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线下专项施工方案

高压线下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合同段高架桥梁段220kv高压线下58#、59#桩基、承台专项施工方案天津市地铁三号线第二合同段高架桥梁段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延长线道路北侧,向北转弯延伸与敞开段、暗埋段连接。

其中,58#墩位与59#墩位处于东西向220kv高压线下方,施工中存在极大危险性,特编制此施工专项方案。

灌注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天津市地铁三号线第二合同段高架桥梁段位于西青区宾水西道延长线道路北侧,58#、59#墩位处于华苑至工业大学架空220kv高压线路下方,所处地区地貌为冲积平原,坑塘较多,地面高程为1.13~4.05m ,地面建筑物较少。

1、工程量2、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天津地铁3号线项目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天津市路驰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天津市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3、现场平面布置图4、施工安排计划施工时间如下表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项目总工程师组织项目全体技术人员学习图纸,勘测现场情况,熟悉质量要素和材料规格及施工机械设备,并组织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测量准备:桩位的放样及现场保护、控制:(1)基准点、导线点、水准点的布置、复测对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保护。

将复测成果整理提交测量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校核后签字、批准后作为控制点使用。

且导线点按通视,前后视基本等距、满足现场桥位放线施工的原则进行选取,且保护得当不被破坏为原则。

(2)计算钻孔灌注桩坐标:根据施工图设计所提供的墩位中心坐标及钻孔灌注桩平面位置布置情况计算、出每根桩位坐标,并整理统计成册,并报测量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校核,批准、签字后方可使用。

(3)桩位放样及控制:利用TOPCON GTS 701型全站红外线测距经纬仪对所有桩位及墩位中心点进行放线并用红色醒目标志标记,并在墩位中心横轴向延长线俩侧布置栓桩,以备桩位复核之用。

钻孔灌注桩桩位的控制采用纵、横轴十字法,即在桩位四面测设四个控制桩。

其对角线交点与桩位中心重合,且对角线平行于墩位纵、横轴线,桩位控制点的布置满足施工中护筒定位及钻机就位等要求。

控制桩选用不能影响钻机等机械的正常施工。

三、施工方案1、平台填筑高架段58#墩位计划采用高7米的潜水钻机进行桩基钻进以及钢筋笼吊装施工,目前所填筑平台高程为2.276,上方高架线高程为14.276,实际高差12米,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中起重机与220KV 高压线最小垂直、水平的安全距离均为6m之规定将目前施工平台高程下降至0.776,将高压线与施工平台高程差增大至13.5m,除去桩架高7m,保证安全施工垂直距离6.5m,满足上述规范之要求。

考虑施工时候平台比较低洼,周围地表水会影响施工平台的填筑,拟用围堰法配合水泵抽水,保证施工平台干燥不沉陷,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高架段59#墩位目前平台填筑高程为3.215,上方高压线实测高程为18.0,高程差为14.785米,考虑7米高潜水钻机,满足上述规范所规定的安全距离,但考虑施工时方便,亦将现已填筑的平台高程下降2米,降至高程1.215,以保证钻机施工中更加安全。

2、钢筋笼制作(1)钢筋骨架采用每节5米,制作时,按设计尺寸作好加劲筋圈,标出主筋的位置。

把主筋放在平整的工作台上,工作平台用10cm×15cm方木每隔2m铺在地面上,并标出加劲圈的位置。

焊接时,使加劲圈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劲圈标志,扶正加劲圈,并用木制直角板校正加劲圈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

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劲圈后,用人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焊好。

然后套入盘条钢筋,盘条钢筋使用前应拉直除锈,按设计位置布好螺旋筋并全部焊接于主筋上。

最底端一节钢筋笼主筋末端可适当向内弯曲以利于吊放。

(2)骨架制作完毕后,必须存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

存放时,每个加劲圈与地面接触点位都垫上20cm×20cm×800cm的方木,以免粘上泥土。

每组骨架的各节段都要挂上标处志牌,写明墩号、桩号、节号、长度、直径等,吊装、焊接完成后取下。

骨架的运输以平车直接运输。

运输途中,标志牌不得丢失,便于校对检验。

(3)骨架沿加劲箍筋一圈设置四个钢筋支架,支架尺寸保证钢筋笼主筋净保护层7cm,钢筋支架与主筋采用焊接联接方式。

钢筋支架提前制作,并保证与主筋焊接时牢固,并且对称,以免钢筋骨架偏位。

(4)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误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5mm,骨架保护层厚度±1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长度±10mm。

3、钻进①、立好钻架并调整和安设起吊系统,将钻头吊起,徐徐放进护筒内。

然后装上转盘,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的起吊滑轮在同一铅垂线上,钻杆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

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转盘,如果有倾斜或位移,应及时纠正。

使用带有变速器的钻机时,要把变速器放平。

安装在变速器板上的电动机轴心应和变速器被动轴的轴心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方钻杆上端提引水龙头,在水龙头上端连接输浆胶管,将输浆胶管接到泥浆泵上,把提引水龙头吊环挂到起吊系统的滑轮吊钩上,取走转盘中心的方形套,启动卷扬机吊起方钻杆穿过转盘并牢固地联结到钻头,装好方形套夹住方钻杆,准备钻进。

②、初钻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使之空转一段时间,待泥浆输进钻孔中一定数量后,方可开始钻进。

