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
订。
线。
卷号:()机密
济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世界现代史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共20分)
1、1908年6月,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导致了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2、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出现持续的增长和繁荣,被称为。
4、为解决一战后德国赔款问题而形成的计划有和。
5、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工业领域中,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两国成为争霸的主角。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在甘地的领导下,掀起了,埃及人民在的领导下,开始了反
英大起义,尼加拉瓜在的领导下,进行了反美游击战争。
8、20世纪20年代,由于在经济上有求于英美两国的资助,日本在外交上不得不相应地作出妥协,实行了。
9、1932年2月,英国正式颁布了,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改善了英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的状况。
10、美国颁布的,实质上就是美国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
11、的制定,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2、是苏德战争中历时最长、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13、1943年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一次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即,
会议最后通过了,表示三国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总统塔夫脱在拉丁美洲推行的政策是()。
A.门罗主义
B.大棒政策
C. 门户开放
D.金元外交
2、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和“屠场”的战役是()。
A.索姆河战役
B.勃鲁西洛夫攻势
C.凡尔登战役
D.马恩河战役
3、下列对余粮收集制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B.农民把自己的全部剩余粮食交售给国家
C.农民把自己的全部剩余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交售给国家
D.农民把自己剩余粮食的一部分交售给国家
4、下列条约中涉及中国问题的是()。
A.《色佛尔条约》
B.《五国条约》
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
5、1920年1月20日国联成立时包括下列国家。
()
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日本⑤德国⑥苏联⑦中国
A.①②④
B.①②④⑦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⑤⑦
6、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是()。
A.埃及
B.埃塞俄比亚
C.利比亚
D.阿尔及利亚
7、指出下列有关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正确的事件排列顺序。
()
①阿姆利则惨案②食盐进军③乔里乔拉事件④退出印度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8、1936年,法国组成了以()组阁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
A.勃鲁姆
B.赫里欧
C.达拉弟
D.赖伐尔
9、使希特勒得以把总统和总理权力集于一身的是()。
A.《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
B.《授权法》
C.《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
D.《元首法》
10、中国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日德兰海战
2、“五·一五”事件
3《慕尼黑协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简述卡德纳斯改革的主要内容。
3、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后果。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缔约国主力舰替换总吨位按照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如下:合众国525000吨;英帝国525000吨;法国175000吨;
意大利175000吨;日本315000吨。
——选自《现代史参考资料》,王斯德主编
材料二:条约还规定: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要维持现状;美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萨摩亚和阿留申群岛,英国不得在香港及太平洋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主要承诺不在台湾设防。
——选自《世界史》现代卷上,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请回答:
1)上述两则史料均出自同一国际条约,指出这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什么条约?
2)材料一的条款有利于哪个国家?简要分析原因。
3)材料二的条款有利于哪个国家,简要分析原因。
世界现代史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1、提拉克
2、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柯立芝繁荣
4、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
5、租借制、租让制
6、美国、日本
7、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柴鲁尔、桑地诺
8、“协调外交”
9、“进口税法”10、中立法
11、1936年宪法12、斯大林格勒战役13、德黑兰会议、《德黑兰宣言》
二、选择题
DCADB ABADA
三、名词解释
1、日德兰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
1916年5月一6月,英德海军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斯卡格拉
克海峡发生遭遇作战。
双方出动了上百艘军舰,战况惨烈。
战役的结果是英德双方都损失惨重,英国的损失大于德国,但是英国仍然掌握着制海权,仍然控制着北海水面,德国公海舰队仍被封锁在港内。
2、“五·一五”事件:1932年5月15日,发生了"五·一五"政变,以士官学校学生为主的陆海军法西斯分子袭击日本首
相官邸等重要部门,首相犬养毅被杀。
“五·一五”事件后,组成了以斋藤实为首相的“举国一致”内阁,日本政党内阁结束。
3、《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30日凌晨,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及捷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领土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任何设备都不得损坏,无偿交给德国。
《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执行绥靖政策的顶峰,它极大地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力量与侵略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四、简答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
1)参战大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更大的霸权。
2)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所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也证明了大战的侵略和掠夺性质。
2、简述卡德纳斯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速土地改革,废除债役雇农制,发展农业经济。
2)实行工业国有化,扩大工人的民主权利。
3)改革政治体制,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
4)积极推行文教改革。
5)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政策
3、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后果。
1)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2)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也尖锐起来。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4)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
5)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史料,回答问题。
1)华盛顿会议,《五国海军条约》
2)有利于美国。
通过这个条约,美国确立了自己的海军优势,可以与英国平起平坐,使日本的海军实力处于二流水平,抑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3)比较有利于日本。
尽管日本在主力舰方面处于劣于英美,但通过这一规定,英美丧失了在靠近日本水域拥有作战基地的可能性,实际上使日本海军在亚太地区保持优势,一旦战争爆发,香港和菲律宾将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