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动物检验检疫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动物医学专业马延璐指导老师:欧阳萍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以其突出的重要性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建立一个从动物饲养、安全生产、疫病早期监测、群体疫病早期预警到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集成系统和体系,实现动物疫病早期监测和食品安全追溯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动物养殖到消费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建立动物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的完整体系。
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法规,是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动物检验检疫、食品安全、动物性食品、建议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持续增长与发展,畜产品数量迅速增加,畜产品在食品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人们关注的重点由数量转向了营养和健康方面,畜产品的安全与卫生问题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代畜牧业在提供极其丰富动物性食品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敏感的问题,在片面追求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行为下,动物食品安全难以保障,动物源性食品风味不佳、品质堪忧。
2003年金华毒火腿案、安徽省阜阳劣质奶粉案、2006年河北省安新县的“红心鸭蛋”案、2006年上海瘦肉精中毒案、2007年河北新乐市加工“病死猪肉”案、严重的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也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的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
当今,食品产业已经是在许多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每年食品安全问题都层出不穷,不仅造成人员死亡,而且危害社会利益。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
因此,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超出了国界,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安全、营养、食欲是食品的三要素,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食品的品种越来越多, 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对食品的安全性忧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动物性食品又称动物源性食品,是指动物肉、蛋和奶等可食性组织及其加工的产品。
动物性食品安全是指在人类食用的动物性产品中,不应该有或不存在潜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人们在食用了这样的产品之后,不应该有导致疾病或潜在疾病的危险,不应该有危害后代健康的隐患。
由于动物性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食品安全要得到保证,让人们吃到放心健康食品,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监管力度,动物检验检疫在食品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非常重要的作用。
1.动物检验检疫类别按照国家法规对各种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疫病检查。
通过,对可疑或已证实的疫病对象实行强制隔离,或作出适当处理,目的是防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动物检疫可分进出口检疫和国内检疫两大类。
检疫方法:1、流行病学方法2、方法3、病理学诊断方法4、诊断方法5、免疫学诊断方法6、诊断方法按照动物检验检疫的报检类别分类,第一类为活牲畜,其中包括,牛,驴,骡,羊,骆驼等其他活牲畜。
第二类为家禽,其中包含活鸡,活鸭,活鹅等其他活家禽。
第三类为家禽产品,其中包含生奶、禽蛋、天然蜂蜜等副食品,动物毛类、生皮、兽皮等其他牲畜产品。
第四类为捕获的野生动物,其中包括野生动物、野生鸟类等其他捕获的野生动物,第五类为其他饲养动物,其中包含爬行动物、蛙类动物、家兔、蜂、蚕、鹿等其他未列明的饲养动物。
2.我国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2.1动物食品产量大安全性差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品种丰富, 数量充足,供给有余。
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 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农牧渔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世界的政府都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性。
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反应。
尽管我国的畜禽产品生产数量和增长速度已连续十几年保持世界第一,且市场潜力、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但是食品安全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从生产环节看,分散饲养目前仍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而养殖业发达的国家十年前就已淘汰了这种家庭式的养殖方式;从加工环节看,大多数加工企业的设备、工艺和管理水平十分落后,私屠乱宰的现象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而一些大中型现代化肉联厂的生产能力又处于闲置状态;从营销方式看,我国的动物食品绝大多数是通过农贸市场进行,而发达国家肉类流动全部采用先进的超市零售方式经营。
2.2动物食品安全事故不断近年来国际上动物食品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动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可观。
英国自1986 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出口一项,每年就损失52 亿美元。
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已采取的宰杀行动损失300 亿美元。
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 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55亿欧元,如果加上与此关联的食品工业,据估计其经济损失达13 亿欧元。
