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的安装
2、对设备进行预装,预调; 清洗防护油脂,泥沙,灰土,锈斑,铁屑及其它污垢。
预装是在设备安装基础外的场地上进行零部件组装,以便发现原装
配存在的问题。将小部件预装成大部件可缩短工期。
预调是指在预装处进行必要调整,如调滚动轴承间隙,摩擦片压力,
弹簧压缩量,大型旋转件的静平衡等。 3、设备安装:将设备安基准面,用塞尺,块规,内径千分尺等 测量;测直线性偏差用钢丝做基准线,用直尺,卷尺测量,有时需用经 纬仪,水准仪测量;测平行性偏差可用直尺,角尺测量;测垂直性偏差 可用方水平测量;测同轴性偏差可用百分表或千分表测量。一般性测量 可用钢丝吊线锤,用直尺,卷尺测量;
(5)测量基准:中心标板(工程测量中为了制定生产设备的安装基准线,在浇灌基础
机械设备的安装
机械设备安装就是将机械设备放在基础上(多数设备要固 定在基础上),使其在厂房中所处位置及设备相互位置正 确,安放牢靠,试运转情况良好。
安装工作与装配工作的区别:前者是将设备安放到基础 上,一般要就位固定;后者是将多个相关零部件组合拼装 成整台设备。
3.1 设备安装施工管理
需明确安装工程的技术要求,工作量,开工与竣工时期,与其它工程平行作 业的施工条件等。
一、安装施工规程设计
1、确定安装施工预算,定额(包括生产工艺配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 2、编制安装计划及作业计划; 3、准备技术文件:包括必要的图纸,说明,国家标准等。
二、设备安装施工总平面图
注意施工场地条件,考虑堆放设备、开箱清点、清洗、预调、预装用场地。 还应考虑施工机械占地,安装人员工作,休息室。
比较高。
(3)混凝土是水泥,砂子,碎石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后加水搅拌而成砂 浆,经水化作用凝结成坚硬物体。 动负荷较小时,用水泥,砂子,碎石配比为1:3:5。 重要设备基础配比为1:2:3。
(4)浇灌混凝土不能出现裂缝,蜂洞,要养护25天左右。养护时夏天 加冷水,冬天要通蒸汽。
3、二次灌浆层预留尺寸
设备底面与基础间留50-200mm距离。
三、设备安装工艺图
研磨法安装工艺图;(P35图3-1) 坐浆法、无垫板安装法工艺图。(P36图3-2)
四、施工进度表(P81图4-36)
施工进度框图,施工进度表,标明完成任务用工时。 1、注意施工顺序,考虑多台设备的安装顺序、一台设备的安装工序,多层作业 的情况。施工中要重视预埋件等隐蔽项目; 2、注意设备到货情况,如到货日期推迟应准备补救措施; 3、注意设备基础完成情况,以交付日期为准; 4、注意施工机械配置情况,特别是起重运输机械及其他机具、索具; 5、注意施工材料准备情况:制品、材料等。
2、联动试车:全流程设备联动,先空转,后带负载试车。
五、安装实例(P42) 1、1700热连轧四辊精轧机底座与机架安装
安装顺序是:底座——转动侧机架——操作侧机架——下横梁——上横梁。
2、轴与联轴器安装调整
轴的弯曲度要求: 转速n<500r/min的轴允许挠度ymax=0.3mm/m; 转速n>=500r/min的轴允许挠度ymax=0.2mm/m; 轴与配合件的组装位置要求: 两端轴承同轴度,二轴平行度与垂直度,轴与联轴器同轴度等。
时,配合土建埋设,或者在待基础养护期满后再埋设的地面表识) ,基准点。① 中 心标板是安装时确定中心线位置基准标记;② 基准点是确定设备标高的 基准标记。③ 设备前后左右位置依纵横中心标板所定中心线来调整找正, 上下位置依基准点来调整找正。
二、安装工艺(P39)
1、开箱清点检查:查设备完好情况(设备变形,加工面锈蚀,油脂变 质);
(2)二次安装法:将管道加工,组装后进行一次总体试安装,然后拆下 清洗(在洗槽中脱脂、酸洗、中和、钝化),再进行第二次正式安装, 通水冲洗后作耐压试验。
液压传动设备安装工作大量是管道安装。应按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安装 施工,若无安装图则依原理图先定液压元件位置,再考虑配管。管子 有硬管(钢管或有色金属管)和软管(橡胶管或塑料管),钢铁厂多 用钢管,油泵出入时才用短软管。配管离电缆距离应不小于1m。
一、管道安装工艺
1、检查液压元件质量,确定安装方位
检查元件型号与外观质量,无需拆开检查。各种阀类元件需在液压试验台 上检测其压力、流量调节范围、平稳性及噪声、泄露等。
一、对设备基础的要求(书上无)
基础类别不同,对其要求也不同。
1、一般基础
如胶带运输机基础,工艺操作平台基础等。他们是基本上无动负荷传 到基础上。常用石块或普通混凝土制作基础,要求不高。
2、承受动负荷的基础
(1)动负荷较小的,如振动筛基础,可用混凝土制作。 (2)动负荷很大的,如钢胚剪切机基础,需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要求
(1)联轴器找正时偏移情况
铅垂面,水平面偏移情况,常用百分表装在带磁性座的滑杆上检测。通常先 安装找正从动轴二,使其无需再调整;依此找正主动轴一时,用百分表检 测轴一上半联轴器大端面边缘径向间隙a,轴向间隙s,分0°,90 °, 180°,270°等四个方位测量,各值不大,且差别不大。
