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压桩专项施工方案

静压桩专项施工方案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静压桩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第二章、编制依据 (3)第三章、施工布置及施工准备工作 (4)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6)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1)第六章、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4)第七章、施工工期及保障措施 (16)第八章、应急预案 (17)附图桩位平面布置及压桩施工线路图 (18)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1、工程名称: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2、工程位置: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东南3、建设单位:广东广业集团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5、勘察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二、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东南,主要承担新龙、下厝、五和三个社区污水处理任务,厂区位于五和东侧与下厝交界处下厝地界内。

根据工程所在地各级政府对工程总体建设推进进度,项目采用EPC模式,设计、施工同步进场,设计与施工相融合,以加快工程建设推进进度。

建设场地原地貌为鱼塘,地面非水域可测标高0.98~2.1m,需整体平整到1.8m再进行后续各工序施工,设计地面标高为3.0m。

污水厂厂区:新建日处理污水 1.5万m³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厂区占地面积1333㎡,建筑面积1799㎡,构筑物3693㎡,含14栋(座)建(构)筑物。

其中粗格栅泵房开挖深度13.95m,采用外围双排咬合搅拌桩止水的沉井施工工艺,其他构筑物基坑均为3.0m以内,采用放坡挂网方式开挖。

地基与基础以PHC桩基础为主,摩擦桩,其中粗格栅泵房为采用搅拌桩软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建(构)筑物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配套管网:主管总长度8.76km,采用DN1000、DN1400钢筋混凝土管,埋深4.0~7.5m,顶管施工工艺;支管总长度35.76km,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管径DN1000,钢筋混凝土管,管径DN1000、DN1200,埋深1.8~3.1m,明挖施工工艺,局部钢板桩支护。

工程建安费总额约为 5.05亿元,其中污水厂厂区约为0.95亿元,配套管网约为4.10亿元,计划竣工日期为2019年6月中旬。

三、工程地质、水文状况1、地质状况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查报告揭露情况,本工程场地地基土按成因类型可分为杂填土、粉质粘土、淤泥、中砂、粗砂等地层。

总体上看,场地土层较为均匀,岩层地质条件较复杂。

厂区地基土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分述如下。

1、杂填土层(Q4m 层号①)厚度0.3~1.5m,土性为杂填土,杂色,稍压实,干~湿,由砂土、粘性土组成。

表层含有大量的植物根须。

2、粉质黏土层(Q4m 层号②)厚度0.2~1.6m,黄褐色,软~可塑,以粉质粘粒为主,含较多的砂粒,粘性一般。

3、淤泥质土层(Q4m 层号为③)厚度4.6~11.5m,深灰色,流塑,以粘粒为主,含少量贝壳,砂粒,粘手感强,具有臭味。

4、细砂层(Q4m 层号为④)厚度0.6~4.4m,浅灰色、灰黄色,饱和,稍密,以中细砂为主,含较多泥质,级配不良,局部黏土抱团。

5、粉质黏土层(Q4m 层号为⑤)厚度 1.2~7.1m,深灰色,软~可塑,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的细砂粒,粘性一般。

6、中砂层(Q4m 层号为⑥)厚度 1.6~8.8m,浅灰色,灰白色,饱和,中密,以中粗砂为主,多泥质,级配良好。

7、质黏土层(Q4m 层号为⑦)厚度 4.7~8.3m,深灰色,软~可塑,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的细砂粒,粘性一般。

8、中砂层(Q3mc 层号为⑧)厚度1.8~6m,灰白色,浅灰色,饱和,中秘~密实,以中粗砂为主,多泥质,级配良好。

9、粉质黏土层(Q3mc 层号为⑨)厚度 3.6~7.4m,灰色,可塑,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的砂粒,粘性一般。

10、粗砂层(Q3mc 层号为⑩)厚度 5.0~8.7m,灰白色,浅灰色,饱和,密实,以粗砂为主,多泥质,级配良好。

11、全风化花岗岩(Q52(3)层号为)厚度 1.2~4.4m,灰黄色,黄褐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清晰,岩芯呈坚硬土状。

2、水文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本工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海积砾砂层中,属孔隙潜水类型,另基岩中赋存有一定量的裂隙水。

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并与海水有一定水力联系,水位因降雨及季节变化而异。

地下水埋深较浅,水位标高-1.1m~-1.50m。

地下水对砼结构无腐蚀性。

第二章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94-2013);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6、施工合同及有关文件。

第三章施工布置及施工准备工作一、现场布置在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应完成临时道路的修筑,接通临时水、电,平整桩基础施工场地,保证现场排水畅通。

