技的吸纳和运用能力。

以“送一批实用技术、培训一批技术人员、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致富一方百姓”为目标,大力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1.举办科技培训班。

完成各种科技培训455期(次),培训3.9万余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万余份。

认真完成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云南省科普项目、云南省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种养业科普示范村建设》等项目。

2.认真落实科普阵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一站、一
栏、一员”建设工作的跟踪落实。

在全县7个乡镇建设科普惠农宣传栏7个,每个村都配了科普宣传员。

每年帮助村级科普宣传员和科技示范户征订《科技报》等报刊杂志150多份,并在全县57个村逐步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网点。

3.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通过对7个乡镇10个村,500名农民不少于15天的科技种养培训和现场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农民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

4.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

每年科技下乡活动,都组织一定的力量物资和宣传材料,利用街天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咨询科技服务,受宣传群众达1.5万人,咨询服务100多人,发放科技资料1万册(份)。

(二)推广一批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结合XX农业生产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进行示范、推广。

1.在新品种推广方面,抓好优质稻的示范推广。

宜香优99E-4推广种植面积达2000亩,内香8156、川农2优498两个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也达1500亩。

2.抓好杂交稻的推广,岗优多系1号、岗优527、岗优364等杂交稻推广种植面积达11000余亩。

3.玉米杂交种的推广种植。

罗单9号、保玉12号、鲁三3号等优质杂交种的推广面积达6万余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85%以上。

4.搞好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全县共完成生猪杂交改良30136窝,其中人工授精4328窝,人工授精改良数占总改良
数的14.36%;山羊杂交改良24614只,牛杂交改良1285头,良种禽推广94614羽。

5.强化新技术推广。

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农作物规范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山地鸡饲养技术、瘦肉型猪安全生产技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农作物综合防治技术、高效低毒农药应用技术等已经在全县普及推广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成效。

6.拖拉机、微耕机等各类农业机械大幅增加。

2011年农机推广又有新突破,全县审批农民农机购置补贴申请261台(套),完成补贴资金15万元。

通过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新机械,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农业科技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者素质偏低。

XX县属于边(边疆)、少(少数民族)、山(山区)、贫(贫困程度深)、宗(宗教)“五位一体”的县份,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信教群众较多,陈旧的落后的观念较深,学科学、用科学能用相对较差。

科普工作成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科技人员数量少,素质偏低。

基层科技人员数量少,素质有待于提高。

基层科技人员数量非常有限,对量大、面广、工作条件艰苦的广大农村,全面服务难以到位。

加之培训、深造机会少或没有,大部份技术员的知识仅停留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代农村、农业、农民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三)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欠缺。

科技工作成本大,投入不足。

林、果、蔬菜、药材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十分欠
缺,种植不规范或只种不管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方面,群众从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形成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

另一方面,群众确实不懂技术,这使全县林、果、蔬菜、药材基地的建设,支柱产业的培植发展受到限制。

科技培训、科技成果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是目前项目实施的重点之一,但由于投入有限,工作局面还难以打开。

五、几点建议
(一)采取开展科技扶贫、财政扶贫等项目资金,抓好农技体系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配备农业推广机构必备的设施,确保基层社会公益事业开展经费和科研经费,增加农技推广体系良身造血功能,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

(二)强化服务意识。

坚持服务为本,随着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民迫切需要社会向他们提供全方位和系列化的服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化服务的理念,变被动推广为主动推广。

(三)突出创新机制。

一是通过人员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推广方法要创新,目前要重点以抓项目实施为主带动各项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包括:建立科技服务制度,农技人员包村、包户、搞技术承包、实行互动式、网络性服务。

(四)提升农业科技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以农技推广人员成为“指导服务的多面能手、专业技术的行家里手、农业工作的参谋助手”为目标要求,全方位提高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为农服务意识、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综合
服务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科技人才管理。

要在科技工作和科普活动中发现、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积极配合各有关单位,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科技队伍。

同时,加大对《科普法》、《科普条例》及《科技进步法》的宣传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向党委、政府建议出台优待科技人员的政策和措施,改善科技人才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二)提高科技贡献率。

到2015年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率每年分别提高到5%、4%和3.5%;农业科技措施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推广达95%以上,在林业、畜牧业科技工作中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林业、畜牧业的科技工作上个新台阶。

(三)积极申报项目,努力增加对科技的投入。

积极结合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协、省科技术厅、省科协的项目要求,积极申报《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科普惠农兴村》、《科普示范》项目。

一是组织实施以核桃、草果、茶叶、云黄连、重楼为主要品种,进行规范化栽培管理示范1000亩。

二是在上帕镇、鹿马登乡、石月亮乡、马吉乡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8个行政村。

三是争取并组织实施《科普示范》项目三个。

四是扶持培育能支撑产业发展的5个社团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