这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与国外相比,我国动物食品的安全问题更为严重,如浙江“瘦肉精”中毒事件;农兽药、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对动物食品的安全及环境污染带来了潜在危害;含三聚氰胺婴儿奶粉使更多的婴儿形成尿路结石,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对我国的奶牛业造成了难性的影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3.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3.1生物性因素大自然中存在的致病性细菌,如沙门氏菌、致贺氏菌、金色葡萄球菌等污染了动物源性食品,会引起食物中毒;粮食和花生等容易发潮发霉,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都会引起动物中毒和毒素积聚继发人中毒;动物性食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导致大量微生物、寄生虫孳生,造成食物中毒。
人食用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畜禽肉品后,极易被感染、发病,使得动物疫病流行,尤其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如炭蛆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等,通过畜禽排泄物、畜产品加工的污水废物和畜产品本身传播给人类,如2003年在世界血多国家爆发的SARS,其病毒的来源就推测为野生动物果子狸;食物源性寄生虫也可以通过生吃水产品使人患寄生虫病。
这些就是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因素。
由此可见,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了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危害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3.2饲料因素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是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3.2.1 饲料原料受到化学性污染饲料饲草中的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主要包括、等。
农药残毒是指在环境和食品中、饲料中残留的农药对人和动物所引起的毒效应,包括农药本身以及它的衍生物、代谢产物、降解产物以及它在环境、食品、饲料中的其它反应产物的毒性。
食品、饲料中如果存在物,可随食品、饲料进入人、畜机体,危害人体健康和降低家畜的生产性能。
3.2.2 饲料发生霉变或受到饲料霉变或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动物健康、间接影响人类安全。
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有、赭曲霉菌、禾谷镰刀菌、扩展青霉菌等,它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毒素,危害动物正常的繁殖与健康。
人通过食用残留的肉乳蛋等畜产品而引发霉菌病。
对人类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食入极少量即可致癌。
饲料污染还可能有其它致病性细菌(如链球菌、)及病毒和寄生虫等。
很多病源微生物可以通过排泄物、水、空气等污染饲料,这些污染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后通过其产品转移给人类。
3.2.3 微量元素添加过量引起重金属污染和中毒饲料中添加一定量铜、有机砷制剂有助于动物的生长。
但在现实饲料生产销售过程中,一些不法生产及经销商,为达到快速生长效果,谋求市场空间及高额利润,大剂量使用这些微量元素。
加上广大养殖农户文化水平低,科学养殖意识不强,只知道使用配合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效果好、效益高,就盲目使用大量的微量元素,却不知饲料中过量添加的微量元素,积聚在动物体内,通过其产品传递给人类而影响人体健康。
3.2.4 滥用兽药或过量使用兽药添加剂造成药物残留兽药残留是指给畜禽使用兽药或添加剂后,药物以其原形及其代谢产物的形式蓄积或储存在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中。
兽药残留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兽药自身质量的问题;二是兽药在使用过程中违规。
使用的主要兽药有抗微生物制剂(包括抗生素、化学治疗制剂)、驱寄生虫剂和激素类以及其他生长促进剂等,尤其是近年来,为预防和治疗家禽和养殖鱼患病而投入大量抗生素、磺胺类化学药物,造成药物残留在食品动物组织中,伴随而来的是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随着膳食结构的不断的改善和对动物性蛋白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肉制品,奶制品,鱼制品等动物性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食品兽药的残留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2004年初广东省兽药监察所对某屠宰场的待宰生猪进行抽检,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阳性率高达5 9.4%,在广州郊区及顺德等地相继查出非法大量生产并出售含盐酸克伦特罗的饲料添加剂窝点;2006年9月上海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9个区,先后有300多人中毒,出口禽产品中氯羟吡啶、磺胺喹嗯啉残留超标事件等。
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过高的食品会引起人体的多种急慢性中毒作用,诱导产生耐药菌株,引起变态反应以及三致(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3.2.5 养殖环节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农业部发布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禁止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一系列的规定,但个别养殖业主或饲料生产商,为了追求非法利润,私自添加违禁药物,从而导致违禁药物残留在动物产品内,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3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影响动物产品安全。
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体现在:饲养场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排放的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污染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农药的滥用,会引起大气、土壤、水域及动植物的污染,致使动物遭受到化学性污染;在动物生产过程中,还会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
近年来,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应用,动物生存环境中的放射性元素的污染也急剧增加。
环境中的放射性元素通过牧草、饲料和饮水进人畜禽体内,并蓄积在组织器官中,特别是鱼贝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元素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3.4国民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时间来缺乏食品营养、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致使社会上或某些地方出现一些不科学的片面的消费心理,例如有些人认为大米、面粉月白越好、鸡皮肤越黄越好、食品的颜色越鲜越好、猪肉越瘦越好、蛋黄越红越好、养猪者认为朱拉出的粪便越黑越好等心态,因而出现有些企业投其所好在饲养过程中盲目使用农药、兽药、兴奋剂、激素、色素等现象,结果出现瘦肉精中毒,铜、锌等微量元素严重超标等事件时有发生。