接长钻杆时,先卸去方形套,提升方钻杆达到钻头与钻杆相连处露出转盘为止。

用钻杆夹持器卡住钻头并支承于转盘,卸去方钻杆。

然后吊起一节圆钻杆,连接于钻头,卸去夹持器,把圆钻杆连同钻头放入钻孔。

当圆钻杆上端接近转盘时,照上述用夹持器支持圆钻杆,松吊绳,将方钻杆吊来与圆钻杆联结,撤去夹持器,把方钻杆降入转盘内并安好方形套,继续钻进。

以后需要接长钻杆时,照以上步骤在方钻杆同圆钻杆之间加接圆钻杆即可,一直钻孔到需要深度为止。

卸去时亦同样办理,只是把接长改为减短而已。

接卸钻杆的动作要迅速、安全,争取尽快完成,以免停钻时间过长,增加孔底沉淀。

③、钻进时操作要点a、开始钻进时,进尺应适当控制,在护筒刃脚处,应低档慢速钻进,使刃脚处有坚固的泥皮护壁。

钻至刃脚下1m后,可按土质以正常速度钻进。

如护筒外侧土质松软发现漏浆时,可提起钻锥,向孔中倒入粘土,再放下钻锥倒转,是胶泥挤入孔壁堵住漏浆孔隙,稳住泥浆继续钻进。

b、在粘质土中钻进,由于泥浆粘性大,钻锥所受阻力也大,易粘钻。

宜选用中等钻速、大泵量、稀泥浆钻进。

c、砂类土钻进,易坍孔。

易选用控制进尺、轻压,低档慢速,大泵量,稠泥浆钻进。

d、钻进过程中,每进尺5m-8m,应检查钻孔直径和竖直度。

检查工具可用圆钢筋笼(外径D等于设计桩径,高度为3D-4D)吊入孔内,使圆笼中心与钻孔中心符合,如上下各处均无挂阻,则说明钻孔直径和竖直度符合要求。

④.泥浆的制作与排放由地质剖面图可知,桩位处主要为粘土和亚粘土,可由钻机钻进时自行造浆。

钻进要按时检查泥浆指标,遇土层变化应检查,并适当调整泥浆指标。

每钻进2m或地层变化处,应在泥浆槽中捞取钻渣样品,查明土类并记录,以便与设计资料核对。

泥浆进入沉淀池,用泥浆泵抽到泥浆车上运走,严禁污染环境。

⑤.减压钻进正循环回钻深孔时,若从主钩以下的提引水龙头、钻孔到钻锥全部钻具重力都作用于钻孔底部,则细长的钻杆容易受压而弯曲,造成钻孔也随着弯曲,发生扩孔率较大的现象。

为避免此现象须采取减压钻进,即将主吊钩稍提携一些,使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出钻锥重力和压重块重力之和扣除浮力后的80%,这样可使钻杆不受压力,而且还受一部分拉力,在整个钻进过程中因受拉而维持竖直状态,使钻锥回转平稳,避免或减少斜孔、弯孔和扩孔现象。

孔深采用经检验的绳尺和钢尺配合量测,钻进过程中根据地质变化情况,严格控制钻进速度,及时调整泥浆比重,以加强泥浆护壁作用,确保一次成孔率达到100%,同时保证钻孔扩孔率及垂直度的误差在技术规范标准之内,成孔后利用孔规检查孔径,利用绳尺检测孔深,经量测达到设计标高后,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在钻孔过程中应认真填写钻孔记录表。

4、清孔将钻头提起 10cm~20cm左右,继续旋转钻头而不进尺,并保持泥浆正常循环,以中速将相对密度1.20~1.30的较纯泥浆压入,把孔内悬浮钻渣较多的泥浆换出。

随时量测孔底沉渣和泥浆比重,当孔底沉渣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时,进行换浆,继续清孔,当泥浆达到要求后,该孔即钻好,经监理工程师许可,可提起钻头,进行下一道工序。

5、钢筋笼的吊放钢筋笼采用两台钻机架进行吊放,将5米每节的钢筋笼依次吊入孔内。

为了保证骨架起吊时不变形,宜用两点吊。

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吊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

对于本墩位所采用5米长骨架,起吊前应在骨架内部临时绑扎两根10cm×15cm×600cm方木以加强刚度,同时按整棵桩设计每隔4m加菱形钢筋内支撑一道。

起吊时,先提第一吊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点不断上升。

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止起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

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与地面垂直,停止起吊。

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

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

然后,由上而下逐个解除绑扎方木的绑扎点。

解除后,方木受水的浮力自行浮出水面后即可除去。

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劲箍接近孔口后,用直径12cm的圆钢管穿过加劲箍的下方,将骨架临时支撑于孔口,将吊钩移至骨架上端,取出临时支撑,继续下降到骨架的最后一个加劲箍处,按上述方法暂时支撑。

此时可吊来第二节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进行焊接。

接长采用搭接焊焊接的方式,断面错开1m,焊缝长度满足10d,焊接时应先焊顺桥向的接头。

最后一个接头焊好后,全部接头即可入水。

接头完成后,稍提骨架,抽去临时支撑,将骨架徐徐下降,重复此过程将所有钢筋笼焊接完毕,降到设计标高为止。

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吊筋的长度,吊筋采用2根Φ18钢筋,并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

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的顶吊圈下面插入两根圆钢管,两钢管之间的净距应大于导管外径30cm。

以免导管挂碰钢筋骨架产生上浮。

6、水下砼浇筑(1)导管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采用导管法。

导管接头为卡口式,直径为30cm,分节长度为1m~2m,导管制作应力求坚固,内壁应光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各节导管内径应一致,偏差不大于±2mm。

导管使用前,还应做拼装和密水、过球实验。

符合要求后,在导管外壁用油漆逐节编号并标明尺度,以米为单位。

同时应备有20%~30%的备用导管。

导管可在钻孔灌注桩旁预先拼装,吊放时再逐段拼装,分段拼装时应仔细检查,变形和磨损严重的不得使用,导管内壁有灰浆的应将其凿除后方可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