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网继电保护工程验收规范

电网继电保护工程验收规范

c)操作回路:最大负荷下,电源引出端到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
二次电缆应具有必要的屏蔽措施并妥善接地。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在开关场和控制室内两端接地。在控制室内屏蔽层宜在保护屏上接于屏柜内的接地铜排;在开关场屏蔽层应在与高压设备有一定距离的端子箱接地。
在开关场
电力载波用同轴电缆屏蔽层应在两端分别接地,并紧靠同轴电缆敷设截面不小于
保护室与通信室之间
传送数字信号的保护与通信设备间的距离大于
对于双层屏蔽电缆,内屏蔽应一端接地,外屏蔽应两端接地。
严格执行《关于印发继电保护高频通道工作改进措施的通知》的有关要求,高频通道必须敷设
根据开关场和一次设备安装的实际情况
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
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478—92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87—1996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屏、柜和屏、柜上设备的前面和后面,应有必要的标志,标明其所属安装单位及用途。屏、柜上的设备,在布置上应使各安装单位分开,不应互相交叉。
15
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定及反措,防止二次寄生回路的形成。
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屏柜内两导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导体间,应符合表
表 2允许最小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mm)
合理规划二次电缆的路径,尽可能离开高压母线、避雷器和避雷针的接地点、并联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结合电容及电容式套管等设备,避免和减少迂回,缩短二次电缆的长度,与运行设备无关的电缆应予拆除。
经长电缆
变压器、电抗器本体非电量保护防水、防油渗漏、密封性
双重化配置保护二次回路要求:
直流电源应取自不同蓄电池组供电的直流母线段。
电缆及导线的布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交流和直流回路不应合用同一根电缆。
强电和弱电回路不应合用同一根电缆。
保护用电缆与电力电缆不应同层敷设。
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
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设备不应合用同一根电缆。
与保护连接的同一回路应在同一根电缆中走线。
在同一根电缆中不宜有不同安装单位的电缆芯。
发电厂和变电站,应采用铜芯的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绝缘可能受到油浸蚀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
按机械强度要求,控制电缆或绝缘导线的芯线最小截面,强电控制回路不应小于
a)电流回路:应使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准确等级符合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要求。无可靠依据时,可按断路器的断流容量确定最大短路电流;
b)电压回路:当全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时(考虑电网发展,电压互感器的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电缆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电流
两套保护之间不应有任何电气联系,
双重化配置线路保护的两套保护的跳闸回路应与断路器的两个跳圈分别一一对应。
双重化的线路保护应配置两套独立的通信设备(含复用光纤通道、独立光芯、载波等通道及加工设备等),两套通信设备应分别使用独立的电源。
双重化配置保护与其他保护、设备配合的回路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
双重化配置的线路、变压器和单元制接线方式的发变组应使用主、后一体化的保护装置;对非单元制接线或特殊接线方式的发变组则应根据主设备的一次接线方式,按双重化的要求进行保护配置。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峻、孙月琴、刘春、叶远波、谢民、王栋。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解释。
安徽电网继电保护工程验收规范
11

本标准规定了
继电保护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经有关方面会审的设计施工图施工。
本标准
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当设计文件或施工合同中列有高于相关标准的要求时应按设计或合同要求执行。
电压互感器二次中性点在开关场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安装符合规定。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所有自动开关(熔断器)的装设地点、熔断(脱扣)电流合适(自动开关的脱扣电流需通过试验确定)、质量良好,能保证选择性,自动开关线圈阻抗值合适。
串联在电压回路中的自动开关(熔断器)、隔离开关切换设备触点接触可靠。
从保护屏柜的端子排
a)各回路对地;
b)各回路相互间。
屏柜及装置
检测前按
在保护屏柜端子排内侧分别短接交流电压回路端子、交流电流回路端子、直流电源回路端子、跳闸和合闸回路端子;
断开与其它屏柜的
将打印机与装置连接断开;
装置内所有互感器的屏蔽层应可靠接地。在测量某一回路对地绝缘电阻时,应将其他各组回路都接地;
本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总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般规定;
——保护屏、柜的验收;
——二次回路及抗干扰措施验收;
——绝缘电阻验收;
——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其回路验收;
——保护功能验收;
——资料和文件验收;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
双重化配置的保护
主设备的
220kV
母线

