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日本中小学的安全教育作者:张克勤发布时间:2009-08-03摘要:日本重视学校安全教育。
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制定具体的安全教育目标和内容,在各科教学教育活动中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编制教材,研究学校安全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安全教育作者简介:张克勤/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学校危机与精神支持中心共同研究员,宁波市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宁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宁波315016)怎样开展安全教育,对我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笔者认为日本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方法,可以为我国的安全教育实施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一、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出发,制定具体的安全教育目标和内容(一)小学阶段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是最适宜进行安全教育的时期,因为儿童最易接受安全指导并转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将会在孩子今后的人生中留下极大的隐患。
这个阶段的儿童善于观察大人的行动并加以模仿,也很容易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安全教育时,采用实际的行为进行示范,比单纯用语言指导效果要显著。
不过,小学生有时候容易受冒险心或从众心理的支配做出危险举动,自制能力较弱,到高年级以后,他们希望从伙伴那里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容易在看到别人的危险举动时不由自主或不得已地参与进去,这一点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还有,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比幼儿增大了许多,使教师和家长难以照应,所以要教育孩子别到河边等容易落水的地方或人迹稀少的地方去玩。
虽然同为小学阶段,但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儿童,其年龄特征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全校统一的安全指导工作之际,日本学校很注意加以区别对待。
例如,在制订有关小学安全教育的目标时,就针对低、中、高不同年级(二)初中阶段中学以后,随着第二性征出现,迎来了第二个反抗期,反抗情绪有时甚至会波及已经形成的各种习惯和道德观念、社会规范等,另一方面,由于这时的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针对这些特征,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日本学校很分别加以详细规定。
注意以下三点:1、不能仅靠强硬的态度或强制性的要求,而要明确告诉学生遵守安全规则的意义。
2、不能摆出大人教训小孩的样子,而是承认他们是“成长中的成年人”,尽量以平等的态度,以一种前辈的身份对他们提出忠告。
3、哥们儿义气是左右中学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们常出于怕被孤立的心理,明知有危险,但在朋友面前却仍可以冒着危险奋不顾身,因此,应该注意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能力,使他们懂得安全行为的意义并知道用怎样的方式来保证自他的安全。
(三)高中阶段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反抗心理有所缓减,他们开始考虑自己今后人生道路,与此同时,他们对驾驶摩托车、汽车开始产生兴趣,考虑到这些特点,日本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就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l、高中是学生走向社会前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安全教育的最后机会,因此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和立场上,教学生懂得,保证自己与他人的安全,不仅是为了自身平安,而且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要多让他们参与社区的交通安全运动和救灾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以此增强作为“社会人的自觉性,能在更高更广的视野上考虑安全问题。
2、除了“不要成为受害者”以外,还要教育他们“不要成为加害者”并提出具体的遵纪守法的要求,要让他们懂得作为社会一员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要强调照顾老年人、残疾人和少年儿童的必要性。
在日本,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活安全、交通安全和灾害安全三个方面,在实施安全教育之际,日本学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特征出发,具体规定了各个阶段的安全教育内容。
二、在学科教学教育活动中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一)以体育保健课为中心开展安全学习在日本,学校教育活动包括各项教学科目、道德课、特别活动等几大方面,而各项教学科目中,体育保健课则是实施安全教育的中心谋程,这是日本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这里说的体育课,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单纯传授体育知识及技能技巧的教学,它还包含着保健和安全等重要内容。
在日本,小学开设“体育课”,保健的内容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初中开设“保健体育课”,保健的内容所占比重相对增加,高中则完全把“体育课”和“保健课”分开,不过,在作为进行安全教育的中心课程这一点上,它们所发挥的作用是一致的。
小学阶段,体育课保健内容的教学重点是“防止受伤”,每个年级实施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例如,三、四年级主要围绕着“每天的生活和安全”和“成长中的身体与我”来进行。
前者包括:A.一天的生活方法;B.身边的清洁卫生;后者包括:A.身体的发育、成长与饮食、运动等;B.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五、六年级主要围绕“防止受伤”、“心理健康”和“预防疾病”来进行,具体内容包括:(1)如何防止受伤:A.交通事故和学校生活事故等的原因与防范;B.受伤时的处置:(2)心理健康:A.心理发育;B.心理和身体的密切关系;C.如何处理不安和烦恼;(3)疾病预防:A.疾病发作的症状;B.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预防;C.由于生活行为导致的疾病的预防,等等。
