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委员会:
按照合约分判,由总部/XX分公司负责XXXXXX招标工作,根据项目进度,现需进行招标方案评审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市场调研
二、招标采购层级
□置地战略采购
□建设事业部集中采购
■建设事业部总部采购
□建设事业部分公司/业务单元采购
三、招标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竞争性谈判
□询价
四、招标组织机构人员名单
1、招标委员会:燕现军、李波、李巍、曹立勋、李登超、夏进、张健兵
2、招标工作小组:
3、评标委员会(若有):
五、招标范围
六、资格审查标准
1、公司性质:
2、注册资金:
3、生产规模:
4、主要案例:
5、服务机构:
七、入围数量限制标准和资格审查评分细则(适用于公开招标)
八、标段划分
九、评定标原则
1、评标原则:
■价低者得:■同时回技术标及商务标评审法□先回技术标后回商务标评审法
□有效技术标价低者得
□综合评审法
2、定标原则(多标段联合招采):■兼投兼中□兼投不兼中□其他
十、招标采购单项计划
序号流程内容计划完成时间
1 招标方案
2 招标公示
3 资格预审及入围单位名单确定
5 招标文件审批
5 发标
6 技术回标
7 技术澄清
8 商务发标
9 商务回标
10 评标
11 定标
12 合同签订
妥否,请批示。
经办人:
签署:
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
“制度”之所以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是以有效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即有强制力保证其执行和实施,否则制度的约束力将无从实现,对人们的行为也将起不到任何的规范作用。
只有通过执行的过程制度才成为现实的制度,就像是一把标尺,如果没有被用来划线、测量,它将无异于普通的木条或钢板,只能是可能性的标尺,而不是现实的标尺。
制度亦并非单纯的规则条文,规则条文是死板的,静态的,而制度是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的,动态的,而且是操作灵活,时常变化的。
是执行力将规则条文由静态转变为了动态,赋予了其能动性,使其在执行中得以实现其约束作用,证明了自己的规范、调节能力,从而得以被人们遵守,才真正成为了制度。
“制度”。
是在通过其执行力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的时候才成为制度的,使其从纸面、文字或是人们的语言中升腾出来,成为社会生活中人们身边不停发生作用的无形锁链,约束、指引着我们的行为和尺度。
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须有其执行力,只不过差别在于正式制度的执行力由国家、法庭、军队等来保障,而非正式制度的执行力则是由社会舆论、意识形态等来保障的。
在笔者看来,认清制度所具有的执行力是剖析制度本质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