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谊第一,2以礼相待,3与人为善,4和蔼可亲,5不卑不亢,6充满自信,7善于沟通,8一视同仁,9换位思考,10助人为乐,11谅解宽容,12以诚待人,13拾金不昧,14遵纪守法,15谦虚谨慎,16掌握分寸,17遵重惯例,18通情达理,19尊老爱幼,20不忘故人,21宽宏大量,22仗义疏财,23见义勇为,24感恩报恩,25互利共赢,26安不忘危,27韬光养晦,28赞扬他人,29讲究方法,30善始善终,31讲文明,32不发怒,33不贪婪,34不嫉妒,35守信用,36和为贵。
1、友谊第一:指看重友谊,把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即在交往活动中来自双向关系的情感、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看成最重要的,放在首位。
我们说,友谊第一立意明确,首先抱着友好的态度待人,并希望进一步友好往来。
2、以礼相待:是指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礼貌待人,是待人的最好方法。
对人要讲究礼貌,讲究礼尚往来,古人说叫“懂礼数”。
别人对你有礼貌,你就要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对方。
不仅要有礼貌,衣着也要得体,还有行礼、握手、招手、鼓掌等也都要有所讲究。
这就是说,要注重礼貌、礼仪。
俗话说“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3、与人为善:指善意帮助人。
与人为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们待人处事时,以友好、善良的心态对待别人。
这也说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
其中包含要求所有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待人要以善意,做事要做善事,不能因善小而不为。
当然,有时好心待人而没有好结果,但不能因此而灰心。
因为“与人为善”本身不要求回报。
此外,与人为善贵在坚持。
就是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不容易。
4、和蔼可亲:指一个人的修养很好,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它是待人的最好的态度,需要好的心态。
我们待人处事时,对人要态度温和,让人感到容易接近,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笑脸相迎、主动热情。
能够做到笑脸相迎、主动热情不仅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素质。
俗话说:成功是从微笑开始的;要学会营造快乐;学会轻松愉快地解决难题。
可见和蔼可亲主要是态度问题,这里不是对别人的要求,是要求你自己去做,是对你自己的要求,要见行动的,要做到的。
我们在这里推崇待人处事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学会笑脸相迎、主动热情。
这就表明了我们的一种态度。
和蔼可亲也是把快乐传递给人们。
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人生短暂,与其事事张弓拔弩,不如“幽默它一把”,换个和蔼可亲的方式。
我们鄙视没有礼貌、不通人情、六亲不认等那些做法和行径。
6、充满自信:是信心十足、积极向上、快乐进取的意思。
充满自信是一种好的心态。
是待人处事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
在日常工作中,你需要与自己的上级、下级、相关部门,尤其是你的客户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沟通。
如果有良好的沟通,办起事来就畅行无阻。
然而,许多人是由于没有自信,沟通不当或缺少沟通,结果不可避免地延误工作、失去机会。
另外,谁都愿意选择像样的朋友,免不了要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甚至跟最有名气的人交朋友,这就要求你有一定的胆识,敢于接近大人物;人们在创业时,或步入社会开展工作,也会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那就要有一定的胆量、自信,不能胆怯、自卑。
要想充满自信与人沟通和交往,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的性格差异很大。
我们说存在决定意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
尤其是青少年人,要学会扬长避短,这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心。
人最了解的莫过于自己了。
然而“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能够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自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们说,人有自知之明,才可能充满自信。
而只有充满自信,才能勇于与人沟通和交往,完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业。
所以,能够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自己非常重要,是充满自信的前提。
其实,人都是不断变化的,人的发展目标,也在时时发生变化。
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更自信。
7、善于沟通: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待人处事最重要的环节。
善于沟通强调的是与人沟通的方式、方法要运用自如。
这说明你是否掌握了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和能力,也反映了你的智慧和聪明,有智慧,反应迅速、灵活。
即古人所说的“智”和“敏”。
人们相互沟通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正确地阐述和表达自己要传达的信息,不要给别人以错误的印象。
根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在人们聊天、谈话的时候,语言(讲话内容)和声音、语调和外表(动作和表情)占全部印象的90%以上。
因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会使用你的眼睛,与人沟通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其次,学会使用你的面部和双手。
你与人谈话的过程中,实际上你的脸和手一直都在发出信号。
第三,学会使用你的肢体语言。
总之,恰当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语音、语调,并贴切地加强语气,能够正确地阐述和表达自己要传达的信息。
2.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别人、对方的意思、想法。
对于客户或者对方的需求、期望,恰恰都是由你“听”来的。
3.双方能够交流互动起来,进行下去,还要善于观察对方、询问对方,特别是提出恰当的问题,注重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你的态度也十分重要。