1、场地平整和临时道路修筑场地必须平整,临时施工道路及排水可满足桩机及管桩材料的进场要求。

2、施工临时用水、用电施工在桩基础施工前,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均以接通。

二、人员组成1、管理人员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质量、进度要求等,确定项目管理人员名单如下:项目经理(林振升)项目副经理(郭煜添)技术负责人(何庆生)测量员(赵勇军)施工员(黄桂周)质量员(林伟松)全权负责工程的施工负责桩基施工管理与协调主要负责技术方面和施工技术交底测量放线,标高、轴线复核细部放线,标高、轴线复核,施工记录主要负责施工质量检查和控制安全员(杨志鹏)主要负责施工安全资料员(颜晓勇)负责施工资料的采集、整理、汇编2、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配备表作业人员均为管桩基础施工专业人员,技术过硬,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三、施工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在桩基础试桩前,技术人员对设计施工图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并进行了相关工程量计算。

(2)按照规范要求,本公司编制了《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物的PHC桩进行了编号,设计了打桩路线图,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方格网测量成果进行了桩长试配。

(3)在试桩前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编制试桩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认真解读并签字确认。

(4)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场地内选择不少于5个点进行试开挖,查看土层分布及地下水水位情况。

根据试挖的情况确认:a、本工程地下水主要是赋存于地表的孔隙潜水,水位标高约在-1.1m~-1.50m;b、地下土质分布极不均匀,场地北侧在地表以下约0.5m即为淤泥质土;场地南侧地表以下约5m范围内主要为建筑垃圾,5m以下基本为粘土回填,含水率大,不能作为施工车道的持力层;2、施工测量准备项目部测量员在试桩前根据设计图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高程进行相关内业计算,测放建筑物轴线和桩位。

3、机械设备准备4、材料准备在施工准备阶段,向建设单位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提供PHC桩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文件及PHC桩的质保资料,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的考察计划,确定管桩供应商并签署相关合同文件。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一、施工测量1、桩位测设及复测桩位测设采用NTS352全站仪测量。

施测前测量工程师应根据现场测量平面控制网计算出每一根桩的方位角和距离,施测时直接定桩中心点。

桩位测设完成后,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复测,复测采用全站仪测量。

测量时先定建筑各轴线位置及必要的控制线,再根据轴线位置关系用钢尺量出每一根桩的中心位置,并与测设的桩中心位置相复核,偏差大于规范规定的应重新测量。

用全站仪测设桩位和复测不得由一个人进行。

2、标高测量压桩施工的标高测量主要指桩中心自然地面标高测量和送桩阶段的标高测量。

标高控制应根据已经通过监理工程师复核的高程控制网引出标高到施测现场,并进行测量作业。

3、测量误差要求桩基础测量误差不得大于《工程测量规范》及设计文件允许的偏差范围。

二、施工工艺流程静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三、试验桩施工设计和规范要求必须进行试验桩施压。

试验桩的数量和位置由监理工程师根据规范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设计结构施工图确认。

工程施工时科学配桩,根据实际施打情况调整桩长,避免过量截桩。

试验桩的施工应同结构桩一致,其目的是为正式施压管桩积累必要的技术参数,为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在试验桩施压完成后,必须进行终压力值、压桩深度、焊接工艺参数等技术数据的计算、整理和总结,对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作为正式施工的重要依据。

四、压桩1、桩机就位静压桩机应按设计好的行走路线就位和施压,桩机就位后应进行整平。

若局部地基土松软不能满足打桩机正常工作的需要,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2、吊桩、植桩采用压桩机自带的钢丝绳将预先堆放在施工场地外围的管桩拖至桩机附近,再进行起吊并用夹具夹紧。

管桩被夹具抱紧后,应仔细清除入土端钢板上附着的泥沙、油渍,将其搽拭干净并保持干燥,焊接桩尖。

桩尖焊接完成并自然冷却到规范允许的温度,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植桩。

植桩的要点是将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用经纬仪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检查桩身垂直度,满足要求后使桩身入土。

3、压桩在压桩、接桩过程中,必须对桩身垂直度和端面的平整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首节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压桩机调至水平。

此外对桩位的偏差是不大于100mm,严禁各桩在施工过程中移位,每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底。

接桩送桩过程中不得无故停歇,尽量缩短休歇的时间。

4、接桩第一节桩压入地面后,上端距地面800~1000mm时应停止沉桩,起吊第二节桩准备接桩。

第二节桩起吊后,应先确认管桩接头质量合格,然后将上下端板表面清理干净,坡口处用铁刷子刷至露出金属光泽,并清除油污和铁锈,再与第一节桩对接。

桩段接驳时,用接桩器对接,保证上下钢板面紧密接触。

施焊应分层对称进行,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且根部必须焊透。

焊毕自然冷却不少于8分钟才可以继续沉桩。

为减少焊接时间,一般采用2台电焊机同时施焊。

本工程焊条采用E43型,焊条直径D≥4mm,焊缝分三次焊满。

五、送桩送桩采用专用送桩器配合施工。

送桩时严格控制送桩深度,保证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送桩时,桩端达到设计标高且终压力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时,继续复压2次,稳压2~5s方可终孔压。

并由专人记录终压力值。

六、主要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1、原材料验收和检验①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的规定,桩的表面应平整、密实,制作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预制桩制作允许偏差(mm)②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外观质量应平整、密实,不应有裂纹、蜂窝、孔洞、折断和过大缺棱掉角、露主筋等缺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