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的设计理念
李桥小学任伟伟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描写了三件有关生命的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作者借这三个事例抒发了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本文短小精悍,思想含蓄深邃。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生命也许只意味着活着,如何让学生走进生命,感受生命,从而懂得珍惜生命,是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重难点。
我是这样设定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首先我引用了一粒种子生长开花的过程,演绎生命的神奇。
很快地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生命到底是什么?也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板块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列出三个事例的小标题,这样能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升语言概括能力,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整体把握全文后小组合作交流作者对生命的思索中让你感受深刻印象深刻的句子。
1.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让学生亲耳去倾听自己的心跳,感受生命的宝贵.
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三)品味感悟,交流汇报
1、交流:在“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在学生交流之后,我适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挣扎”、“鼓动”、“跃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飞蛾求生的强烈欲望。
(2)教师发问:飞蛾生命那么短暂,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这既是一种想象说话的训练,又是对飞蛾永不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解说。
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质在表达自己的心声,更好地理解“生命是多么重要”这一主题。
2、研读“瓜苗生长”的事例
出示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
让学生说出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及自己的体会,在学生体会到种子那顽强的生命力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这株幼小的瓜苗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依然茁壮成长,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瓜子不屈向上的精神。
联系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会怎么办?
3、作者面对生命。
课件出示杏林子的图片,教师配乐讲述杏林子的故事,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生前的事迹,就会被杏林子与病魔抗争的顽强意志,与生命共进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染,内心深处就会受到震撼,就会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的一个思考,进而懂得要珍惜生命,决不能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样就水到渠成的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给学生空留了大量朗读的时间,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地读,不同形式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我紧紧地抓住了课文的题目来进行教学,每学完一段内容的时候,都让学生回归到课文题目的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读出生命的可贵。
(四)课后作业:小练笔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通过学习了课文,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学生写出自己眼中,心中的生命是什么?这样就很好地把听、说、读、写有利的结合起来了,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语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对《生命生命》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及教学效果的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