初中体育保健课主要以“伤害的防范”为重点。
例如初二的体育保健课内容主要是:(1)如何防范因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等引起的伤害;(2)学习应急鼾方法(绷带包扎法、止血法、人工呼吸法)。
高中的保健课主要以交通安全教育为核心,内容包括:(1)现代社会与健康:A.交通安全。
具体内容是:了解车辆特性、安全驾驶和安全步行的注意事项,懂得尊重自身与他人的生命,交通环境整备的重要性,交通事故发生时的责任和赔偿问题,等等;B.应急处置的方法和顺序:止血法、人工呼吸法、心肺复苏法等;(2)社会生活与健康:A.自然环境与安全(自然环境的污染);B.环境与健康。
在具体实施安全教育的时候,日本学校要事先根据《学校保健法》制定《安全教育年度计划》,在计划中结合季节变化和学校各项活动,具体规定每个月的学习指导重点。
如某高中的计划里是这样规定每个月体育课/保健课的安全教育重点的。
4月:(1)对体育设施和用具的安全点检;(2)把握学生的病史;(3)事故灾害及其防范。
5月:从定期体检中发现哪些学生不适合哪项运动,并对其进行指导。
6月:(1)通过让学生出汗进行卫生指导;(2)雨季体育馆和运动场的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是防止滑倒摔跤)。
7月:(1)游泳安全指导;(2)中暑预防指导;(3)野外活动与安全;(4)体育设计用具的安全点检。
9月:(1)准备运动会;(2)体育设施用具的安全点检。
10月:运动会的事故防范。
l1月:(1)对体力和体育的思考;(2)精神障碍与健康的精神;(3)公害与健康问题。
12月:(1)冬季运动的意义;(2)体育设施用具的安全点检。
1月i(1)把握学生的健康状态;(2)体育设施用具的安全点检。
2月:(1)预防感冒指导:(2)职业生活与健康。
3月:对安全的反省与评价;(2)体育设施用具的安仝点检。
(二)在各门学科教学中穿插安全教育内容除体育保健课外,日本学校还注意在其他科目的教学及道德课和综合学习的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具体实施时,注意根据各科教学内容的特点,有的放矢。
例如,道德课注重养成对自身与他人生命的尊重态度,培养遵纪守法、互助互让、互相关爱体谅的精神和公德心;综合学习时间则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安全的专题,或者以实际发生过的事故灾害作为例子,开展安全教育;在有实验或实习的科目中,则就与安全直接有关的服装、行为、动作、用具的使用方法等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在理科(物理化学)等与安全关系比较密切的科目教学中,更是注意进行严格细致的指导。
例如,前面提到的安全教育计划里,就这样规定了每个月的理科中的安全教育内容。
4月:(1)器具器材的安全操作方法:(2)设施、设备、药品管理等的点检。
5月:实验中的一般注意事项及危险防范的注意事项。
6月:通过学习摩擦力。
、运动量和圆周运动等,理解汽车安全驾驶问题。
7月:通过学习冲突、运动能量及能量保存法则,理解冲突问题。
9月:理解振动的共振原理,学会采取正确的处理和行动方法。
10月:理解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构造和救急处理方法。
11月:电器操作上的注意事项。
12月:大气污染、水质污染与公害。
1月:工业生产与公害问题。
3月:处理碳化氢类的注意事项。
(三)在班级活动、课外活动与各项活动中进行安全指导日本的学校把班级当做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基地,每周的班会都是培养学生实际生活劳动态度、使知识技能转变为能力习惯、并养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好机会。
因此在班会中,教师常围绕有关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灾害发生时的安全防范、尊重生命、环境问题等设定一些主题,与学生开展谈话讨论,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指导。
在指导时,教师还根据季节的情况(特别是在暑期放假前),配合全校活动计划或者是抓住事故发生后的关键时机,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指导,除了班会以外,在早会或放学前的终会上也很注意进行安全教育。
运动会、防灾洲练、春游、交通安全讲座等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的各项例行活动,也是进行安全指导的好机会。
学校通过这些集体活动进行安全指导,使学生感受到集体归属感,学会采取安全行动的规律,学校还经常组织交通安全讲座和避难训练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防火、防震对策和可疑分予闯入学校这类突发事件时的对策。
在举办这类活动时,常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邀请有关人员和教育工作志愿者共同参加,使安全指导和安全实践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他们还注意到,这些虽然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机会,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所以在事先都要求制订周密的实施计划,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各种自主自发活动,另一方面也注意养成学生遵守集体规则的习惯,在活动前的准备和活动后的清理工作中也不忘记进行安全指导。
学生自发开展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属于学校计划中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而且它与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都有关联,因此也在学校管理下进行。
在这些活动中,学校都要安排教师负责照看,以防发生意外事故,平时有意识地让大家讨论“如何保证在校园中能安全放心地玩耍活动”等议题,让大家献计献策。
他们还特别注意,不能只为了强调安全问题,单纯靠制定一些禁止事项或规定来约束学生,而更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自由自在地玩耍,使儿童在保证安全并能发挥主体性的前提下,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
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
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发、自治的实践,把学到的安全方面的知识能力进一步加以深化,转变为实践行动,以此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如组织大家对上学、放学路上的各种隐患进行实地调查,哪里行人稀少,哪里容易突然冲出车辆,哪里正在施工,等等,然后作成一幅“倒吸一口凉气地图”,贴在教室里,分发给学生和家长,以唤起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