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1.2 项目承建单位1.3 项目负责人1.4 项目建设地址养殖公司位于××1km处,养殖场北与通村路相连,东、南、西三界为耕地,总占地约500亩。
区域交通环境方便,东距渭清公路10km,北距西禹高速13km,南距西韩铁路1km。
本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容均分布在养殖场。
1.5 项目建设规模、容及标准1.5.1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为:建设防疫及治疗用房150㎡,建设场区道路2km,建设30吨/日牛粪无害化粪污处理系统,购置防疫检疫设备4台(套),增容变压器200KVA一台等。
1.5.2 建设容场区道路2km,水泥砼路面,路宽4~6m。
建设防疫治疗用房150㎡(其中治疗用房50㎡,隔离牛舍100㎡)。
粪污处理系统,建设集污池、发酵池,购置沼气锅炉1台。
配套完善低压供电系统,增容变压器200KVA1台。
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20.7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267.8万元,第二部分工程其它费用23.7万元,基本预备费29.2万元。
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国家财政补贴15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70.7万元。
1.7 主要经济评价指标项目总投资320.7万元,运营期年均产奶10000吨,年均销售收入2813万元。
项目财务部收益率121%。
财务净现值6228万元。
全部投资(静态)回收期3年。
总投资收益率168.3%。
1.8 项目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10个月。
1.9 项目编制依据1、国家关于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2、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的实施意见(2007.9.25);3、省畜牧产业发展规划;4、××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意见》;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6、陕发改农经[2008]1311号《关于申报2009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的通知》;7、××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8、项目单位关于编制《××养殖有限公司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区蒲城县概况2.1.1 自然概况××是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
县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东邻澄城、大荔两县,西邻市、富平县,南邻临渭区,北与白水县接壤,距省会100公里。
××为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渭河平原的交接地带,地貌类型多样,以台原为主,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形特征为:北部山原,中部黄土原,北山南坡洪积扇裙,东部河漫滩地。
海拨在370—1200米之间,各级阶地总体阶面平坦,土质肥沃,灌溉方便。
××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全年多东北风,次为西南风。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
多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降水量为541.7毫米,日照2282.4小时,无霜期为219天。
2.1.2 社会经济概况××县辖14镇10乡,1279个自然村。
人口75万,耕地面积168万亩。
2006年,全县国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较上年增长12%;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2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9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9亿元,增长1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820元,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0元,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
2.2 国家产业政策和畜牧产业发展规划2.2.1 国家产业政策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居基础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十六届中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将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农业的发展放在突出地位,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发展,改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为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及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草)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改善传统养殖方式,实行围栏圈养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省是西部农业大省,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省政府制定了《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要求全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遵循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在推进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在开发资源,改善环境中加快经济建设,为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纲要》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突出抓好果业、畜牧、旅游、高新技术、国防科技和能源化工六大特色产业,按照“稳粮、优果、兴牧”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果业和畜牧业的产业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型、安全型、效益型现代化农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纲要》还指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农产品污染问题,堵住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遏制农业生产自身引起的面源污染,进一步挖掘农业系统部潜力,加强农业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农村新能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2.2 蒲城县畜牧产业发展规划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县域农村产业升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由二元向三元结构转变,蒲城县制定了《蒲城县“十一五”期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该规划提出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畜牧养殖小区,奶站建设为重点,宜猪则猪,宜牛则牛,优先发展生猪和奶牛生产,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畜牧业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全县牛存栏达到8.8万头(其中奶牛2.5万头);羊25万只,猪60万头,鸡24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6万吨、1.8万吨和10万吨,饲料工业产量达到50万吨。
畜牧业产值达到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畜牧业结构优化为:以猪、牛、鸡、羊为四大特色品种,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步伐。
其中,奶牛生产基地以荆镇犇犇奶牛养殖场为重点,以原仁、椿林、永丰等乡镇为基础,发展15个奶牛养殖乡镇,建成25个机械化挤奶站,配套建设25个人工授精点,发展奶牛养殖大户1000户。
2.3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配套设施建设存在问题2.3.1 公司基本情况××有限公司位于××村,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公司总资产约5000万元。
法人代表进录,公司现有员工300人。
公司现状养殖规模为1500头奶牛(正在检疫期)。
公司经营围:牛猪养殖、繁育、引进、推广、苗木种植、农副产品收购(不含原粮收购)。
公司基础设施现状:公司总建筑面积9264.5㎡,其中办公楼275.04㎡,食堂87.12㎡,牛舍7526.4㎡,精料库800㎡,挤奶用房550.4㎡,门房25㎡。
辅助设施建有青储窑24411.84m3,奶牛活动场等。
建有高压辅电专线2km,供电、给水设施基本配套。
挤奶设施建有挤奶台及配套的挤奶站。
公司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及人员结构:公司实行执行董事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公司设立奶牛养殖部、生猪养殖繁育部,苗木种植与经营部和农副产品经营销售部。
公司现有员工300人,其中奶牛养殖场165人,其余三部135人。
公司人员中:管理团队35人,生产及后勤人265人。
奶牛养殖公司发展方向及目标:探索“以牛为本,草畜乳农”一体化发展目标,把生产绿色有机奶品作为养殖场区的发展方向。
以高效养殖推进规模化优势,以实现良性生态循环的产业链为建设目标,实现企业+养殖散户+经济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的依存发展、利益联结的目标。
2.3.2 公司养殖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公司属新设立公司,自2008年初公司设立以来,公司将资金主要投入到牛舍建设,奶牛购进,青储料的收购贮藏以及土地投入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目前,办公、养殖设施、基地建设等均已到位,奶牛购置也已进入检疫期,由于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对公用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很不到位,主要问题在于:1场区道路建设滞后,目前场区全部为土路,造成饲料运输、奶牛挤奶、工人通行等均不方便,雨季期将造成场区通行不畅。
2、供电设施建设属短期行为,供电负荷难于满足运营期用电需要,现状场区仅有100KVA变压器一台,需进行增容设置。
3、粪污处理设施没有建设,不符合标准化养殖场的基本要求。
公司原计划采用干粪外销方式解决奶牛粪便处理问题。
虽然此种方式可获得一定的收益,但不符合环保要求,将造成区域环境污染,影响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4、检疫防疫设施缺失,无以保障鲜奶产品的生产安全。
2.4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2.4.1 项目建设是蒲城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探索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项目区蒲城县是以粮食、果品、棉花和油料种植为主的农业县,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经济增长,目前全县耕地面积168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3万亩,棉花30万亩,果业面积45万亩,油料(豆类、油菜)面积10万亩。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作物及设施农业面积逐步扩大,县域经济实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农业经济单一的增长方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必须积极探索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
畜牧养殖业以粮食和农作物秸杆为主要饲料,产出品是人们生活必需的肉类、奶及生产所需的有机肥,发展畜牧业能够拉长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因此,项目建设是大力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探索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2.4.2 项目建设是按照区域畜牧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的需要××属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水平较差,当地农业基础较好,但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农业的二元结构方式一直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农业的发展急需改变传统的种植加工方式,需要调整结构方式。
为了推动全县经济结构方式的转变,××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变的一系列政策和决定,并制定了《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其中,规划提出到2010年奶牛养殖规模要达到2.5万头,并确立以奶牛和生猪养殖为重点,以公司为龙头,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步伐,增加畜牧业的增加值比例,使农民收入中畜牧业的收入水平提高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