双重化配置
单套配置的
如果断路器只有一组跳闸线圈,失灵保护装置工作电源应与相对应的断路器操作电源取自不同的直流电源系统。
220kV及以上电压
当主设备本体非电量保护未采取就地跳闸方式时,
遵守保护装置24V开入电源不出保护室的原则,以免引进干扰。
16
在对二次回路进行绝缘检查前,必须确认被保护设备的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全部停电,交流电压回路己在电压切换把手或分线箱处与其他回路断开,并与其他回路隔离完好后,才允许进行。
二次回路绝缘检查。
在进行绝缘测试时
a)试验线要连接正确并紧固;
b)每进行一项绝缘试验后,须将试验回路对地放电;
c)对母线差动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如果不可能出现被保护的所有设备同时停电的机会时,其绝缘电阻的检验只能分段进行,即哪一个被保护单元停电,就测定这个单元所属回路的绝缘电阻。
经控制室中性线小母线(N600)连通的几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只应在控制室将N600一点接地,各电压互感器二次中性点在开关场的接地点应断开;为保证接地可靠,各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熔断器(自动开关)或接触器等。独立的、与其他互感器二次回路没有直接电气联系的二次回路,可以在控制室也可以在开关场实现一点接地。来自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4根开关场引入线和互感器三次回路的2(3)根开关场引入线
电压互感器在各使用容量下的准确级;
电流互感器各绕组的准确级
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
电流互感器各绕组的伏安特性。
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所有二次接线正确,端子排引线螺钉压接可靠。
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必须分别且只能有一点接地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
电压互感器二次、三次绕组的所有二次回路接线正确,端子排引线螺钉压接可靠。
用500V兆欧表从保护屏柜端子排处
对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接地的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需检查其接线的正确性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工频放电电压。当用1000V兆欧表时,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应击穿;而用2500V兆欧表,则应可靠击穿。
17
铭牌参数完整,出厂合格证齐全并提供以下试验资料。
所有绕组的极性;
所有绕组及其抽头的变比;
表1屏、柜安装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垂直度(每米)
<1.5
屏面偏差
相邻两屏边
<1
水平偏差
相邻两屏顶部
<2
成列屏面
<5
成列屏顶部
<5
屏间接缝
<2
室外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检查
屏、柜的接地应牢固良好,
供运行人员操作的压板、切换开关、空气开关、按钮等标志
组织现场验收
a)除随工验收外,验收人员进入现场前,应按以下条件进行检查,并填写附表1的《验收必备条件检查卡》。
b)现场验收时必须坚持“按竣工草图验收、按规范验收、按验收卡验收”的原则。
c)现场验收时需按照附表2《验收项目一览表》所列内容逐项进行。
d)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填写附表11《设备验收缺陷单》,并反馈工程验收组。
b)对于一时无法消除的缺陷,且不影响设备投运的,经验收组同意后,可在设备投运后再消缺,同时需填写附表12《保护装置投运时遗留问题备忘录》。
整理验收资料并存档
工程验收工作结束后,相关验收记录、消缺记录及各类验收卡应妥善保存。
a)
1.
2.
3.
b)
c)
1.
2.
3.
d)
4.
5.
6.
7.
8.
9.
14
屏、柜的固定及接地应可靠,紧固螺栓应有防松措施。屏、柜漆层应完好、清洁整齐。
e)工程验收组对验收中发现的缺陷进行记录,并将缺陷单复印件交施工单位。
f)确保合理的验收时间。
施工单位整改
a)接到验收组提供的缺陷单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单位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整改。
b)整改完成后,施工单位填写设备验收缺陷单相关内容,并反馈工程验收组。
工程复验
a)工程验收组在接到施工单位对“设备验收缺陷单”的反馈后,组织人员对其消缺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额定电压(V)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额定工作电流
额定工作电流
≤63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