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禽流感(AI)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疫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003年冬、2004年春在泰国、越南、日本、韩国、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进入2004年,我国16个省份的40多个疫点,先后发生了H5N1亚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养禽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科学有力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并扑灭。
但禽流感传染源的威胁依然存在,今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突然发生的可能,以冬春季节多发,因此,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工作,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及病变
症状: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的毒株。
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3-5天,该病常突然暴发,流行初期的急性病鸡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一般病程1-2天,症状变化很大。
病鸡可见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鼻炎和结膜炎,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同时出现或不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羽毛蓬松,鸡冠发绀。
有的腿变红,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甩头,严重者可窒息死亡,产蛋率明显下降。
病变:头、颈及胸部皮下组织胶冻样浸润,消化道病变明显,喉头、腺胃粘膜、肌胃角质膜下及十二指肠粘膜、泄殖腔充血、出血;腿部肌肉有出血点、出血斑;胰腺表面有针头至芝麻大灰白色坏死点;典型的腹膜炎,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卵巢、输卵管、卵泡充血、出血。
二、认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和危害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染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可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因此,我国把该疫病列为一类传染病。
2、野生禽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传染源,尤其是野生水禽,他们都是禽流感病毒的正常带毒者,要彻底地消灭这些带毒者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些野生禽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对家禽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野鸟迁移是造成禽流感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这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可能与野鸟迁移有密切关系。
3、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
其血清型众多且变异频繁。
H5与H7为高致病亚型。
我国这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属H5N1亚型。
4、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传染给人类,使人发病甚至死亡,证明禽流感病毒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三、要进一步做好禽流感的防制工作
1、搞好科普宣传工作。
使农村和城市的男女老少对其都有深刻的认识,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家喻户晓,使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成为大家自觉行动,上上下下齐心合力把预防工作做好。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属首次发生,许多人员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
大型养禽场和养禽户,还比较重视。
但农村散养家禽户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不防疫,又不消毒,总认为既是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也不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
从不考虑社会经济意义,也不考虑公共卫生意义,这样的散养户还很多。
在禽流感防制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疏忽和漏洞。
因此,必须搞好科普宣传,使大家都认识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
2、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养禽场(户)。
养禽场要严格控制饲养点的合理布局,要避免养禽场靠近河流和人员密集的地区,强力推进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彻底清扫冲洗,定期消毒),限制饲养人员流动,禁止车辆、杂物进入饲养场等,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入养禽场的一切渠道,确保家禽安全。
要避免在一个养禽场内饲养多种家禽,尤其要防止多种家禽混养。
3、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检验工作和日常疫情监测。
搞好进出口检疫工作,尤其是禽类及产品、观赏鸟、生物制品、各种动物及产品的检疫工作要加强,严格各项入境检验措施,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我国,同时要及时掌握世界各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清况,禁止从发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家禽及其产品。
各地兽医卫生检疫部门要做好家禽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尤其是对集贸市场、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场等进行重点检疫和监督检查,必须尽快健全农村兽医防疫检疫机构。
确保机构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4、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工作。
除了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外,搞好高致病
性禽流感的免疫工作,是对禽流感防制的最有效方法,也是目前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
我国此次疫情发生后,就对疫区以外5公里范围的家禽采取了紧急疫苗接种的措施来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
我国是养殖大国,但养殖条件相对落后。
个体养殖户占主流,规模小,设施简陋,专业知识贫乏,再加上一步农村散养户,养殖条件更不值得一提。
在这种条件下,用灭活疫苗对禽类进行主动免疫接种,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
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应在家禽机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免疫二次以上。
并要做到一只不漏地接种。
与此同时,还必须抓好种苗和饲养管理,做好其他传染病的疫苗的接种各个环节的工作,培养健康的禽群,只有健康的禽群才能对禽流感疫苗接种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四、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应采取的措施
1、当发现或怀疑家禽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时,应迅速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疫情,养殖场(户)或个人不可以自行处理。
严防养禽户或不法商贩为经济利益而瞒报疫情或倒卖死禽类,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2、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规定的要求执行。
对疑似病禽进行隔离、封锁,当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划定疫区,进行隔离封锁。
我国规定将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定为疫区,疫区内家禽全部扑杀,扑杀的家禽焚烧后深埋处理。
对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目的是建立免疫隔离带。
3、疫区内的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产品、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和垃圾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应选择深埋、焚烧等方法。
4、对疫区内所有用具、交通工具、禽舍、笼具、宿舍、道路、水源等进行彻底消毒。
清洗消毒所产生的污水要做无害化处理。
5、疫区内所有禽只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并进行消毒后,经过21天,由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申请解除封锁令。
疫区解除封锁后,一般情况下,6个月内如果疫区没有发现新的疫原,即可再进行禽类养殖。
五、做好人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护工作,保护人类健康
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与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密切接触的有关人员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消毒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养禽业和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但它又是可防可控的。
我们要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提高认识,尊重科学,保护环境。
养殖场要搞好日常消毒工作,粪便、垫料及各种污物要集中无害化处理。
消灭禽场的蝇蛆、老鼠、野鸟等各种传染媒介。
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进禽及其制品。
维持家禽产品的正常流通和消费,使我国的养殖业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安全化的生产经营道路,就一定能够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
河北邢台市兽医院邢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