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蜈支洲岛旅游景区生态保护调查研究

蜈支洲岛旅游景区生态保护调查研究

蜈支洲岛旅游景区生态保护调查研究摘要由于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于亲近大自然的旅游项目的兴趣日益增加。

但无限制的开发以及游人的不文明行为使得许多依托环境为旅游核心的景区遭到破坏,于是环境友好以及景区环境保护研究则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本文以“蜈支洲岛旅游景区”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之前学者对景区生态保护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对蜈支洲岛旅游景区内生态环境的调查,结合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及调查研究,综合得出蜈支洲岛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通过对蜈支洲岛开发管理者的访谈中得知很多关于蜈支洲岛现阶段的开发规划以及开发者对于蜈支洲岛的保护措施以及思想,并通过调查研究找出蜈支洲岛旅游景区在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改进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蜈支洲岛,生态保护,旅游景区Study 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Wuzhizhou Islandscenic spotAbstractDue to the worsening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people's interest in the nature of the tourism project is increasing.?But unlimited development and visitors' uncivilized behavior makes a lot of relying on the environment as the core of the scenic spot was destroyed, so the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scen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s more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scenic spot on the centipede island tourism scenic spots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based on the centipede island tourism scenic ar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nd investigat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entipede Island Tourism scenic spo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rough to the centipede Island management interview that a lot of centipede island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the developers for the centipede island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ideas, an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find out the centipede island tourism scenic spots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 Wuzhizhou I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Tourism scenic spots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近年来海南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清新怡人的空气环境,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争相来此一睹海岛风情。

伴随着海南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旅游景区的不断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只有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合理的利用生态资源,才能使海南旅游业持续发展。

本文将调查分析三亚蜈支洲岛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利用与管理,总结该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海岛景区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1.1.2 研究意义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不二之选。

伴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景区景点的不断开发,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将出现诸多问题。

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终有一日会遭到破坏会枯竭,而旅游景区也必将受到影响,失去他的存在价值。

所以,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是旅游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蜈支洲岛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调查,结合业内前辈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得出在现有的条件下,针对目前蜈支洲岛旅游景区内的生态环境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正建议,为蜈支洲岛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良策,促进海岛旅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更好的推进。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2.1 研究思路通过文献资料了解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与指导老师交流后做好准备去蜈支洲岛当地去寻找并询问相关蜈支洲岛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问题以及现阶段的情况与处理方法,整理访谈内容,梳理后形成本文。

1.2.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与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文献,对本文的论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理论的铺垫。

再通过CNKI 获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把景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知名专家的学术着作作为查阅的重点,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截取对作者观点有助的文献内容,为本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2.实地调查法 要明确自己的调查目的和意义,确定调查任务、内容和对象。

针对调查题目提前制定调查时间、调查问题并尽量提前确定走访对象,节约走访时间避免耗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调查结束后整理调查内容,总结归纳,将走访得出的结论科学真实的运用到论文之中。

蜈支洲岛旅游景区生态保护研究 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 国内外景区保护研究 调查与访谈 景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分景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结论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景区生态保护研究现状国外有关旅游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 世纪20 年代,但这一时期的研究多是对旅游区环境现象的一些描述,而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始于20 世纪60年代。

到了70 年代,国外学者就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逐渐活跃,期间有代表性的学者有Cole,Liddle,Bayfield 等。

80 年代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一些旅游环境影响的专着也开始出现,如在1987 年由Hammit 和Cole 合着的《Wildland Recreation:Ecology and Management》出版发行[18],此书并在1998 年再版。

90 年代为旅游生态环境影响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期,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研究的方法也多样化。

1997 年,Liddle 编着的《Recreation Ecology:The Ecological Impact ofOutdoor Recreation and Ecotourism》[19]是一本在旅游生态影响方面有影响力的着作。

[19]21 世纪以来,对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入更细微、更深入的层次。

2.2 国内景区生态保护研究现状国内对旅游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的研究历史并不长,这与我国工业现代化起步较迟有关。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环境工作者和旅游工作者才开始涉足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旅游生态影响的研究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旅游区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由于一个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决定了该区域旅游的健康发展,于是许多学者关注了如何确定旅游区环境质量标准。

如郑光磊(1980)从美学角度探讨了风景旅游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3]对参数的选定、评分标准的确定以及评价模式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杜炜(1994)则建议从反映一般地区环境质量的诸要素、旅游地的环境特色、旅游地旅游容量与旅游者实际数量的冲突程度以及景观环境的协调性和环境气氛的舒适度等层次上进行评价。

[4]裴青(1990)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结合到了承德市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景观质量、人口指数、绿化指数、污染指数四项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其权重。

[5]2.对旅游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研究对旅游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宋力夫、杨冠雄、郭来喜(1985)[6]以京津地区旅游环境的演变为例说明旅游活动的开展导致旅游资源的消耗、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和传统文化的改观。

黄有兴等(1994)[7]对旅游区游客数量与环境噪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等效声级与游客流量的相关方程,用于预测旅游景点的环境噪声。

江海声等(1994)[8]探讨了旅游对动物的影响。

陈鸿吟(2000)探讨了发展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并认为发展旅游既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又会因为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发展旅游,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9],因此,提出旅游发展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吕丽辉(2003)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声学环境及土壤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4]3.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赵红红(1983)首次提出了旅游容量问题。

[11]汪嘉熙(1986)对苏州园林风景区游人容量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典型调查确定了各园林风景区的容量(每天最适游人数)。

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各学者之间有着不同的看法。

保继刚(1987)把旅游环境容量定义为在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能容纳的游客量。

[12]冯孝琪(1991)认为旅游区最适环境容量指在保证游览效果的前提条件下,旅游地可容纳的最高数量。

[13]崔凤军(1994)则将旅游环境容量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认为其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