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文献专业

古典文献专业

古典文献专业专业简介学科:文学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名称:古典文献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较系统的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古文献整理和研究部门、考古部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也可在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文化宣传部门从事文史方面的工作,也适宜从事各类企事业部门的文秘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古籍整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关于古籍整理及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古籍整理能力和古典文献修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掌握中文文献资料的查询手段。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古代要籍解题、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6周左右。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

原专业名:古典文献、语言学。

就业数据综合介绍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她以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古代典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籍的整理和运用,达到为现实生活服务的目的。

这门学科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开始整理夏商周三代的典籍,删诗为三百篇,作为门下弟子学习的教材。

西晋的时候,汲冢图书出土,当时的大学者杜预等人对这批书籍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

清代的朴学家们把古籍的整理和研究作为学术的重心,使这门学科发展到了非常细密和完整的境地。

古籍整理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校勘、注释和研究。

由于古籍图书的内容多种多样,文学、历史、科技、医药,无所不包,同一部书里也可以有不同学科的内容混杂在一起,所以古典文献学既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又大量吸收了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思路。

很多人说,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雅的学问,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学起来比较枯燥,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从社会需求这个角度来讲,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确实有限,而且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而增加。

同时她又较难学: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甚至需要学贯中西、汇通文理。

有很多饱读诗书的大学者,在校勘古籍的时候仍然难免出错。

鉴于古典文献学的这些特点,建议考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盲目报考。

古典文献学要培养的是有扎实的文献学基础,能够进行古籍整理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高校、出版社或研究所从事古籍整理、出版或研究工作,也可从事其他与语言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

由于学生一般都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适应性很强,就业路径也比较宽。

最近,由于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人文学科包括古典文献学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新的研究思路的大量进入,改进或者代替了一些旧有的僵化的研究思路。

同时,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吸收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国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之后,正在迅速走向世界。

专业教育发展史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古代文献典籍,其中蕴涵着珍贵的文化宝藏,有待于我们去挖掘、整理、研究,以更好地为当今的政治、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服务,古典文献专业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立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学、历史,学习对古代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和科学加工的本领,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理论。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专业,与古代的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有诸多关联;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十分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据最新资料显示,只有4所高校现存有古典文献专业: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浙江大学,在各学校设有硕士点和博士点。

该专业一般隶属于中文系、人文系或者中国语言文学系。

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最早设立古典文献专业的当属北京大学。

1959年,在有关领导和文史界一些著名学者(如齐燕铭、吴晗、翦伯赞、魏建功等)的亲自筹划和亲切关怀下,北大古典文献专业成立。

1984年,北大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

至今为止,北大该专业所属古典文献学仍为国家重点学科。

古典文献专业建立之初,还缺乏专门的专家学者,在该领域有所作为的大多是一些文学、语言、历史等方面的知名人士,如文学史专家游国恩、语言学专家周祖谟等。

有的知名学者在这方面也有所建树,如冯友兰、顾颉刚、俞平伯都包括其中。

文革中,古典文献专业被视为旧社会的“遗毒”而风雨漂泊,几度凋零。

腥风血雨过后,才重整旗鼓。

经过40多年的坎坷历程,古典文献专业不断发展、扩大,而今已形成一定规模,每年仅研究生便招收50人左右。

虽说较之别的大专业还门庭冷落,但就其自身行业的接纳能力而言,已是生机勃勃了。

目前,在这一领域,也有不少自己的专家学者。

下面就其知名的教授做一番详细的介绍。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博士生导师倪其心教授。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的副会长,倪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史料的选编、注释和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

当前的主要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及校勘学。

《校勘学大纲》、《汉代诗歌新论》及读《文心雕龙》杂文等著作都是他的心血之作。

另外,与倪教授同事于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孙钦善教授在古典文献学方面也卓有建树,尤其在中国古文献学及中国古代文学《宋代诗歌整理研究》方面独树一帜。

主要著作有《论龚自珍的个性解放思想》、《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中国古文献学史》等。

在南方,研究古典文献学、致力于古典文献专业教育的专家、学者也不乏其人。

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包括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古典文学会副会长、上海红楼梦学会会长孙逊教授。

孙教授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出版有《红楼梦与金瓶梅》、《明清小说论稿》、《红楼梦探究》、《金瓶梅鉴赏辞典》、《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欣赏辞典》、《我国古典小说评点派的传统美学观》等多部著作。

另外,孙教授在大型总集的编纂、石刻文献及佛道藏文献研究、重要典籍的整理、大型古籍数据库的建立、文献学理论的总结与研究等领域也颇有建树。

目前,我国的古典文献领域已是人才济济,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古典文献专业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且桃李满天下。

就业状况及趋势古典文献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古文献学、古文字学两个方向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参加就业的同学则适合在古文献整理和研究部门、考古部门、高等教育、文化、出版等部门,从事古典文献整理、研究、教学、编辑、出版及相关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具体工作部门如国家文物局,高等院校,各大图书馆,中科院或新闻单位等。

职业的专业性较强,工资较为丰厚。

由于古典文献专业比较冷僻,且受社会需求及国家政策限制,招生及毕业人数都很少,所以就业相对容易。

就1999年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该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状况来看,毕业人数31人,就业方案落实人数29人,初次就业率93.55%,就业率在各专业中排前十名。

进入社会后,这些专门人才在古典文献研究、大型总集的编纂、石刻文献及佛道藏文献研究、重要典籍的整理、大型古籍数据库的建立、文献整理、古籍整理与出版等方面都有涉猎,大部分学生有深造的机会。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对古典文献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并不大,而且基本上保持稳定,以后也不太可能会有突飞猛进地增长。

这是由于文献典籍的特殊性,其相关的研究是国家计划安排进行的;况且,作为一个学术性很强的领域,古典文献工作很少会带来直接、明显的经济效益,难以吸引更多的人关心甚至参与进来。

鉴于此,国家对该专业采取“控制布点、限制招生、鼓励报考、引导就业”的政策,为毕业生省去了许多奔波劳碌之苦。

工作稳定,基本与专业对口。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在升入大学以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实在培养不起兴趣,毕业后借助于自己的综合能力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但这样无疑是事倍功半。

上下五千年,浩瀚的文卷中蕴藏了无穷无尽的宝藏,去挖掘它们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做点研究和贡献也是难能可贵的。

对此,我们应该学习老一辈的精神与心态,像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的副所长安平秋教授,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著有《安平秋古籍整理工作论集》、《司马迁》等多部著作。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执着的研究者,古典文献领域才能不断产生令世人惊叹的辉煌成果。

20年来,古典文献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各类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同时职业发展与建设也面临新的历史契机与挑战。

放眼未来,古典文献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以我为本、中西汇通的学术范式。

在信息交流极为便捷的今天,应该关注、借鉴海外汉学及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最新成就。

但关注不等于倾倒,借鉴不等于套用,我们要向传统回溯,向经典文献回溯,同时必须从传统走向现代,寻求如何和西方文明接轨。

只有这样,古典文献工作者才能为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化和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古典文献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发展趋向及新的增长点、如何建立新的学术规范、如何发展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两学科的互补关系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毕业后就业的前景广阔,可以从事任何与汉字有关的工作。

报社采访记者——工作量大、挑战性强,经常要出差;出版社、杂志社编辑——从事图书编辑、杂志出版工作;党政机关、文化宣传部门公务员——从事宣传、文秘工作;当然,你也可以做一个职业作家、或自由撰稿人,这时,你的收入就取决于你自己的“个人业绩”了。

院校分布(部分)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