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奇的大自然》教案

《神奇的大自然》教案

《神奇的大自然》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四年级第2课
盘龙一小黄萍
教材分析
《神奇的大自然》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课在《悦纳自我敬畏生命》这单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研究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讲述了自然的运作法则,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写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3.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激起学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找、写食物链。

教学准备:有关食物链的课件,生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的妈妈。

为了能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下去,地球妈妈为人类找了很多朋友,它们就是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那么这些动植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神奇的大自然”,一起领略生命的法则。

(板书课题)
二、情景园
课件出示草原、羚羊、狮子图片,感受图片、进入情境
三、智慧屋
1、初步认知“食物链”
(1)师生问答,揭示课题。

师:青草、羚羊和狮子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生:吃与被吃的关系。

师:谁吃谁呢?
生:草被羚羊吃,羚羊被狮子吃。

师:为了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科学上统一用箭头来表示。

箭头方向指向吃还是被吃的?“谁被谁吃”箭头就指向吃的,意思是说被他吃到肚子里了。

板书(草→羚羊→狮子)
师:这些生物之间就是存在着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把它们连起来像条链子,生物学家呢把这种像链条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2)课件出示食物链概念: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3)、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并读一读。

2、进一步巩固“食物链”的认知
课件出示螳螂捕蝉的动画。

师:由这段动画你想到了我国古代的哪句“谚语”?
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动画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呢?
生:螳螂在吃蝉,而黄雀又吃螳螂。

谈话:那么蝉吃什么?
生:蝉吃树叶,树汁等。

师:你能写出这几个物种的食物链吗?
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板书:树→蝉→螳螂→黄雀)
师:你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两条食物链总结出什么规律吗?
生:食物链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3、认知食物链各环节间的连贯性。

(1)出示相关资料,揭示食物链中的每一种生物是相互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2)、通过配有文字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物种,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的紧迫性,激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4、通过介绍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来发动学生思考如何为保护自然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练习场。

1、做一做
用简单的文字、符号表示出下列物种食物链。

(1)、认识图中的物种。

(2)、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随堂练习本上做。

(3)、集体订正。

2、想一想
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

后来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幅减产。

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你能给农民伯伯解释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3)、教师明确。

3、议一议
如果有人想捕捉青蛙食用,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意见。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2、收集濒危野生动物资料,为保护野生动物写一封倡议书。

六、板书设计
神奇的大自然
草→羚羊→狮子
树→蝉→螳螂→黄雀
食物链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