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1.(1)农民伯伯往往在下一场大雨后再进行播种,这是因为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2.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

(1)将绿豆种子煮熟后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绿豆种子会很快发芽。

(×)(2)在对比试验中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

(√)(3)种子发芽只与水有关,所以我们只需要设计水的对比试验就可以了。

(×)(4)处于不同条件下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不同的。

(√)(5)冬季生绿豆芽时,要在温暖的地方才能成功。

(√)3.如果我们要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是时,其中要改变的条件是(A)A温度B水分C肥料D光照2.种子发芽实验(二)1.(1). 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 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

(1)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没有关系。

(√)(2)做种子发芽实验只要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3)实验后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实验情况。

(√)(4)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也是有区别的。

(√)(5)温度越高种子发芽越快。

(×)3.(1)种子发芽的必需的条件是(C)A.土壤、空气和水B.阳光、温度和水C.水分、温度和空气D.空气、光和温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4.将几粒完好的绿豆种子放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向玻璃杯中倒满水,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过几天后,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会发芽吗?为什么?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不会发芽。

因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和空气、适宜的温度;而在此实验中,种子不能得到充足的空气,所以不会发芽。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1)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温度、空气、阳光、水、土壤、养料。

(2)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向地性、向化(肥)性、向光性。

(3)绿豆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4)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2.判断(1)绿豆芽的根总是向着湿润的地方生长,是为了吸收水分。

(√)(2)为了给绿豆芽提供充足的水分,可以把绿豆芽的根中在水中。

(×)(3)肥料施得越多,植物生长得越茂盛、茁壮。

(×)(4)绿豆种子发芽时,首先突破种皮根。

(√)(5)我们所看到的细长的绿豆芽尖端,以后会生长为绿豆芽的根。

(√)3.(1)适合于生长在寒冷干燥环境中的植物是(A)A.松树 B.香蕉树 C.浮萍 D.莲藕(2)将两颗绿豆芽分别种在两个花盆中: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黑暗的屋子里,过一段时间后,长出的叶子呈深绿色的是( A )A.放在阳光下的花盆中的绿豆芽B. 放在黑暗的屋子里的花盆中的绿豆芽C.两盆都呈深绿色D. 两盆都不是深绿色4. 香蕉、松树、仙人掌“这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4.蚯蚓的选择1. (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2)在自然界的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2.(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2)从本科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骆驼已经适应沙漠中的生活。

(√)(3)在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出地面来寻找食物。

(×)(4)在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时,我们最好多做几次实验以增强说服力。

(√)(5)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3.下列哪种动物能够生活在北极寒冷的环境中。

(C)A.大象 B.企鹅 C.北极熊 D.蓝鲸5.食物链和食物网1.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食物链表示方法:植物→食草动物→肉食动物。

2.(1)猫能吃老鼠,所以老鼠被猫吃就是一条食物链。

(×)(2)细菌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的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而有的食物链则从凶猛的肉食动物开始。

(×)(4)食物链中的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而动物是则是消费者。

(√)(5)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遭到破坏,整个食物链及食物网就不完整,从而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1)据报道,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D )。

A.自然灾害B.天地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C)。

A.狼B.羊C.草D.光4.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中的生产者是(草),消费者中,草食动物是(兔和鼠),肉食动物是(鹰、狐、蛇)。

(2)此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吃与被吃)。

(3)此图中各种动物可统称为(种群)。

(4)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

6.做一个生态瓶1.生态瓶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动物的粪便又为植物提供了(养料)。

2.(1)生物群落里只有生物,没有非生物。

(×)(2)制作生态瓶时,要把动物和植物同时放到生态瓶中。

(×)(3)为了保持生态瓶中的水干净,用矿泉水来制作生态瓶最好。

(×)(4)我们在制作生态瓶时,要先放植物。

(√)(5)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也是一个生态群落.(√)3.池塘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正确的是(B )。

A.不存在食物关系B.存在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C.不一定4.能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生存需要氧气的是(B )。

A.水虫,水草等生物B.水,草浮萍等生物C.虾,田螺等生物5.做生态瓶时,我们可以选择的动物合适的是(A)。

A.金鱼B.青蛙C.蝗虫D.蚯蚓7.改变生态瓶1.在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可以为动物供的(氧气)增多。

2.(1)减少生态瓶中的水,会对瓶里的生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2)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其中的动物提供氧气,所以生态瓶里的水草等植物放的越多越好。

(×)(3)生态瓶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是一个整体,非生物,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

(√)(4)为了增加收入,向鱼塘里投放的鱼苗越多越好。

(×)(5)生态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如果发生改变,则整个生态瓶中的动物有可能都死去。

(√)3.适于在生态瓶中养殖的生物是(A)A.金鱼藻和小虾B.青蛙和小鱼C.蛇和小白兔D.老鹰和小虾4.态瓶中,为小动物提供氧气的是(B)A.瓶底的沙子B.水草C.小鱼D.小虾5.在做“减少生态瓶中的水”实验时,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哪些?生态瓶的摆放位置,瓶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8.维护生态平衡1.(沙尘暴)是一种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恶劣天气现象。

2.(1)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其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2)田野中的老鹰越多越好,这样就能将田鼠吃光,增加庄稼的收入。

(×)(3)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保护环境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小孩无关。

(×)(5)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3.以下不是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的是(D)A.风沙掩盖农田,毁坏农田B.风沙中夹带的各种病菌,引发疾病C.风沙影响视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D.带来充足的降雨4.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C)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D.提倡狩猎,扩大放牧数量5.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人类要大力发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不乱砍伐树木,不过度放牧。

为珍稀生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不准采伐,不准破坏他的自然环境。

保持食物链的完整,不破换食物网。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