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
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进一步沟通。
8、一视同仁:是指对人、对朋友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我们的朋友有近有远,有的联系密切些,有的联系少一些,这都是人之常情。
朋友的性格、爱好、能力、学识,以及和你自身的各方面特点的结合程度是不一样的,合的来的,自然就亲近些。
我们讲的一视同仁,是他们在人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我们国家,每个公民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
包括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正直公平等,都是对这一点讲的。
所以我们对朋友不应该厚此薄彼、另眼看待,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坚持平等原则,这样公平合理。
一视同仁是对朋友的基本态度。
9、换位思考:就站在对方的位置想问题。
其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可能双方或多方之间并没有沟通,或没有条件沟通,但我们也要想到对方或者说想到别人的利益。
例如,你家里的音响声音大,就可能影响别人休息。
这就需要换位思考,替别人想一想。
这不需要找人家去沟通,自己去做就行了。
行为科学认为人有五种需要。
在与人交往时,要了解他的需要是什么?因为我们面对的朋友多种多样,性格各异,要善解人意。
其实,换位思考也好,善解人意也好,不需要复杂化,就是简简单单、自自然然,看看自己的心,然后按照它告诉你的去做,用心就好,自然就好。
10、助人为乐:指乐于帮助别人,或者说把帮助别人当做乐事。
也有人说,助人为乐是指帮助人就是快乐,就会有快乐的回报。
助人为乐无疑是一种美德。
有人认为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表现了一种精神。
有人认为:助人为乐不仅是一种美德,助人是快乐之本,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成人之美就是一种助人为乐。
它们都含有奉献精神,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是我们要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有的企业已将“成人之美”的行为,作为企业的一项永续经营的事业来看,认为每一位职工都要掌握。
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要因为是小事就不去做了。
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都需要助人为乐的精神。
11、谅解宽容: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表现为体谅、容纳、接受,也是一种宽容。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大英百科全书》解释为: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他自己或被普遍接受的方针或观点持有耐心而不带偏见的容忍。
”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宽容是人类最本质的美德。
孔子认为: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是‘恕’。
“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拥有一颗宽容、忍让的心,凡事用宽广的胸怀去坦然面对,包容别人的失误,改正自己的错误,生活才会更轻松。
12、以诚待人:是诚心实意地对待别人;就是以诚恳、诚实、诚意对待别人。
竭诚相待、真诚待人、以诚相待、诚恳待人等都是这个意思。
是指待人的一种态度。
以诚待人最基本的就是对人讲真话。
万不得已不能讲真话时,也不要讲假话,最好讲明原因,让人家谅解。
当然有时候还需要“善意的谎言”。
善意的慌言往往能挽回很多东西,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以诚待人的关键是诚实,诚实是做人的一种美德,需要好的心态。
重要的还是要真诚,以心换心。
13、拾金不昧:是指拾到东西,或者各种贵重物品,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
拾金不昧需要良好的心态才能做到。
14.遵纪守法:这是原则问题,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原则。
是否遵纪守法,表现了一个人的原则性是否强。
遵纪守法也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15、谦虚谨慎:是做人的态度,即不骄傲自满,不吹嘘自己,不夸张抬高自己。
谦虚谨慎是做人最朴实的作风,需要好的心态。
谦虚谨慎也是我们提倡的做人的优良传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谦虚谨慎的人有自知之明,会闻过则喜。
16、掌握分寸:指说话或做事掌握的尺度、界限适当、恰好,没有过分之处、恰到好处。
我们干什么事都要掌握分寸。
能否掌握好分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
掌握分寸有几条要注意:办事的场合;与人交往的时间;自己的行为举止,穿着打扮;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各个宗教信仰。
几个“不讲”:挑拨是非的话不讲,即不讲闲话;侮辱人的话不讲;发牢骚的话不讲;埋怨人的话不讲;让人烦恼的事不讲;不知道的事不讲。
还有几个“不问”:能勾起别人痛苦回忆的事,能不问就不要问;关系到别人隐私的话不要问。
几个不谈:时间不恰当不谈;气氛不恰当不谈;对象不恰当不谈。
办事要有理、有力、有节(节制,就是要适可而止)。
17、遵重惯例:是说要了解待人处事的通常方法、习惯做法并加以遵守。
18、通情达理:通情达理就是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顺应情理。
这是人们交往的一般常识,需要好的心态。
反应的是一个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
通情达理就要讲究人情,以理服人。
讲究什么人情?就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人情世故。
以什么理服人?就是相信科学道理,用科学道理说服人。
待人处事应该通情达理,讲究正义、责任、正直、公平。
19、尊老爱幼:即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慈善,有同情心、有爱心。
尊老爱幼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但是,在社会上还有许多违反这种基本道德的做法。
甚至于有些不得不用法律手段来约束。
例如,在现在的婚姻法中,就有关于尊老爱幼的规定。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和美德。
20、不忘故人:就是不忘乡情、不忘本,说明人的品德良好、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