(2)联轴器找正时的铅垂面调整(大端面应留均匀间隙)
三、处理不合格基础(P37)
常见不合格的多为地脚螺栓尺寸不合要求,可用钻孔灌浆法处理:① 将 不合格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部分割掉。② 在正确位置处钻出直径比地脚螺 栓大10-16mm,深为10-20倍螺栓直径的孔。③ 用环氧树脂砂浆将地脚 螺栓固定,效果很好。 环氧树脂砂浆成份配比按重量计:6101环氧树脂(E-44):苯二甲酸二 丁脂(增塑剂):乙二胺(固化剂):砂=100:17:8:250,环氧树脂要用热 水浴(桶装泡在热水中)至80℃后加入苯二甲酸二丁脂(用以增强韧 性),搅拌均匀冷却到35℃左右加入乙二胺及预热到35℃左右的砂子 (砂子粒度为0.5mm以下,含水量小于0.2%),继续搅拌至均匀即成砂 浆。
二、设备基础验收(P37)
各项设备有着自己的基础验收标准。如YBJ201-83《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定》。 要依图纸资料检查浇灌方位,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和有关预埋件尺 寸,标高,中心线等。 测量方法:① 可用直尺,卷尺,线锤测量基础尺寸及螺栓(固定式)、 预埋钢板位置尺寸。② 测基准点用经纬仪或水准仪。
斜铁器承载面积As= (Q1+Q2)/R ( mm)2
微调千斤顶承受载荷P=C (Q1+Q2)/Z (N) 式中Q1,Q2同前页,Z——千斤顶个数。
四、试车(试运转)(P40)
1、单机试车:先空转,后带负荷试车。手动盘车——电机点动——电机空 转——带减速器点动——带减速器空转——带负载点动——带负载转动。
三、设备安装方法(P39)
可用垫板安装法或无垫板安装法。
1、垫板安装法
先依纵横中心线进行前后左右找正,再利用垫板厚度增减来找平,找标 高。需有厚度不等的垫板组合。小设备多用U形垫板;大设备可在每个 地脚螺栓两侧各放一组矩形垫板。需二次灌浆。考虑设备重量及地脚螺 栓预紧力全由垫板承受,不计入二次灌浆受力,则垫板总面积A:
安装地脚螺栓需要注意:① 插入地脚螺栓前应用清水冲洗基础
钻孔,干燥后再用丙酮擦洗;② 地脚螺栓要用盐酸溶液浸泡除锈;
③ 清水洗毕干燥;④ 将环氧树脂砂浆注入钻孔内后插入干净地脚螺
栓于正确位置;⑤ 要求干固后地脚螺栓抗拔Pk力
力P: Pk πdl[ w ]
>=P(N)
>=可能受到的拔出
[式w中]d——地脚螺栓直径,mm;L—[—地w ]脚螺栓埋入基础深度,mm;
拟调整轴一上两支点的高度(调整前后位置)。
铅垂面调整:
1、依检测值绘简图:轴二已经找正,a3>a1,S3>S1情况,用直线代替轴。 2、依图计算支点1,2高度差δ1与x。 sinα=(S3-S1)/D 轴一支点1与轴二轴线高度差δ1=e+y e=D/2+h-a1-Dcosα/2 e=a3+Dcosα/2-h-D/2 y=L1sinα=L1(S3-S1)/D e=(a3-a1)/2 轴一支点2与支点1高度差,x=L2sinα=L2 (S3-S1)/D 3、确定轴一支点1,2高度,调整量δ1 ,δ2(增减垫片厚度)。 支点1处减厚δ1=e+y, 支点2处减厚δ2=δ1+x
液压元件安装方位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标准要求,还要服从配管需要及使 用观察,操作需要。
2、管道安装方法:可分为一次安装法和二次安装法
(1)一次安装法:将管道加工,组装后一次安装好,再由专门循环酸洗装 置将管道内进行清洗(脱脂,酸洗,中和,钝化,水冲洗),最后做耐压 试验。
此法工效高,酸洗质量也比较好。缺点:酸洗操作麻烦,需具备循环酸洗 设备。
(3)水平面调整(移位)
与此类似,支点1,2前后移位量δ1`, δ2`
(4)举例
D=400mm,L1=500mm,L2=3000mm 已得从动轴上半联轴器大端面边缘径向间隙a1=0.04,a2=0.48 a3=0.44,a4=0.00mm;轴向间隙S1=0.10,S2=0.26,S3=0.42,
S4=0.26mm。
放上垫板,使其上表面达到设计标高和水平度,养护三天左右可安放 设备,标高不合适尚可在垫板上加薄垫片调整。微膨胀水泥砂浆重量 配比为水泥:黄沙:碎石(粒度为10mm左右):净水=1:1:1:0.4。设备 找正后进行二次灌浆。
2、无垫板安装法
利用斜铁器(或微调千斤顶)找正机械设备后,用高标号微膨胀水泥砂 浆进行二次灌浆,灌浆层高度为150-200mm,养护几天后抽掉斜铁器 (或微调千斤顶),在遗留空穴处填补普通混凝土即可。
B、水平面调整
1、依检测值绘简图 a2>a4,S2=S4,用直线代表轴绘图,两轴平行; 2、依图计算支点1,2移位量 支点1,2与轴线偏移量相等,同为e=(a4-a2)/2; 3、确定支点1,2位移量 同样位移量 δ1`=δ2`=e=0.24(前移量);
3.4 液压传动设备安装(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