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培训课件模板ppt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培训课件模板ppt
5. 水厂自身用水、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水量
在计算用水量时通常用系数折算。 总用水量的10-20%。
(一)用水量标准
1、用水量指标
概念:用水量指标是城市规划期内不同供水对象单位人口、单位用地面积 或单位产值、单位产品等所采用的用水量定额,它是给水工程规划 中的一项基本数据。
要求:遵循国家规范、结合当地用水情况、考虑未来发展趋势。 结果:不高不低、保持弹性。 分类: (1)生活用水量指标; (2)公共建筑用水量指标; (3)工业企业用水量指标; (4)市政用水量指标; (5)消防用水量指标; (6)未预见用水估算。
2. 生活用水量指标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L/(人·d)]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L/(人·d)]
注:综合生活用水量为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之和,不包 括市政用水
3. 公共建筑用水量指标
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指标
注:1. 表中平均日和最高日包含气候因素(夏季用水多于冬季)。 2. Kh是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除以平均时用水量)。
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3)年递增率法 Q=Q0(1+r)n
其中:Q——规划期末城市总用水量; Q0——规划基准年实际城市总用水量; r——规划时段内城市总用水量的平均增长率; n——预测年限。
(4)分类求和法 Q=∑Qi
其中:Qi——城市各类用水量预测值。 最基本的分类是: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市政用
(1)估算分区用水量;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 和用地范围;
(2)对总规给水管网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与修改、补充,估算 控制管径。
质、水压的要求;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2)计算输、配水管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和水压;选择管材;进行 造价估算。 (图中标明给水设施位置、规模、用地,给水管道的平面位置、管径、 主要控制点标高)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
注:1.本表指标为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量。 2.一、二、三分区见《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2)单位用地指标法 Q=q0F Q=∑qifi
其中:q0——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总和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F——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km2) qi——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量指标[m3/(hm2·d)] fi——不同性质用地面积(hm2)
二.城市用水量预测
◆城市用水分类; ◆用水量标准 ; ◆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总规、详规); ◆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与小结 (一)城市用水分类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水厂自用水和
未预见水量(含管网漏失水量) 1. 生活用水
构成: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 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压--应符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对于最小水头,一层10m,二层12m, 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加4m)。 注:最小水头就是从地面算起的最小水压。
4. 工业企业用水量指标
工业企业内职工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指标
注:淋浴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各种工种不同。
工业生产量用水指标
注:一般情况下生产用水量应该由工业企业生产部门提供,上表仅作为 缺乏具体资料时进行估算的参考。
5、市政用水量指标
街道洒水量采用1~1.5L/(㎡·次),洒水次数按气候条件以2~3次/d计。 浇洒绿地用水量采用1~2L/(㎡·d)。
第二部分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一)内容
1、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进行区域水资源与用水量间的供 需平衡分析;
2、研究各种用户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合理选择水源,提出水源保护及其 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3、确定水厂位置和净化方法;确定给水系统组成;布置城市输水管道及给 水管网;比较与选择给水系统方案。
城市水资源供水量应等于城市最高日用水量除以日变化系数 Kd,再乘上供水天数。Kd=年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
2. 城市详规用水量预测 (1)变化系数
城市用水量受人们作息的影响,总在不断变化中,用水量 指标作为平均值,不能作为单项工程的设计水量,因此详规需 要了解用水量逐日逐时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规律通常用变化系 数和时变化曲线来表示。
水、消防用水、未预见及管网漏失用水。
(5)规划估算法(常用方法) ①生活用水量:规划人口×用水量指标; ②工业生产用水量:按单位产品耗水量等指标计算; ③市政用水量估算:用生活与生产用水量之和乘以5%~10%; ④公共建筑用水量:用生活与生产用水量之和乘以10%~15%; ⑤未预见水量:将以上四项之和乘以10%~20%; ⑥自来水厂自用水量:将以上五项之和乘以5%~10%。 城市总用水量即为以上六项之和
2、生产用水
构成:冷却用水、生产蒸汽和用于冷凝的水、生产过程用水、食品加工 用水、交通运输用水等。
由于生产工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生产用水对水质和水压的要求、标准 不同,设计时应深入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合理确定。
3、市政用水
构成:街道洒水、绿化浇水、车辆冲洗等。
4、消防用水
从消火栓取水(街道、室内)。 消防给水设备由于使用次数少,可与城市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结合在一 起考虑。对防火要求高的场所,可设立专用的消防给水系统。
(二)深度
1.总规中的给水工程规划 (1)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
定取水方式和位置; (2)确定给水系统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 (3)布局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 (4)确定水源地的卫生保护措施。
2、分区规划中的给水工程规划
6、消防用水量指标
7、未预见用水量估算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渗漏损失按 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算。,或按总用水量的10-20%
(三)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1. 城市总规用水量预测 (1)人均综合指标法(最常用方法)
Q=Nqk
其中:Q——城市用水量(万m3/d) N——规划期末城市总人口(万人); q——规划期内每万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万m3/(万人·d)]; K——规划期使用统一供水用户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