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诗
❖ 《孤儿行》“头多虮虱,面目多尘,” “愿欲 寄尺书,将与地❖ 二、丑恶腐朽的揭露讽刺
❖ 《相逢行》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 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 煌煌。”
❖ 《陌上桑》《羽林郎》
❖ 三、战争徭役的凄惨控拆
❖ 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 府诗分为12类,汉乐府诗现存四十余首,主 要分布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 杂曲歌辞中。大多数乐府诗都是东汉的民歌。
❖ 一、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
“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 宅,鬻子孙以偿债。”
❖ 《妇病行》“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孤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
两汉乐府诗
导言
❖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 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 景观,作为 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 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 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 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一、乐府
❖ 乐府是秦代设置的政府机构,一九七七年秦 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上铸有“乐府”二字, 可见它是执掌音乐的部门。西汉设立的乐府 职能是管理音乐、舞蹈、杂戏等工作,负责 朝廷典礼时歌舞音乐杂戏的编集、排演和演 出工作。
❖ 二、乐府诗
❖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乐府诗的产生用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来概括,指出了 汉代乐府诗植根于汉代的社会现实,抒写了 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的特点。汉乐府诗是汉 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
❖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题写作的诗也称为“乐 府”。唐代的“新乐府”具有乐府诗的某些 特点,但不用旧乐府题而自创新题。宋元以 后又将乐府作为词、曲的别称。我们所说汉 乐府诗常指采自民间的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 敢与君绝!
1765字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 两汉乐府诗中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而以 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诗 经》、《楚辞》 基本都是抒情诗,抒情过程中也时而穿插叙 事,但叙事附属于抒 情。两汉乐府叙事诗的 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 第一,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 发现 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 第二,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孔雀东南飞》 两条线索同时展开 ,一条线索是兰芝与婆母、 兄长的矛盾及冲突。一条 线索是兰芝、仲卿
相互之间同情和理解日益加深的过程。
❖ 第三,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 第四,叙事详略得当,其一详于叙事而略于抒 情,言事尽而言情不欲尽;其二,铺陈场面、详 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其三,详写服 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显示出 由注重形似 向崇尚神似演变 。
❖ 《战城南》“野死不葬乌可食” ❖ 《十五从军征》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古歌》
❖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 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 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 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 四、婚姻恋爱的不幸哀唱
❖ 《上邪》
❖ 《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 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 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 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 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 乐府负责组织文人制作歌诗,采集各地民谣 加工制作成供朝廷宴飨、朝会、祭祀等各种 礼仪活动所用的音乐外,还通过“采风观 政”、“观风俗、知薄厚”了解人民的生活 状况及思想情绪,修正统治政策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